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 W


在傳統德系三強中,我們只找來了奧迪A4L和梅賽德斯-奔馳C級,不得不說,缺少了因為檔期遺憾錯過本次專題的BMW 3系,確實少了些許競爭和樂趣。
對于這一代的BBA品牌中型車來說,中期改款前的奧迪A4L可能是相對來說比較沒特色的那一個,論運動有BMW 3系在那擺著呢,論豪華是梅賽德斯-奔馳C級擅長的事情,而且A4L也并沒有很好地繼承家族大哥的科技感。不過現在中期改款A4L到來,這一境況將得到很好的改善。
說是中期改款車型,但事實上改動相當之大,甚至可能讓不少人以為是A4L的全新一代車型,特別是車頭設計。進氣格柵相比之前更扁更寬,棱角也更明顯,蜂窩造型跟RS車型有很高的相似度,這是奧迪首次將Audi Sport的運動設計風格引入到常規車型上,包括格柵上方的長條進氣口也是Audi Sport的設計元素。當然,如果你不是特別熱愛這個相對激進的運動造型,還可以選擇非運動版車型。
對于“燈廠”來說車燈設計是最不用擔心的,老款上的那個折角設計消失不見了,下邊緣變得更加順滑,光源自然還是全LED技術,新造型的LED日間行車燈看起來也很有辨識度。
車身側面和車尾的變化也都在積極展現著運動元素,19英寸雙五輻輪圈造型搭配紅色制動卡鉗35和低扁平比輪胎,甚至讓人一度以為這是奧迪S4的配置呢。略微上揚的小翹尾和包圍下方的擴散器造型都令新款A4L更為運動化。
再看看隔壁的梅賽德斯-奔馳C級,雖然這是一臺C 260 L運動版車型,但是在奧迪A4L面前,它似乎化身為豪華套裝車型。


“滿天星”造型的進氣格柵可是籠絡了無數女性消費者的心,至少在我身邊就已經有不少女性朋友表示說光沖著這個“滿天星”就想買這臺車。當然對于很多男性來說也都對這個設計表示認可。這臺車上所采用的遠程幾何多光束LED大燈是選裝配置,雖然需要花費11000元,但它不僅平時看起來更為好看,也擁有更好的照明效果,點亮時也頗具儀式感,都說奧迪是“燈廠”,但事實上無論是梅賽德斯-奔馳還是BMW,玩燈其實也都不遜色。
雖然這是一臺長軸距車型,但是并沒有因為軸距的增長而破壞車身側面的美感,頗有些老大哥S級的神韻。這身墨綠色的車漆其實也跟S級上的一款配色相當接近,說它是一臺“小S”一點都不夸張。而多輻條的19英寸AMG風格輪圈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在不同人眼中它有著不同的效果,既可豪華也能運動。

拉開車門坐進C級車內,大家的第一感覺都是太舒服了,雖然我們在之前就都開過這臺車,但是在四臺車內來回換駕的時候才能最為直觀地感受出其中的差別,沙發般舒適的座椅對于駕乘來說簡直就是享受。
相比剛剛完成中期改款的奧迪A4L和去年完成換代的BMW 3系來說,梅賽德斯-奔馳C級的內飾按理說應該是沒有什么優勢的,但是就現在的眼光來看依然充滿豪華感與質感,可能略微遺憾的就是沒有采用跟家族大哥們相似的雙連屏設計,而且在下一代車型上也不會再有雙聯屏設計了,因為在梅賽德斯-奔馳未來的內飾設計語言中將采用縱置布局中控屏。
如果說梅賽德斯-奔馳C級的內飾還有什么遺憾的話,那自然就是科技感,而這正是奧迪最為擅長的地方。在新款A4L上,內飾整體設計基本保持原樣,不過在科技感方面再次得到加強,首先中控液晶屏升級為10.1英寸的,不光尺寸變大了,還終于支持觸摸操作了,MMI系統也是最新版本。奧迪最具特色的虛擬座艙也終于變成真正的全液晶儀表了,擁有三種主題顯示,非常炫酷。
這兩臺車在外觀內飾設計上的性格差異相當明顯,那開起來是否也是如此呢?
老款A4L有1.4TFSI和2.0TSFI高低功率三種動力輸出,而新款A4L則全系采用了2.0TFSI發動機,分為低中高三種功率調校,分別是150馬力、190馬力和252馬力,我們這次試駕的是252馬力的高功率版本。
其實高功率版本的參數跟之前是一樣的,但是奧迪對于動力響應做了一定的調整,給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開起來更輕快更迅捷了。這跟7擋雙離合的調校也離不開關系,都不用運動模式,在自動模式下,只要稍微深踩一點油門,變速箱都會做出快速響應準備降擋,最多甚至能夠連降4擋,這樣的好處就是令車輛駕駛起來更為運動,符合外觀上的運動化變化。


