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姝 蔣紅梅


【摘要】目的 討論在產科護理中引入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作用影響。方法 將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118例產婦,隨機分組各59例,觀察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研究組(接受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干預成效。結果 研究組母嬰保健知識掌握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8.31%)高于對照組(67.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能夠提高產婦護理滿意度與母嬰保健知識掌握度,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產科;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5..02
母嬰床旁護理是產科護理新模式,能夠為圍產期的孕產婦與嬰兒提供優質的臨床支持服務。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模式,能夠為父母減輕承擔嬰兒護理的焦慮與不安,使其掌握更多嬰兒護理知識技能,幫助其角色過渡。同時避免了交叉感染與產科出錯率,降低了醫護人員的精神壓力,從而為人性化產科護理服務提供有力條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收治的118例產婦當作觀察對象,患者及家屬均同意知情,排除精神意識障礙、臨床資料不全者。隨機分組各59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5.3±4.2歲;平均孕周38.54±0.33周。研究組平均年齡46.5±4.6歲;平均孕周38.24±0.29周?;€資料比對差異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等。研究組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方法如下;
1.2.1 產婦護理
加強產婦健康教育,宣傳分娩知識,告知護理模式實施的注意事項,增強產婦護理舒適度。根據產婦及家屬要求,提供個體化的護理方案。產后提醒注意清潔,提供飲食與運動指導。床邊提供腹部與皮膚、切口等部位的護理。觀察子宮復舊情況,加強體能訓練指導,糾正母乳喂養錯誤做法。提供產后營養指導,操作演示護理內容。
1.2.2 新生兒護理
根據產婦及家屬意見,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與預防接種等工作。出生后24h內完成預防接種,第2 d進行沐浴。每天進行撫觸與智護訓練。出生后第3d行床邊疾病篩查,每天進行床邊健康宣教。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母嬰知識掌握度。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與焦慮(SAS量表)、抑郁(SDS量表)狀態。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用SPSS 22.0軟件,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的計量數據,行秩和檢驗;以百分數表示的計數資料,行x2檢驗;組間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
2 結 果
2.1 母嬰保健知識掌握度
研究組母嬰保健知識掌握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心理狀態變化情況
干預前兩組SDS、SA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干預前后SDS、SAS評分存在統計學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3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8.31%(58/59),對照組為67.80%(40/59),組間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x2=19.506,P=0.000)。
3 討 論
產科護理工作復雜繁瑣,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常規護理模式的不足,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一是實現醫療資源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尤其是在人力資源配置方面,采取一對一的護理方式,綜合新生兒護理與產婦護理工作的同時,盡可能地滿足了產婦及家屬需求。排班模式優化,采取責任小組包干制,根據患者數量合理分配工作人員。二是院內感染有效控制。三是提高產婦母嬰保健知識掌握度與護理滿意度。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提倡與促進了母乳喂養,產婦自我保健知識掌握度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加強,能夠幫助產婦適應母親角色,從而給新生兒科學規范的照顧。根據產婦實際情況提供個體化護理服務,尤其是撫觸與體能訓練等方面的指導,能夠確保母嬰安全健康,同時為母嬰情感交流提供了有效平臺。四是體現人文關懷價值。產科護理屬于社會服務性工作,護理人員為產婦提供各種母嬰保健技術服務,落實新生兒與產婦保健工作內容。護理人員在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同時,主觀能動性提高,更利于良好護患關系建立,實現護理治療持續改進,從而放大產科護理效益[1]。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對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與職業素養要求較高,醫院應當加強對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其工作素養與責任意識,糾正服務態度,規范言行舉止,從而輕松勝任崗位工作[2-3]。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當實踐經驗總結,在不違背醫院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滿足患者各項需求,提高護理配合度。聽取患者反饋意見,不斷優化護理流程,從而提高護理服務水平,體現出護理工作價值。
綜上所述,母嬰床旁護理模式能夠確保產科護理有效性,穩定產婦身心狀態,提高產婦自我防護能力與新生兒管理水平,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鄧肖蓮.母嬰床旁護理在改善初產婦產后焦慮中的應用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14):56-57.
[2] 劉 霞.分階段體位管理聯合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的應用及其效果[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1):160-163.
[3] 黃 東.對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對其遵醫行為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9):19-20.
通訊作者:蔣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