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力芹
(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 101206)
圍產期保健指的是圍生育期的保健,具體指妊娠前、妊娠期、分娩、哺乳、新生兒等各個時期對于孕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進行保健的一系列措施,為婦幼工作的重要內容。圍產期保健主要指的是幫助孕婦科學度過孕產期,同時正確指導營養、注意事項、生活禁忌、嬰幼兒體檢等內容。為保證孕產婦圍產期的健康狀況,改善不良妊娠結局,本文選擇北京市平谷區峪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報的477例產婦進行研究,經實施健康教育管理并分析相關數據,進行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北京市平谷區峪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上報的477例產婦進行研究,將產婦均分成兩組,分別是對照組(238例)與觀察組(23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管理,分析圍產保健狀況。對照組中,初產婦為124例,經產婦為114例;年齡21-39歲,平均(30.15±2.21)歲;孕周3-35周,平均(19.72±6.52)周;體重49-68kg,平均(58.59±6.14)kg。觀察組中,初產婦為129例,經產婦為110例;年齡22-38歲,平均(30.09±2.31)歲;孕周3-36周,平均(19.68±6.73)周;體重50-68 kg,平均(58.74±6.25)kg。本研究得到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意,孕產婦及家屬均自愿配合進行,且簽訂知情同意書;477例孕產婦無不明原因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出血等情況,同時無感染性疾病、梅毒、心臟病、艾滋病等。
1.2 方法。常規管理主要內容為建立檔案,發放健康手冊,并指導定期進行產檢,健康教育管理內容主要為:
1.2.1 調查內容:調查孕產婦的圍產期情況,了解對于健康知識需求,包括孕期營養、產前保健、分娩方式、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產后保健等,同時分析孕產婦的健康行為認知,內容包括母乳喂養重要性、自然分娩過程、臨產癥狀、新生正確護理方式、產后康復等[1]。
1.2.2 健康教育途徑:分析孕產婦的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情況,選擇適宜的健康教育途徑進行管理,健康教育途徑主要為健康手冊、健康講座、教育影片、孕婦學習班、親人介紹、粘貼海報、創設微信公眾號等。
1.2.3 建立健康檔案:建立孕產婦健康檔案,詳細記錄孕婦的信息,明確產檢結果,同時實施專案跟蹤,有利于及時發現高危孕婦,對于高危孕婦,可依據實際情況增加產檢次數。
1.2.4 健康知識教育:普及科學的孕產婦健康知識,使其了解妊娠期的健康措施,明確健康狀況對于母嬰的影響,避免孕產婦不良妊娠習慣。指導孕婦及時接受圍生期管理,監測各項指標,同時取得孕婦家屬配合,提升管理的依從性[2]。
1.2.5 跟蹤管理:明確按時產檢的重要性,做好孕期產檢記錄,同時完善監測、回訪等工作,對于未接受產檢的孕婦,需在產檢時間后7d實施追蹤,以電話形式詢問產婦未及時進行產檢的原因。
1.2.6 體重管理:妊娠期間,孕婦合理增長體重為11.5-16.kg,孕早期約為0.5-2.0 kg,孕中期為0.4 kg,指導孕婦養成監測體重的習慣,可每周稱量一次,嚴格控制體重增長,避免巨大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3]。
1.3 評價標準。評價兩組孕婦接受管理的結果,主要內容包括孕期健康教育情況(產檢次數、分娩結果以及高危情況)、產婦并發癥情況(產科出血、妊娠合并高血壓、產褥感染、內科合并癥(包括心臟病、肝炎,糖尿病、貧血等)、羊水栓塞、圍產兒情況(巨大兒、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等。
1.4 統計學分析。將研究中所獲取的資料取SPSS 22.0實施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結果以[n(%)]表示,檢驗方式為“χ2”,若統計學P<0.05,可判定為本次研究數據存在價值。
2.1 孕期健康教育情況。經比較表1中的數據可發現,觀察組產前次數≥5次人數較對照組多,高危孕婦人數較對照組少,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孕期健康教育情況[n(%)]
2.2 產婦并發癥情況。由表2中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數據可知,觀察組產后出血、妊娠高血壓、產褥感染、內科合并癥、羊水栓塞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2.3 圍產兒情況。分析表3情況可知,觀察組巨大兒、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產婦并發癥情況[n(%)]

表3 圍產兒情況[n(%)]
圍產期保健指的是圍生育保健,包含妊娠、分娩、產褥等時期,在此期間實施保健措施的行為,可幫助孕婦科學完成妊娠。目前,我國計劃生育的重點已經由控制人口增長轉移至提高人口素質,人口素質可影響社會環境、人力資源、社會可持續發展等[4]。
正常情況下,孕周20-28周時,間隔4周實施一次圍產期保健,28-36周時,間隔2周實施一次,而36周后需要每周進行一次,若孕婦存在高危情況,則接受圍產期保健的次數更多,為促進圍產期保健質量的提高,需要對孕產婦實施有效的管理[5]。良好的圍產期保健服務可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可及時發現母體不良癥狀,監測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產前次數≥5次人數較對照組多,高危孕婦人數較對照組少,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情況下,圍產期保健應在孕早期實施,原因在于孕3-8周為胎兒器官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導致發生畸形的敏感時期,早期實施孕產期保健,在預防孕期合并癥、流產、評估母嬰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內容。孕婦的職業因素、文化程度等情況可影響圍產期保健的接受情況,文化程度高接受度越高,職業越輕松的產婦接受圍產期保健的次數越多,對此,婦產工作者應當加以正確引導,使其不斷增強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識,提高自我保健水平。
綜上所述,加強孕產婦圍產期保健狀況及健康教育管理干預,可促進孕產婦圍產期保健知識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預防不良妊娠結局,可保證產婦及圍產兒的安全,臨床應選擇適宜的管理方式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