不僅動力響應更為運動,在底盤方面也進行了運動化處理。運動版車型配備了運動懸架,這也是運動懸架第一次出現在國產車型之上。側向支撐相比過去有了明顯進步,底盤感覺也很平整,過彎的動作會順暢很多。當然為了兼顧日常實用性,減震的處理還是要偏軟一些,畢竟這還只是一臺家用車而不是性能車。
整體來說,中期改款之后的A4L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時,一方面加強了運動設計,一方面提升了運動操控,給自己貼上了一個運動的標簽,相信更為運動化的A4L勢必將受到更多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而對于隔壁的這臺梅賽德斯一奔馳C 260 L運動版來說,它可不是一個躁動的青年,相比之下更像是一個成熟的長者。中期改款之后最大的變化當屬用一套1.5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48V的輕混系統替代了老款車型上的那臺低功率版本的2.0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84馬力,跟原來的低功率2.0T發動機保持一致,峰值扭矩280牛·米,相比之前還少了20牛·米,所以不難看出,48V輕混系統的使用并不是為了提升性能,而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燃油經濟性和為車內大功率電器供電而存在的。
在常用的C模式下正常駕駛,其實不會察覺到跟之前有什么區別,9AT變速箱較為稀疏的齒比讓升擋并不像其它多擋位變速箱那么積極,所以會適當拉高一點點轉速,這對于加速感受來說還是很友好的。油門踏板初段較為沉重,這可以有效控制起步轉速過高而破壞燃油經濟性,所以也會讓人有種初段響應并不太敏銳的錯覺。
在S和S+模式下確實會獲取更好的動力響應和加速感受,全力加速時48V輕混系統也會參與其中,但是相信平時沒多少人會這樣對待一臺C級吧。
過去俗話常說“開寶馬坐奔馳”,可見人們長久以來都對奔馳車的乘坐感受頗為認可。對于眼前這臺C級來說也是如此,底盤調校頗有厚重質感,相比那些偏向運動的車型來說更為穩重,懸架表現也兼顧舒適,所以無論是道路上的小顛簸還是遇到減速帶,都不會令車內駕乘者感到不舒適。
與新款奧迪A4L明顯的運動化不同,梅賽德斯-奔馳C級還是在堅守自己的豪華均衡風格,或許跟同級別其他車型放在一起的時候駕駛表現方面確實會略微有些沉悶,但是如果是生活之中天天使用的話,相信我,C級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除了BBA以外,還有很多豪華品牌也在緊盯著中級車市場,這其中最為來勢洶洶的當屬凱迪拉克CT5和捷豹XEL。
這是一對兒很有趣的組合,凱迪拉克CT5和捷豹XEL都是在去年年底上市的,一個是全新車型,一個是中期改款車型,而且它們最為在意的競爭目標其實都是BMW 3系,只是它們的展現形式有所區別罷了。

其實在凱迪拉克CT5誕生之初,很多人都認為它出現的目的是要取代CTS的位置,但是當CT5以一身相當運動的樣貌出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大家都明白了,凱迪拉克其實想用CT5同時取代CTS和ATS,而其目標不言而喻,自然就是BMW 3系。
對于眼前這臺CT5 28T鉑金運動版來說,帶有黑色網狀格柵的運動套件搭配黑色勾邊的座艙輪廓、類似獠牙設計的日間行車燈搭配低矮的身姿、溜背車頂線條搭配車尾上翹的小擾流板、19英寸輪圈搭配米其林PILOT SPORT 4S系列尺寸為245/40R19的輪胎和源自Brembo的制動卡鉗,戰斗氣息十足的外觀設計可以輕松征服眾多年輕消費者的心。
其實這是很有意思的一點,往日標榜運動的BMW 3系逐漸收起了鋒芒,開始變得更為優雅豪華,而凱迪拉克卻用CT5開始走頗為動感的運動路線。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CT5都有這么兇悍的造型,凱迪拉克為CT5準備了不同的套件風格,在豪華型和時尚型上你依然能夠看到CT5相對平和優雅的一面。
捷豹也為XEL準備了運動系列和優雅系列兩種設計風格,不過XEL并非全新換代車型,而是中期改款車型,雖然不是換代車型,但新的內外樣貌變化還是讓它獲得了新生。
XEL依然采用的是捷豹特色的“大嘴式”進氣格柵設計,鍍鉻材質的格柵外框和內部蜂窩狀構造很好地為XEL帶來了品質感,頭燈組造型也經過重新設計,讓XEL更為精神。前包圍兩側的進氣口面積也變得更大了一些,搭配黑色蜂窩狀造型,可以降低車頭視覺重心,同時也令XEL更具動感氣息。車尾變化主要在兩點,尾燈造型更為立體,LED燈帶為XEL帶來很多的靈動感,并融入了流水式轉向燈;后包圍則用鍍鉻條勾勒出一個新的輪廓造型,跟前包圍設計相呼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