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討在心肺復蘇患者中配合急救護理后的治療效果和應用體會,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1月搶救的182例院內心肺復蘇患者的臨床資料,在患者的整個復蘇過程中配合急救護理,全部182患者中,141例患者心肺復蘇成功,41例無效;其中125例患者經心肺復蘇后治愈,18例患者于復蘇后10天內死亡,說明在急診心肺復蘇患者中開展急救護理配合,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急救護理;心肺復蘇;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5..02
心搏驟停(cardiac arrest,CA)是心功能的突然喪失,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搶救,極易造成各器官不可逆的損害,嚴重者會直接導致死亡。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對心搏驟停患者的搶救至關重要,及時的心肺復蘇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環的恢復有重要的意義。心肺復蘇的整個操作過程要求及時、準確、快速,除了需要醫生的技術外,與護理人員的操作也息息相關[1]。本研究對本院搶救的182例院內心肺復蘇患者的急救護理進行回顧性分析,其護理效果和體會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1月搶救的182例院內心肺復蘇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男112例,女70例;年齡29~78歲,平均(59.21±7.52)歲;心臟驟停的原因分別是重型顱腦損傷97例、急性心肌梗死29例、藥物過敏5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溺水3例、輸液反應3例、創傷性休克25例、電擊傷2例、腦出血12例。
1.2 急救護理及配合
1.2.1 對患者狀況的判斷
對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瞬間的評估判斷并進行迅速的急救是復蘇術的關鍵。觀察的指標包括:是否出現頸動脈及股動脈等大動脈搏動的消失(首要、關鍵),除此之外觀察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吞咽等自主活動、是否有瞳孔散大、是否全身發紺,整個評估判斷應在10 s內完成。
1.2.2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
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評估后,可輕拍患者雙肩判斷患者意識是否清醒,如果患者意識不清并且呼吸、脈搏消失則立即對患者進行復蘇。對患者實施胸外按壓是最簡單、及時的復蘇方法。取頭后仰位,抬舉下巴或下頜,使舌根向上提起,保證呼吸道通暢;口對口吹氣擴張肺組織,予以其肺部吹人新鮮空氣;有助于進行氣體交換;同時行胸外按壓,按壓頻率為100~120次/min,以維持其血液循環。整個胸外按壓過程需要實施者有合格的操作水平,如果按壓頻率或姿勢等不正確,則可能出現按壓無效,嚴重者會出現肋骨骨折[2]。搶救過程中遵醫囑應用腎上腺素;需要除顫時,協助醫生進行電擊除顫[3]。患者復蘇后嚴格檢測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尤其是血壓的變化(剛恢復時每5 min測1次,慢慢穩定后每半小時或1小時測量1次)和心電變化。
1.2.3 建立有效的人工氣道
由于心臟驟停后,呼吸也會立即停止,因此復蘇過程中也要重視呼吸的復蘇。當患者伴隨大咯血、分泌物阻塞氣道、呼吸極度衰竭等情況時應立即進行氣管插管[4]。在氣管插管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協助醫生進行插管、吸痰等。
1.2.4 護理人員分工
①建立急救小組應急處理預案:在護士長的指導下進行護理人員分配、分工并實行責任制。②建立培訓考核機制:對參與急救的護理人員進行急救知識及操作的培訓并考核,定期模擬操作,培養護士的應變反應能力,提高搶救成功率。③啟動急救護理流程:(1)高年資的護士及時快速判斷病人意識,給患者開放氣道、吸氧并清除患者的痰液,配合醫生進行氣管插管,管道插入后注好氣囊給予妥善的固定,連接呼吸機,確保呼吸順暢;患者恢復心跳后,對其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嚴密檢測。(2)有經驗的護士實施胸外按壓,進行抽血、配血及輸血,在3 min內迅速開放2條靜脈通路,協助醫生進行除顫、穿刺等工作;(3)低年資護士第一時間告知醫生,做好搶救儀器的準備,配合另兩外護士完成工作,并且術后對患者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協助患者進行術后康復治療。在只有兩名護士的特殊情況,低年資護士的任務由高年資護士兼任。
2 搶救效果
182例患者的心肺復蘇過程中均配合急救護理,且按上述步驟進行及時的胸外按壓、建立有效的人工氣道等。患者經回顧性分析后發現,全部182患者中,141例患者心肺復蘇成功,41例無效;其中125例患者經心肺復蘇后治愈,18例患者于復蘇后10天內死亡。
3 討 論
心臟驟停是急診中的危重疾病之一,醫院內心跳驟停的搶救成功率僅約30%。心肺復蘇是搶救心臟驟停有效的手段,要求醫務人員快速、準確,不能過度浪費時間,越及時的搶救,成功率越高[5]。在正常室溫下,心臟驟停4分鐘后腦細胞和其他重要器官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因此臨床上對心臟驟停的急救有“黃金四分鐘”之說。大多數情況下,護理人員是患者的第一接診醫務人員,因此要求護理人員及時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如果護理人員在能在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評估判斷并實施胸外按壓,將大大提高初期復蘇的成功率[6]。本院通過對182例心肺復蘇患者的護理發現全部182患者中,141例患者心肺復蘇成功,41例無效;其中125例患者經心肺復蘇后治愈,18例患者于復蘇后10天內死亡。
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體會到,優質的急救護理在患者的的搶救過程中有重要意義。優質的急救護理通過建立急救小組應急處理預案、建立培訓考核機制、啟動急救護理流程,確保護理人員具備扎實的急救技術及較高的應變反應能力,對患者病情評估有預見性;對急救護理過程進行明確的分工能有助于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患者的搶救率[7]。
綜上所述,在急診心肺復蘇患者中開展急救護理配合,能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倪煥娟,楊 喆.急診護理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心理狀態血氣指標及預后康復質量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1713.
[2] Krage R,Zwaan L,Lian T S L,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technical skills and technical performance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does stress have an influence?[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17,34(11):728-733.
[3] 樓濱城,朱繼紅.2015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讀之一,概述及基礎心肺復蘇[J].臨床誤診誤治,2016,245(01):75-80.
[4] Kleinman M E,Goldberger Z D,Rea T,et al.2017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Focused Update on Adult Basic Life Support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An Update to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7,137(1):e7-e13.
[5] Considine,Julie,Mohr,Marie,Lourenco,Rosemary,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requiring unplanned transfer from subacute to acute ca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13,19(2):186-196.
[6] 方竹君.急診護理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心理狀態血氣指標及預后康復質量的影響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2018,7(2):119-120.
[7] Considine,Julie,Street,Maryann,Bucknall,Tracey,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emergency interhospital transfers from subacute to acute care for clinical deterio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2019,31(2):117-124
作者簡歷:王慧萍(1973年-),女,本科,廣東東莞人,主管護師,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