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摘 要:目前鹽邊縣茶葉總體規模不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發展不平衡,整體水平偏低等問題。本文主要就鹽邊縣茶葉生產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推進鹽邊縣茶葉產業發展的建議進行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茶葉;現狀;對策
茶葉是鹽邊縣北部片區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已成為當地主要發展支柱產業。具有顯著特色和地域優勢發展潛力很大,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最終實現農民增收,發展鹽邊縣茶葉經濟已迫在眉睫。
一、鹽邊縣茶葉生產現狀
(一)種植規模
鹽邊縣茶葉生產種植主要分布在國勝、箐河、紅寶等北部鄉(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無霜期長,適合茶樹生長。2000年以后,鹽邊縣委政府提出大力發展茶葉經濟,現有茶園15000畝,可采鮮葉面積12000余畝。
(二)經濟效益
2019年全縣茶葉總產量150t,產值9000萬元。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人員達10000余人,其中茶農鮮葉產值5000萬元,茶葉企業加工產值達4000多萬元(夏秋茶基本上沒有采摘加工利用)。
(三)茶葉企業及品牌情況
鹽邊縣茶葉加工企業11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現有“國圣”“二灘云霧”“百靈山”“擇木龍”等茶葉注冊商標10多個,鹽邊縣國勝茶于2007年12月成為鹽邊縣第一個取得國家地理保護標志農產品。
(四)茶葉生產方式
全縣有種植戶2000多戶,茶農8000余人。生產主體以茶農為主,有一家一戶的茶農,也有茶葉大戶或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專業合作社;組織形式多樣,一是茶農,二是專業合作社+農戶,三是公司+基地,四是公司自有基地。
二、問題分析
(一)龍頭茶企未形成區域帶動效應
現階段,鹽邊縣茶葉產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因為許多茶園都在規模較小的茶企或者茶農手中,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鏈,茶葉生產、制茶工藝等多為人工方式,機械化程度較低,導致茶葉質量不穩定,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二)缺乏規范、標準的市場秩序
當前,茶葉市場缺乏規范、標準的市場秩序,部分規模較小的茶企在茶葉行情好的時候,會出現搶購新鮮茶葉,導致茶葉價格上漲。在茶葉銷售的過程中,部分不良商家存在質價不相符、哄抬價格等不正當競爭的手段,導致茶葉市場中的茶葉良莠不齊,影響良好茶葉市場秩序的形成。消費者在購買茶葉的過程中可能購買到質量差,甚至變質的茶葉,對國勝茶的市場聲譽產生不良的影響。
(三)缺乏品牌意識
國勝茶作為鹽邊縣的標志保護產品,并且在中茶杯、國際農業博覽會等都獲得眾多獎項。但是,因為缺乏品牌化經營意識,并且自動化、產業化水平較低,沒有形成更好地經濟效益,在加工的過程中缺乏標準化生產意識,存在無標生產的情況。現階段,鹽邊縣國勝茶聲場過程中依然存在小作坊加工制茶的情況,科學技術、工藝的推廣和普及程度較低。同時,茶企和茶農不重視茶葉的包裝設計、宣傳和銷售,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導致國勝茶的市場知名度較低,未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四)政府和茶企、茶農投入較少
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政府、茶企以及茶農通常只重視產業生產和加工,并不注重科技、智力等方面的投入,導致鹽邊縣茶葉產業存在技術缺乏創新、科技推廣效率較低、人才素質水平較低等問題,無法實現科技促生產。現階段,雖然國勝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但是缺乏科學技術的支持,將會導致國勝茶出現品質不足、茶園老化、產量降低等情況,缺乏先進科技支持,勢必會影響制茶的品質。特別是制茶方面,茶園發展了幾十年了,目前鹽邊縣茶葉生產主要集中在名優茶,夏秋茶基本沒有開發生產,導致茶農減收,市場空白。
三、推進鹽邊縣茶葉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提升服務質量
鹽邊縣茶葉行業具有巨大的優勢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增加農民收入和保護山區生態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需要統一認識,重視對茶葉產業的發展和扶持,將茶葉產業作為縣域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抓好抓實。
(二)創建茶葉示范園,擴大茶葉基地面積,提升茶葉質量和產量
全縣的氣候條件和茶葉的生物學特性,為茶葉種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通過創建茶葉示范園,重點研發茶葉新品種、加工新工藝,為茶葉品質和產量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持。
(三)以龍頭企業帶動全縣茶葉產業的發展
為了實現全縣茶葉行業的產業化發展,需要加大對茶葉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不斷提升茶葉生產的自動化水平。
(四)打造“國勝茶”品牌,實施品牌化戰略
現階段,茶葉競爭不僅僅局限于價格、質量等方面,還在品牌優勢方面進行競爭。近年來,國勝茶獲得眾多國家獎項與國際獎項,茶葉品質達到國際水平。但是,國勝茶的知名度較小,在國內茶葉市場的沒有形成品牌規模,受到知名度、品牌因素的影響,導致產量和銷量都比較低,不利于茶葉品牌的樹立,難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需要做好國勝茶品牌打造工作,準確尋找市場定位,做好宣傳和推廣工作。
(五)拓展農業功能,帶動茶旅游產業發展
鹽邊縣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秀麗自然景觀、充足的日照資源以及先進的茶葉基地,充分發揮上述資源的優勢,能夠對茶葉產業的發展提供助力,擴寬茶葉產業,實現人文教育、休閑、運動、養生和茶葉的結合,使茶葉產業鏈成為鹽邊縣的重要產業。建設集采摘、加工體驗、觀光旅游一體的產業園“康養+農業”農康融合示范帶。創建以茶葉產業為基礎的多種產業開發,如茶鄉夏令營、茶文化旅游、茶園健康養生等,拓展農業功能,帶動茶旅游產業發展。
(六)全面開展科技助茶
采用科學技術推動全縣茶葉行業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強化茶葉專業人才培育工作,由縣政府對全部的茶葉從業者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充實鄉鎮農技人員,指導茶農生產和加工技術。其次,科技部門需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加強茶葉生物農藥、制茶技藝、栽培技術、良種繁育、機械化和一體化作業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為鹽邊縣茶葉行業的快速、高校發展提供可靠、先進的技術保障。再者,需要不斷地完善茶葉科技推廣體系,科技推廣體系的創建離不開財政支持,縣財政需要設立支持茶葉行業發展和推廣的專項資金,并將資金應用在茶葉無公害生產研究、制茶工藝研發等領域,以科學技術助推茶葉行業發展。最后,農技推廣部門需要做好茶葉種植戶的培訓和技術推廣工作,將茶葉新工藝、新成果推廣和應用到茶葉生產中,實現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