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與完善,作為一名優秀的高中班主任,除了要切實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狀況外,也要著重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全面、多角度地促進學生得以全面發展。那么,又該如何達到這一目的呢?毋庸置疑,基于導師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所謂導致制,是指班主任鑒于學生的心理問題而掛幫學生,也就說: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變化與困惑進行“跟蹤式”輔導,以及時地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學業進展等情況,并及時地為學生做出個性化的指導,以讓學生在導師制管理下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與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從“借助導師制,全面關愛學生”“基于導師制,融洽師生關系”“依托導師制,培養健康心理”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談一談導師制對高中生心理健康作用策略探究。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導師制;心理健康
眾所周知,在高中教育階段,學生因受高考因素的影響,其心理方面普遍存在“緊張、焦躁不安”等不良現象。而班主任作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導者。這就要求作為一名一線高中班主任要注重幫助學生調整自我心態,對癥下藥、以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情迎接高考,并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步入理想中的高等學府。但不容樂觀的是,因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與制約,就目前高中班級管理現狀來看,仍有大部分高中班主任為學校下發的工作任務,而一味地采用以學科為本、知識為本的傳統“灌輸式、填鴨式”等教育方式方法,久而久之,不但會大大扼殺學生主動學習各科知識的積極性,而且也會致使學生出現嚴重的“厭學”等不良心理現象,更為糟糕的是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也具有諸多不良影響。因此,如何有效改變上述不良現狀,全面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顯然已成為每個班主任都應深思的重要問題。然而,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導師制應運而生,既能夠有效改變上述不良現狀,而且也能夠有效指導學生自主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更為重要的是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人生態度,以及促進其心理健康得以全面發展。可見,將導師制應用于高中班級管理當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 借助導師制,全面關愛學生
導師制最初產生的原因就是鑒于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而應運而生的,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指導,以便于班主任能夠及時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上的心理問題,促使其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高中班級管理中,作為班集體的領導者與組織者——班主任,要善于通過建立學生成長導師制來進一步落實學校教書育人、全員育人的職責,并切實關注每位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學習發展特點,應多給予學生更多的關系與呵護,具體來說,班主任(導師)要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善于以朋友、引導者的身份去了解學生(心理溝通)、分析學生現狀,并正確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幫助其制定學習目標和成長規劃,必要時,也要進行個別的指導和交流,以讓學生在班主任(導師)的合理指導下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以及自主性地克服各種不良思想、心理障礙,進而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真正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領路人”。
二、 基于導師制,融洽師生關系
導師制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能夠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可有效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克服不良心理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作為一名優秀的高中班主任,要基于導師制的優勢作用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興趣、愛好等個性特征,并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問題,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聊天,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擔憂和心理問題表達出來,緩解其緊張的心理,從而有效地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因此,在高中班級管理中,一方面,班主任(導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導師的身份與學生零距離接觸,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導師的親切感,進而為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打下良好基礎;另一方面,班主任(導師)應善于成為學生傾訴的對象,要全面促使學生形成“有困難找導師”的理念,以此來有效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架起師生心靈上的橋梁,進而有效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良好師生關系的驅使下道德情感體驗得到豐富,適應環境與承受挫折能力得到鍛煉,道德素養得到提高。
三、 依托導師制,培養健康心理
實踐證明,注重培養高中生健康心理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另外,導師制明確指出:導師的責任就是全面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因此,在高中班級管理中,一方面,班主任要深刻發掘“導師制”的內涵,要善于給一些心理上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以有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得以全面發展,充分突出“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讓班級成為“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樂園、教師工作與提高的樂園”。另一方面,班主任(導師)應深入學生群體當中,積極、主動地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情況進行了解與關注,以找到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采取針對的解決措施,進而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班主任(導師)也要注重發揮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在培養學生健康心理中的重大積極作用,即:除了要定期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心理健康座談會外,也要善于利用周末時間進行家訪,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而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真正地使“教”與“導”融為一體,當好學生的人生導師。
綜上所述,導師制培養高中生健康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為一名一線高中班主任,在今后的班級管理中,要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管理水平,以更好的駕馭和深化“導師制”,進而有效促進學生形成堅定的學習意志與健康的學習心理,為其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最終達到德育、智育共同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怡敏.高中生導師制:基于學生個性發展的新路徑[J].基礎教育參考,2015(20):22-23.
[2]韋曉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20(4):176.
作者簡介:
呂良棟,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