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娟 顧明華
(江蘇省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連云港中醫藥分院 江蘇·連云港 222007)
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庫建設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大項目,它圍繞專業、專業群或崗位群,以共建共享的理念,為職業教育提供優質、豐富的教學資源。[1]中藥調劑技術課程資源庫構建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健全專業教學資源庫,建立共建共享平臺的資源認證標準和交易機制,進一步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要求。
(1)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網絡教學支持平臺是指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為網絡教學提供全面支持服務的軟件系統的總稱。網絡教學平臺在原來教學系統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課件的制作與發布、教學組織、教學交互、學習支持和教學評價)全面支持,在教學的組織管理( 用戶與課程的管理)到與網絡教學資源庫及其管理系統的整合,集成了網絡教學需要的主要子系統,構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網上教學支撐環境。
(2)智慧職教云平臺的應用。智慧職教云平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合力調配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資源,發揮各自優勢,組建并擴大共建共享聯盟,共同建設并不斷更新優質專業教學和職業培訓資源,率先開展國家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實現校際之間、校企之間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同時智慧職教云平臺整合了國家項目成果和自有資源,構建專屬在線課程,支持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等教學創新實踐,助力“互聯網+”時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2]
(3)智慧職教云平臺課程搭建。中藥調劑技術課程于2017年在智慧職教云平臺中搭建,建設有課程知識樹、課程簡介、課程負責人、課程團隊、課程建設、課程資源搭建、題庫等。平臺中想要建設完整的課程需要制作多個資源,平臺可以向教師、學生、企業人員、社會人員共同開放。
中藥調劑技術是中藥專業方向的一門核心技術課程,實踐性非常強。課程是專門培養中藥學專業學生學習并掌握中藥調劑知識,培養能獨立并規范完成中藥調劑全過程,盡快完成由學生向工作崗位人員轉變,成為中藥調劑一線技能專業人才。[3]課程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促進職業素質的養成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完成中藥調劑工作項目中審方、計價、配方、復核、發藥、臨方炮制、湯劑制備、中藥儲藏保管等具體工作任務,掌握其相應的操作技能和必備知識。
中藥調劑技術資源庫建設采用一體化設計的理念,隨著時代及教育信息化發展,學生及教師對于課程資源的多樣化需求越來越高。中藥調劑技術經歷了長期的實踐過程,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行業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有了階段性提高。根據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圍繞教育部“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培養中醫藥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中藥調劑技術課程基于中藥調劑工作過程,將具體的工作過程轉化為教學項目,融入中藥調劑員高級工的培訓資源。近幾年全國高職中藥技能大賽如火如荼的舉行,中藥調劑是其中一個項目,占有30%的比例,大賽操作規程、評分標準及過程性影視資源是珍貴的課程資源。我校建有中藥博物館,藥材鑒別虛擬軟件都可作為課程的特色資源。從整個層面上來講中藥調劑技術屬于中藥學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資源庫建設從行業資源、專業資源、課程資源、職業資源、特色資源五個方面開展。這五方面的建立,解決了學生、教師、企業人員、社會人員在教與學時資源的共享,形成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具體建設思路如圖1。

圖1 中藥調劑技術課程資源庫建設思路

表1 審方顆粒化資源分解示例
