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顥

如今雪佛蘭的外觀設計,真的是牢牢抓住了年輕人的胃口。以開拓者為例,它提供了三種外觀方案供消費者選擇,分別是低配車型上的基礎樣式、中高配上的Redline以及RS樣式。而我們面前這輛,則是全系最頂配的RS 650T Twin-Clutch四驅7座擎版。細節的黑化處理布滿整個車身,例如四個車輪、前后logo、所有的車門邊框以及車尾的字體,這些年輕消費者喜歡的元素,開拓者RS全給安排上了,我相信這不僅僅能省去車主一定的改裝成本與精力,更重要的是,你也完全不用擔心交警叔叔的火眼金睛。因此相比于Redline版本,這輛RS版的外觀更深得我心。

開拓者的前臉依舊使用了雪佛蘭最新的家族分體式設計,我之前在另一款緊湊型SUV創界上就已領略過一番。不過,這一套設計我覺得放在開拓者這種車的尺寸上面,才能更加體現出它的帥氣。最引人注目的,必屬這根貫穿前臉、極其粗壯的銀黑色鍍鉻條,它直接將碩大的六邊形蜂窩中網分割開來,加上底部同樣帶有進氣格柵的鋼琴黑下包圍,都是RS版的專屬設計。而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分體式大燈,尤其是其上方的日行燈部分,白天點亮時,頗有一副半夢半醒、蓄勢待發的姿態,加上整個肌肉感十足的隆起狀機艙蓋,這張前臉你看一眼便會深深記住。

來到側面,你很難想象,這是一臺長、寬、高、軸距全面超越漢蘭達的SUV,它的車長足足比后者多了10厘米,車長達到了4.99米。然而在肉眼感官上,你絲毫感受不到笨重,它就像是個堅持鍛煉的精壯少年,C柱之后一個非常明顯的上揚好似在“秀肌肉”。火山紅的金屬車漆加上RS的黑化處理,使得側面的層次更為分明。底下的這四只“大腳”也十分驚艷,使用了夸張的21英寸加265毫米寬的數據規格,搭配Y字形的黑色輪轂造型。開拓者的尾部同樣也有說頭,由黑色邊框所勾勒的Y字形尾燈,頗有自家老大科爾維特的味道。底部帶有仿擴散器的后包圍,配合雙出的運動排氣,使得尾部造型更為扎實。
來到車內,官方稱之為Camero風格的內飾確實令人眼前一亮。最吸睛的一定是四個炮筒狀的出風口,其調節方式被巧妙地設計在出風口的外圈上。方向盤的尺寸稍大,造型直接繼承了自家皮卡兄弟上的樣式,我認為與它極其張揚的外觀有些出入。方向盤背后是一塊8英寸液晶與機械結合的儀表盤,其UI設計較為粗獷。作為頂配車型,中控配備了10英寸的觸摸屏,搭載通用最新的MyrLink+系統,支持CarPlay以及CarLife,無論是分辨率還是觸摸順滑程度都令人滿意。
而開拓者的儲物空間,真可謂是琳瑯滿目。大到常規的扶手箱、手套箱、第二排當中的儲物盒,小到擋把前后、三排的杯架、前后門板的上下層。在功能性上也考慮周全,從前至后,提供了三組USB+Type C接口,后排還額外提供了220V接口。在三排座椅均使用的情況下,后備廂只能容下兩只20英寸的行李箱,不過一旦按下二、三排放倒的電動按鈕,車內瞬間豁然開朗。
作為大尺寸的SUV,開拓者的乘坐表現也同樣優秀。全車的座椅都使用真皮包裹,足夠寬大厚實,還使用了紅色點綴來提升運動氣息,唯獨側向支撐幾乎為零的表現稍微不盡人意。第二排的座椅不僅支持靠背角度和前后的調節,還提供了兩側單獨的座椅加熱,以及獨立的空調設置,巨大全景天窗更進一步提升了車內的通透感。進入第三排的方式,同樣是通過向前翻折第二排的靠背,整個進入的開口寬容度很高。我182厘米的身高,在第二排留有一拳的余地下,在第三排還能獲得三指的腿部空間,并且第三排也提供了空調出風口以及杯架,因此開拓者的第三排絕不僅僅是應付的水平。

開拓者全系搭載了通用2.0T可變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和9擋自動變速箱的動力配置,這套動力組合現在也被稱為“王炸組合”。在這臺開拓者上,盡管官方的百公里加速成績為9秒,但實際的駕駛感受會讓你忘記它是一個兩噸重的大家伙。無論在哪個時速區間,其加速表現都較為順暢,油門響應十分跟腳。而在彎道當中的表現是最令我驚喜的,前麥弗遜后五連桿獨立懸架提供了十足的支撐,配以四驅的加持,開拓者實實在在地帶給了我預期之外的體驗。不過在轉向手感上,還是略微“SUV”了一些,中心點附近的虛位無法忽視,剎車踏板的位置也略高了些,初段也同樣沒有明顯的制動反饋,再加上前面所提到的,座椅側向支撐的缺失,都是開拓者還值得改善的地方。
國內SUV市場向來爭得風生水起,各個品牌無不想在此分得一杯羹。更進一步地討論7座SUV市場,就實在無法避開一直霸占于此的“漢某某”,即使后來者無數,也沒能徹底撼動其王者地位。但即便如此,通用三杰依舊氣勢洶洶,先有氣宇軒昂的XT6,后有老少通吃的昂科旗,而開拓者正是雪佛蘭所交出的答卷。它究竟能否“開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十分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