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實驗的改進和創新,需要以初中物理的實際教學為基礎,以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為指導,對教材中涉及的實驗進行相應的改進和優化,對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進行增設以及創新等,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之中對探究活動的過程進行感受,從而深刻體會進行探究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初中物理;壓強實驗;改進;創新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演示實驗占據重要地位。從事實上來看,對物理實驗進行良好展示,有利于促使學生更加有效地對物理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夠促使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得到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思維尚未得到良好的建立,物理實驗的應用,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注意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物理邏輯思維,以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
一、 對大氣壓強部分實驗的改進
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以人為本”精神作為重要基礎,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結合,積極對物理實驗進行相應改進,以促使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能夠更加符合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第三節“大氣壓強”這一部分的教學中,為了對大氣壓強的存在進行驗證,可以開展三個相應的小實驗:喝飲料、吸盤掛鉤、覆杯實驗。對于吸盤掛鉤和覆杯實驗,學生均能夠有效理解,而對于“喝飲料”這一實驗,學生難以解答“什么力能夠促使飲料上升到口中?”,雖然教師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但是多數學生仍難以將其與大氣壓強進行聯系。為了幫助學生對“喝飲料”這一實驗原理進行理解,及時可以在實施這一喝飲料之前做一對比實驗,于吸管的側面做一切口并放置在飲料杯中。
上課,教師首先隱藏吸管有切口的事實,將吸管切口背對學生,邀請學生使用該吸管喝飲料,之后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其切口堵住,邀請學生重新喝飲料。
實驗結束,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結合既往學習的知識發揮想象,對兩次喝飲料結果不一的原因進行探討,之后教師將原因告知學生,根據這一實驗結果,學生即能夠更加有效地對“大氣壓強”在其中的作用進行理解。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第四節中存在一個“口吹硬幣跳躍木塊”的演示實驗,但是在事實上,雖然實驗器材極易收集,但是因為較大的硬幣質量較重,多數教師難以順利將其吹起并跳過木塊,導致實驗的成功率不高,而若硬幣較小,則可能不良于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觀察。由此,教師可以制作一枚紙質硬幣,在保障硬幣體積的同時顯著減輕了硬幣重量,教師能夠更加輕易地將硬幣吹起并使其跳過木塊,同時保障了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觀察的效果。另外,在對紙質硬幣進行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顏色鮮艷的紙張,并在制作結束之后對硬幣兩面做不同的記號,以促使實驗效果更佳顯著。
二、 自制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教具
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對物理實驗教學資源進行開發,應充分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則,盡量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進行應用。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物理實驗道具,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教學資源和提升教學效果,還能夠促使物理教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性更加緊密,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活與物理學習之間的關聯性,且能夠意識到日常生活對于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
對于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其基礎物理知識的時間尚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物理學習邏輯思維,若想要用過演示實驗來對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聯性進行理解和掌握,其難度相對較高。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第四節中,講述了“穿堂風”這一現象。當今時代,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城市化得到了高速發展,多數學生于城市中生活和學習,以此為背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對“穿堂風”這一現象并不了解。但是在教學內容相關的練習題之中,有諸多題目與“穿堂風”現象相關,所以,為了對這一現象進行講解,教師可以自制相關的教學道具。例如使用硬紙板以及吹風機對“過堂風”就教具進行制作,以能夠有效對學生演示過堂風的原理。
另外,教師應善于對生活中的資源進行挖掘,充分應用學生生活中熟悉、了解的物品,積極對教材中經典但不顯著的物理實現進行改進優化,在適當的情況下動手制作教具,以促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教材在“動手動腦”學物理的部分中介紹了“奧林匹克號”和“霍克號”兩艘軍艦相撞的事故,教師將這一情況向學生進行細致的講解,有利于學生更進一步了解“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這一知識點,并且能夠提升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的積極性。但是與此同時,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仍有部分學生難以對“兩艘軍艦之間的水流速度較快”這一知識點進行有效理解,此時教師則可設置相應的演示實驗,將兩艘軍艦相撞的過程采用實驗的方式進行還原,使學生能夠對其中的物理原理進行有效理解。相關的演示實驗可以十分簡單,一盆水、兩個乒乓球以及一根吸管即可完成,將兩個乒乓球同時放入水中模擬兩艘軍艦,使用吸管在兩個乒乓球之間吹氣,使其中的水流速度加快,從而導致壓強變小,也就實現了“兩艘軍艦”的靠近和相撞。由此,兩艘軍艦相撞的原理直觀、形象的于學生面前進行了展示,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識。
三、 結束語
根據上文可以了解到,對物理實驗進行改進和創新并不具有較大的難度,只要教師能夠積極進行思考、積極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學資源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與此同時,教師應根據教學需求以及實際情況自己動手對教具進行制作,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還能夠促使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滕愛榮.初中物理壓強實驗的改進與創新機制研究[J].學周刊,2020,2(5):89.
[2]龔超.初中物理壓強實驗的改進與創新機制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0):836.
[3]林志國.創新實驗科學有效:《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實驗改進[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8,36(2):34,36.
[4]陳耿炎,熊華.可控促探究可視助理解: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實驗改進與創新[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7,33(10):58-60.
作者簡介:
張騰,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寺子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