數字化資源是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數字形式發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資源總和。傳統教學資源的承載載體是書本,而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進行學習,這就需要大量數字化資源。資源庫的建設主要是建設課程數字化資源,依托網絡云平臺展開學習活動。因此數字化資源的研發與整合是資源庫建設的主體,常見數字化資源包括電子教材、課件、動畫、微課、音頻、題庫等。根據中藥專業資源庫的建設方向和主體思路,借鑒慕課建設思路,數字化資源聯合企業共同開發。按照分層建設的思路,系統設計課程,將課程分為中藥房的基本機構與工作規程、中藥飲片調劑技術、中藥臨方炮制技術、中藥煎煮技術、中成藥銷售知識與技能,中藥購進管理及貯存保管、中藥調劑員培訓、中藥調劑技能競賽八個模塊,形成學習包,積件,碎片化資源,可行性的逆序搭建課程資源。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發展與廣泛應用,高質量信息化的資源需求量就大大提高。而將課程資源顆粒化體現信息技術的優勢,小顆粒資源是資源庫建設的基礎,在保障科學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盡可能設計較小的學習單元。把信息化資源顆粒化是根據教學目標,分解出若干個知識點和技能點并將其有序的重建,[4]以便于檢索和組課。
中藥調劑技術課程資源庫顆粒資源建設首先建立教學單元,其次建立教學單元建立相應的子知識點,每個子知識點再細分為擬建設數字化資源的類型、數量。每個單元的顆粒化資源呈現形式不盡相同,操作性強的可以制作成動作視頻,理論性強的可以制作成微課。將課程教學要點進行拆分和凝練,設計可視化圖形化的表現方式。為了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將一次課的40 頁PPT截成10 個4 頁PPT,這種顆粒化資源是有問題的,存在斷層,所以建設資源時應明確知識點,圍繞知識點建立一系列資源,以PPT、微課、動畫、圖片、文本等多種形式呈現。如模塊二中藥飲片調劑技術審方的顆粒化資源建設如表1,審方顆粒化資源分解。
優質的課堂離不開優秀的教學設計,而教學資源是教學設計中主要的道具,在智慧職教云平臺中,教師課堂設計要在講清楚、學得會上下功夫。以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15 高職中藥學2 班中藥調劑技術課程為例,在智慧職教云平臺中創建2019 年中藥調劑技術課程并命名加入上課班級,課程資源可以從資源庫一鍵導入,也可以選擇自己課程設計需要的個性化資源,為了豐富課程拓展學生知識面也可以選擇整個資源平臺中的任何資源。課堂采用“互聯網+課程”的方式開展,課堂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部部分。例如模塊二中藥飲片調劑技術,課前可將中藥飲片調劑的工具、調配程序課件、微課、動畫等資源展示給學生,課中將中藥調配的用具、圖片、視頻、動畫資源依照課件講解順序有序的展示給學生,就像學生自己是名中藥調劑員在調配處方一樣,多樣化的資源豐富了課程也便于學生理解。課后,學生可通過作業、測試、考試等多種形式鞏固學習內容。課堂內容需要時還可以聯系企業教師,在線直播講解行業操作規程,拓寬學生的視野。有了云平臺學生學習狀態及效果有了量的評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及完成題目的正確率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從而制定出個性化的學習目標及方法。
高職院校要想構建科學化、體系化、實用化的教學資源庫,教師就要轉變教學理念與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與教學設計上多多思考,構建一個動態、更新、完善的資源庫。[5]中藥調劑技術資源庫的建設改變了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也不同于網絡課程的教學,而是改變成了“互聯網+課程”的模式。這種模式滿足了學生高質量、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資源庫的建設組建了整個中藥學專業的資源,將資源顆粒化,在課堂應用時可以隨意的組合與設定,資源更豐富與多樣化。從2017 年建設中藥調劑技術課程資源庫以來,教師在梳理和建設資源的過程中得到了成長,對于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理解,擴充了對中藥調劑技術行業發展的認知。平臺資源庫的建設同時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學生可以利用平臺查看自己感興趣的資源。高職學生學習習慣多有欠缺,需要教師的鞭策,采用智慧職教云平臺后培養了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及自主查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時間上來講,教師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教與學,不再有時間、地點的約束。中藥調劑技術課程資源庫構建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與課程教學改革,對于培養調劑創新應用型人才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邊建邊用的過程中,發現微課及動畫資源是學生最感興趣的,10~20 個課程資源是最適宜的,如果太多學生會看不完,太少學生不理解。課堂上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展示微課和動畫,穿插學習任務,這樣才是完整的課堂。而不是為了點擊量一味的用平臺上課,不斷地點資源,這樣很容易分散課堂,達不到學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