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90年代超級跑車名人堂中最耀眼的邁凱倫F1嗎?它的設計師Gordon Murray要有新作品了:T.50。據老爺子自己說,這輛全新超跑的靈感就來自F1。不過更加讓我們興奮的,是T.50身后那個直徑那個直徑40cm的風扇。
Murray對設計“風扇車”可是很有經驗的,40多年前他在Brabham F1車隊工作的時候設計了BT46B賽車,這輛賽車歷史上只正式參加過一場比賽,它以34秒的巨大優勢稱霸了1978年瑞典大獎賽。隨后車隊老板,也就是F1日后的掌門人伯尼為了平息其他車隊老板的怒火以在F1謀求權利,放棄了用BT46B繼續參賽的計劃。
根據Murray的說法,T.50的風扇系統比BT46B上那套要聰明得多。這套以48V電力驅動的系統位于車輛尾部,包含電機、葉片、導管和閥門在內重量僅為9千克,比一套主動尾翼的液壓驅動還輕。跟BT46B的那個大風扇相比,這套系統的功率并沒有那么大,不足以在車底形成真空,它以另一種方式——讓車尾擴散器工作更加高效來增加下壓力。
“每一位跑車設計師都想給他們的作品安裝一個超大的擴散器,但空氣并不買賬。”Murray解釋道,“因為這樣做空氣會在擴散器的位置形成一個聚集區,擴散器就失效了。”而風扇會把這些聚集在擴散器頂部的空氣吸走,所以這種設計使得T.50在低速的時候就能產生下壓力.讓車輛在低速入彎的時候也能擁有額外的抓地力。
根據計算,這個設計會讓空氣阻力減小10%,這對于一輛超級跑車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很多“長尾”設計的跑車比如邁凱倫Speedtail就是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所以Murray管這個設計叫“虛擬長尾”。

發動機:6.1升V12 618馬力
紅線轉速:7500rpm
變速箱:6擋手動
車重:980千克
計劃生產數量:100輛
基礎售價(通脹換算后):140萬美元
T.50雖然最重要的設計元
素來自BT46B,但從這張
圖上就能看出來它繼承了
很多邁凱倫F1的特點。

發動機:4.0升V12 650馬力
紅線轉速:12100rpm
變速箱:6擋手動
車重:1170千克
生產數量:106輛
基礎售價(通脹換算后):260萬美元
作為一輛空氣動力學大師設計的作品,T.50行駛時流過的每一絲空氣已經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這輛車一共有6種駕駛模式,每種駕駛模式下主動空氣動力學套件的翼片位置都有區別。

貼地飛行
地面效應車型盤點



2022 F1
原定在2021年會推行的F1全新技術規范里,放開了對地面效應的限制,賽車下壓力將不是主要靠車身上各種翼片來產生。這樣的改動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超車效率的提升,因為各種空氣動力學套件會在車身后部產生亂流,影響后車的下壓力。由于全球疫情的原因,2021技術規則將推遲一年推行。

1978 Brabham BT46B
F1歷史上唯一的一輛風扇車,僅參加過一場比賽,由勞達駕駛并獲得冠軍。
1970 Chaparral 2J
要說“車尾裝風扇”,那Chaparral 2J才是鼻祖。在上世紀70年代,各大賽事和車隊對于空氣動力學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腦洞大開的創始人Jim Hall在車尾裝了2個風扇,讓這輛重800千克的車可以達到900千克的下壓力水平,堪稱恐怖。
1978路特斯Lotus 78
F1地面效應賽車的鼻祖,獨特的橡膠側裙設計將賽車側箱與地面密封,利用空氣流速差在車底形成真空區域,將賽車“吸”在地面上。這輛開創時代的賽車為路特斯車隊包攬了1978年的制造商和車手雙料冠軍。


2010紅牛X2010
紅牛車隊首席技術官紐維的腦洞之作,這輛車展示了如果沒有任何規則限制,一輛賽車可以達到怎樣的瘋狂水平。跟BT46B一樣,X2010在車尾正中央安裝了一個風扇,來提供低速時的下壓力。它在理論極速500公里/小時下,可以產生8G的下壓力。對了,這車只能在PS3的《Gran Turismo 5》里才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