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革鎮堡中心小學,遼寧 大連 116000)
英語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方面,是學生英語基本技能之一,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就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教師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都過于陳舊,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枯燥的學習使得小學生喪失了閱讀的興趣,阻礙了學生們閱讀能力的進步。
20 世紀80 年代,大連本土教育家冷冉提出了情知教學的教學理論。他提出了具體的策略--立體結構,強調教學結構方式與學生發展過程之間的有機聯系,為情知教學搭建了一個精彩的平臺。立體結構源于“情知教學”思想,研究的出發點是以學定教,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的課堂教學模式。高段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與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的缺乏,閱讀技巧的欠缺以及閱讀興趣的缺失等存在著很大的關系,而通過冷冉的情知教學理論下的“立體課堂”的構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學生的閱讀學習現狀。
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保持很有限,所以在閱讀的時候,很多學生只是大致瀏覽一下,就去找題目的答案,而不是真正的去閱讀語段,理解其內容,遇到生詞或長難句子就忽略不計,放棄閱讀,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英語閱讀產生厭倦心理。
小學生對于英語閱讀只是進行簡單的停留于詞匯語句的語音層面,沒有深入到閱讀內容的本質上,加之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強調語言知識的講授,結果使學生誤認為閱讀就是熟記單詞,弄清每句話的意思而已。
小學生的詞匯量非常有限,還不能夠借助于工具書,這樣的閱讀往往半途而廢;即使勉強為之,也往往會因為某一單詞的含義,致使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出現偏差。有些閱讀材料存在大量的復雜句,給學生的閱讀造成較大的障礙;小學生對文化背景和學科知識的欠缺也直接影響他們對語篇內容的理解。
平時教學中,老師為了趕課時和應付考試,只是對書中的知識點進行集體講解,不能夠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幫助,對文章缺之系統有效的閱讀方法和策略的點撥和訓練。教師“一言堂”的講授方法會讓學生面對冗長復雜的閱讀材料時更加缺乏學習興趣。

讀前預習能讓學生對將要閱讀的材料有大致的了解,對于語篇中涉及到的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可以提前進行了解,為閱讀理解做好準備。
在課上,教師可給出若干題目,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閱讀,形成學生和文本之間的互動,英語閱讀本質是人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所以自主閱讀這個環節必不可少。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嘗試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樣的閱讀和思考,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提出疑問,為接下來的小組合作探究做好準備。
在這一環節,要完成的是生生之間的第一次互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文本內容。小組成員可先交流自己預習的內容,對文本中出現的生詞,文化背景進行學習;然后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一起探討答案,對組內出現的不同意見要逐一進行解決;最后對組內成員對文本存在的疑問進行探究解答,解答不出來的可進行記錄,與班級其他同學和教師進行交流。
各小組要推選代表在這一環節進行展示匯報,其它小組成員可以對其進行提問或評價,產生新的思想碰撞,這個環節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第二次互動,也是第一次互動的深入和延伸。
在各小組展示交流結束后,教師可根據匯報交流情況,對各組進行評價,對于學生討論沒有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進行解答,對文本中出現的重要知識就行強調,完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最后,要對文本進行拓展閱讀,教師可提供相似話題的語段或是運用相同閱讀技巧的語段,進行拓展閱讀,可以根據課堂學習情況選擇是在課上完成還是留作課后的作業。
在“立體結構”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將在各種層面與各個對象的互動中,培養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