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成
(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杜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6)
在當前中醫治療中,“血瘀”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病理產物,與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存在關系,因此在治療期間,中醫通過經絡與氣血津液為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辯證治療的特征[1]。為了可以加快患者疾病康復,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活血化瘀的臨床應用價值,我院通過長期實踐發現,活血化瘀療法在中醫內科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相關資料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中醫內科門診收治的6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組患者的入選時間為改為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比組。實驗組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50-67歲,平均年齡(52.9±6.5)歲,包括頭痛患者8例、心悸患者12例、胸痹患者5例、胃脘痛患者4例、腹痛患者5例。對比組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齡48-66歲,平均年齡(53.4±5.9)歲,包括頭痛患9者例、心悸患者10例、胸痹患者7例,胃脘痛患者4例、腹痛患者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可以比較(P>0.05)。
1.2 方法。對比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及各種針對性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實驗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治療,在整個治療期間按照患者的臨床癥狀采用針對性治療,基本思路包括:①胃脘痛。胃脘痛具有固定的位置,且在進食后患者臨床癥狀加重,按壓后癥狀更明顯,中醫檢查以舌質暗紫、脈澀為主要特征,在臨床治療期間主要采用的治療方法為通絡化瘀、理氣和胃,所選藥方為失笑散合丹參飲治療,組方包括:五靈脂、丹參、檀香各15 g,丹參、云茯苓、甘草各12 g,枳殼20 g,砂仁6 g,炒蒲黃10 g。每日一劑,水煎服用。②心悸。臨床表現為舌質暗紫、胸悶不舒等,主要致病因為血瘀阻滯心脈而造成“心失所養”,在臨床治療上采用活血利水法治療,組方包括:黨參、黃芪各20 g,柴胡、陳皮、升麻各6 g,當歸、白術、茯苓、大腹皮各10 g,郁金、澤瀉各15 g,赤芍30 g,每日一劑。③胸痹。胸痹具有固定的位置,在發病后會牽連后背、肩部,且多數患者會合并胸悶等癥狀,患者舌質暗紫、舌苔薄,臨床治療中采用血府逐瘀湯,組方包括柴胡9 g、川牛膝6 g、桔梗6 g、枳殼(炒)6 g、桃仁6 g、紅花6 g、川穹9 g、當歸9 g、赤芍9 g、生地9 g、甘草6 g,水煎服用,每日一劑。
1.3 觀察指標。統計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療效判定標準為:①療效滿意。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隨訪結果顯示患者無不適感,且短時間內無復發;②療效一般。患者疼痛情況顯著改善,隨訪結果顯示疼痛緩解,但是不影響正常生活;③療效差。未達到上述兩個標準者。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包括癥狀改善時間、治療費用等。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2.0軟件對兩組中醫內科收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處理,以t值、χ2值檢驗差異,當P<0.05時認為差異顯著。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中醫內科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治療后,其治療總有效率存在數據差異(P<0.05),資料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的治療效果(n,%)
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后,發現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治療費用等數據要顯著優于對比組(P<0.05),資料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臨床資料()

表2 患者臨床資料()
組別 癥狀消失時間 治療費用(元)實驗組 5.3±1.9 536.2±138.6對比組 8.1±1.6 753.7±206.7 t 4.36 34.16 P<0.05 <0.05
活血化瘀治療是中醫的常見治療方法,從藥理作用來看,活血化瘀治療具有消瘀散結、暢通經絡的效果,對于加快患者臨床癥狀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有學者研究認為,血瘀是因血瘀運行不暢、滯留脈絡或溢于脈表并聚集在身體中某一部位而發生的病癥,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包括停滯在血脈中的血液與停滯在臟腑中的血液等[2]。
中醫認情志郁結是造成血瘀的重要因素,患者在發病后常伴有憋氣、胸痛等癥狀,舌質暗紫、面色晦暗。因此在治療期間,需要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采用針對性治療,這樣才能取得滿意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文本針對活血化瘀療法在中醫內科治療中的療效展開分析,并取得了滿意效果。根據表1資料可知,實驗組患者在活血化瘀治療干預下,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4.12%,顯著高于對比組的82.35%,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同時根據表2資料可以發現,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更滿意,與對比組相比(P<0.05),這些都證明活血化瘀治療具有滿意的治療效果[3]。
人體長時間的血瘀會影響供血,不僅造成軀體上的痛苦,嚴重時還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門診干預階段需要及時針對血瘀進行治療,這樣才能保證患者安全[4]。有學者在研究中對活血化瘀療法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通過以該醫院92例中醫內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兩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與活血化瘀治療,在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后,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存在差異,其中活血化瘀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超過97%,顯著高于常規治療組的69.6%,因此認為活血化瘀治療方法滿足中醫內科治療的需求,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是相同的[5]。
綜上所述,在中醫內科治療期間,采用活血化瘀療法可以取得滿意效果,我院實踐結果證明該方法的治療效果可以加快患者癥狀改善,并減少治療費用時間,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