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嬌嬌,李靜,劉曉宇,陳君,李小東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 400030)
我國結直腸癌(colorectalcancer,CRC)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趨勢[1],對存在高危因素的直腸癌患者行切除術的同時行預防性回腸造瘺術可增加手術安全性[2]。由于回腸造口排出物較稀且量多,富含消化酶,對皮膚刺激性強,易出現各種并發癥,早期并發癥發生率高達16.3%-53.8%[3],并發癥的發生又給患者自我護理帶來更大困難,也會延誤回腸造口還納的時間。因此,在患者出院前提高患者自護能力、極早識別和預防并發癥尤為重要。傳統的腸造口護理宣教方式為床旁宣講、發放宣傳冊,造口袋更換方法多為圖文式[4]等,未采用視頻方式。我科為提高回腸造口自我護理能力,減少回腸造口相關并發癥,針對擬行回腸造口患者及家屬,在術前、術后、出院前的各時段,采用視頻健教,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到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入住我科行直腸癌回腸造口術的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1例,年齡21-76歲,平均(55.97±13.53)歲。觀察組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36-76歲,平均(58.56±10.9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神志清醒,有一定的語言溝通交流和理解能力;③首次行回腸造口術;④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有精神和認知功能障礙;②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及系統的嚴重疾病;③視力和(或)聽力障礙者;④四肢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對照組由責任護士按照回腸造口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內容包括術前發放造口護理宣傳手冊,術前定位,術后床旁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造口護理、飲食和活動指導等,出院時發放造口師聯系卡,告知患者出院后1周、1月復查。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引入視頻健教方式,對象為擬行回腸造口患者及家屬,內容包括術前1-2天增加視頻健教內容,包括回腸造口術、造口袋更換方法,并鼓勵體驗更換造口袋步驟,術后第1天只針對家屬加強造口袋更換視頻健教,出院前1天增加回腸造口的并發癥識別及預防視頻健教,將所有視頻內容下載至患者或家屬手機,方便隨時觀看學習,由造口師負責收集意見并答疑。
1.3 評價指標。①采用張俊娥等[5]編制的造口自我護理量表—普通版(SSCS-GV),分別于出院當天、1周、1月對患者的自護能力進行評定。該量表共10個項目,包括選擇合適的造口袋、準備好更換造口袋所需的物品、從皮膚移除舊的造口袋、清洗并使皮膚干燥、評估造口和造口周圍皮膚情況、測量造口大小并剪裁、牢固固定好新造口袋、使用必要的輔助產品、丟棄用過的造口袋及知道并能及時清空和更換造口袋。1-5分分別代表非常不熟練、不熟練、一般、熟練和非常熟練,總分為10-50,分數越高代表自護能力越高。②根據萬德森等書籍中對腸造口并發癥及周圍并發癥的描述,分別于出院前1天、出院后1周、1月對患者造口相關并發癥的評估,收集造口相關并發癥例數。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錄入數據并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SSCS-GV)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出院前1天、術后1周、1月自我護理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SSCS-GV)評分比較()

表1 兩組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SSCS-GV)評分比較()
組別 例數 出院前1天 出院后1周 出院后1月對照組 36 29.78±1.40 31.25±1.18 32.61±1.20觀察組 36 30.86±1.36 32.14±1.22 33.50±1.23 t - -3.559 -3.452 -3.162 P -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造口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出院前1天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回腸造口相關并發癥,出院前1周觀察組患者回腸造口相關并發癥發生例數低于對照組(P>0.05),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出院后1月腸造口相關并發癥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造口相關并發癥發生例數比較[n(%)]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術者有選擇的行預防性回腸造口,以降低直腸癌超低位前切除術后吻合口瘺的發生率,待吻合口恢復后再行回腸造口還納術,為了降低還納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風險,需注重造口周圍皮膚護理,且早期對回腸造口患者行護理干預可促進康復,改善預后,減少周圍皮膚并發癥。因此,在回腸造口圍手術期對患者行相關視頻教育,出院前患者掌握造口袋更換方法,提高患者自護能力非常必要。
我科造口師采用視頻健教方式,在術前行造口袋更換的講解,讓患者及家屬更直觀的學習造口袋更換技巧,通過佩戴造口模型,融合自我護理中的10個項目,親身體驗造口袋的更換方法,參與性強,患者將造口更換視頻保存至手機,也方便隨時鞏固學習。術后第1天,因手術創傷大,由家屬實踐操作,以后則由患者逐漸參與自護。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自護能力在出院前1天、出院后1周、1月均有統計學意義,視頻健教能顯著提高患者早期的自護能力。
術前運用視頻健教方式行回腸造口術和還納術的講解,能讓患者及家屬了解術式,知曉回腸造口為臨時造口,減輕了患者恐懼、擔憂及心理負擔,也讓患者及家屬意識到保護造口周圍皮膚、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性。出院前行造口的并發癥識別及預防的視頻健教,患者能早期識別并發癥,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造口并發癥的發生,為后期行還納手術做準備。此次研究中,患者出院后1周并發癥發生率無統計學意義,出院后1月并發癥發生率有統計學意義,視頻健教能顯著降低回腸造口術后1月的造口并發癥發生率。
有研究將視頻式健康教育運用在泌尿外科圍手術期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因此,術前、術后、出院前的各時段視頻健教可提高回腸造口患者早期自我護理的能力,降低回腸造口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