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影響之下,人類命運共同體逐漸發展成形,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激發,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行業和領域開始著手假設共同體以求更穩定長遠的發展和技術的有效改革創新,其中也包括教育領域。教育領域一直是我國備受關注的社會部分,對于孩子的教育教學好壞將直接關系到國家未來發展的興衰,想要實現國家更長遠的發展,就必須把教育領域作為社會改革的重點,只有實現有效教育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才能最大效率的幫助學生慢慢成長為社會棟梁之材,從而使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中職教育;核心素養;美術教學
一、 引言
國家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至今,基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轉換已經完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數字化教育教學的計劃也在有效的推進,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已經進入了平穩發展的時期。然而在這一時期卻暴露了更深一層次的問題,雖然現在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已經向著多元化和實踐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性不強,學生只是知道按照教材和課程進行機械性的學習,卻不知道所學的課程對自己的幫助和意義。這樣的認知缺乏會導致學生無法深層次的將所學知識和所實踐所掌握的能力進行內化,也就無法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因此,搭建起學科之間互相聯系的共同體,是使學生能夠內化知識、掌握能力從而與自我思維形成知識系統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二、 建立學習共同體的意義和內涵分析
學習共同體的概念通俗來講就是通過專業知識作為紐帶將相關學科聯系起來的一個學習平臺,在信息時代知識的傳播是非常廣泛而迅速的,知識的融合不只是與實踐能力的內化,還要重視與人心理之間的融合和溝通,將獨立的知識進行融合,在學習的過程中突出群體的特點,使學生可以在學科思維搭建的過程中增強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思維。在進行教育教學共同體的搭建過程中,要正視學習共同體是進行系統性學校教育和教學管理的規范,需要老師以教學目的和目標進行適當的引導。想要完整搭建起學習共同體,就需要尊重每一個參與學生的學習權,只有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進行充分的肯定,才能促進學生學習的深入,也才能更完整的貫徹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平等和諧共處的共同體運行原則。另外還要加強同一學習共同體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相信任的程度,只有和諧的交流才能構建起和諧的課堂,也才能對學習共同體的搭建做到最大化的刺激。
在課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要使學生和老師這兩個課堂學習的最主要部分盡量處在相同的空間,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盡量進行面對面交流溝通,這是形成學習共同體的最基礎方法,小到班級里的一個學習小組,大到一個學校或者一個區域性的教育教學組織群體,都可以成為一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除了促進教學知識的系統內化,還為參與人員提供了一個友好交流的平臺,不僅可以做到高效學習,還可以進行學習的互幫互助,在彼此幫助的過程中體會科學研究的過程,從而使得綜合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同時在共同體中的學習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有積極影響。
三、 對于中職美術課學習共同體搭建的分析
美術是一門要求審美能力、學科知識和實踐能力三者統一發展的學科,三者之中任何一項的缺失和不足都會導致美術學科的學習止步不前,無法形成真正有效的學科思維。中職的美術教育更偏重學生專業美術知識和社會實踐能力的結合,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熏陶欠缺培養,所以在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當中,對于教材進行了審美教學內容的增加,在課程安排上也增添了審美活動的部分。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之中,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熏陶、專業知識的教學和實踐能力的鍛煉三者往往是分離開來的,沒有將三者進行結合的引導,就會使得學生對美術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時更加困難,所畫出的畫也會機械的按照要求進行展現,無法呈現學生的美術思維和審美能力。所以中職美術教育急需要建設起學習共同體,以實現對于學生審美、理論和實踐的三者結合,老師在課程知識的教導之余對于學生的思維進行指點和延伸,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融合。此外,學生之間還可以通過學習共同體進行交流,互相之間表達自己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可以實現互相之間的學習,從別人的見解中吸取其審美能力的突出點和思維的閃光點,進而內化成為自己的思維部分,也是有效促進學科思維全面養成的特殊方法。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學生社會技能的培養也有有益之處。需要注意的是,老師對學生只能進行適當引導而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科思維的系統本就因人而異,老師能做的是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指點,而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方向,形成具有自我意識的學科思維的基礎就是對于學科知識發散性的思考,學生只有開拓自己的思維進行廣泛的思考,才能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科思維方向,如果對學生的思考進行強制干預,就會使得學生的學科思維無法完整搭建,從而影響日后的學習和實踐。
四、 結束語
中職教育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需要更側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同時也不能忽略對于學生知識的教育和知識系統的引導構建。尤其對于美術而言,學生需要動手,作畫的過程不僅是考查學生是否具有實踐能力,還是對學生是否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系統的重要考察。只有將知識完全內化吸收,所作出的畫才是形神兼備的,如果對知識沒有做到很好地吸收和消化,那么作出的畫便是空洞的。是否能將知識進行內化,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完全掌握學科能力,因此在中職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老師們要不斷融入學科共同體的概念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自主搭建起學科共同體思維,從而形成具有自我特點的知識系統,從而更深入的促進學習。
參考文獻:
[1]戴智敏,沈兆鈞.中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跨學科培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4):12-17.
[2]李明磊.中職學生核心素養下美術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9):215-216.
[3]姚敏.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以“旋轉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8(33):19-21.
[4]王子樂.試論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7):102.
作者簡介:
徐榛,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