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行業發生了巨大改變。如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信息文化需求,成為了新聞編輯們最關心的問題。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新媒體給新聞編輯工作帶來的挑戰,反思總結出應該從強化互聯網思維、樹立受眾意識,滿足群眾的需求、提升職業素養和價值觀念、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掌握數字化技能這五個方面入手提升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新聞編輯
隨著互聯網大面積的普及,新型的信息技術帶給傳統媒體嚴重的沖擊。傳統新聞行業難以適應當代“新”媒體發展,想要跟隨新潮流的趨勢,新聞編輯在發表文章的過程中,以新聞熱點資訊為中心,圍繞大眾人群、改變傳統的編輯風格,在適應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文章的“黃金”價值和自身專業能力。
一、新媒體給新聞編輯工作帶來的挑戰
(一)削弱了新聞編輯對新聞的控制權
在傳統媒體發展時期,新聞主要的傳播方式是編輯根據獲取到的信息、線索,結合自身的工作方式和理解進行編輯,對編輯新聞信息具有主導權和管理權,最終通過報紙的形式將新聞傳遞給受眾人群。但是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只能是被動的接受信息,并且人們相互之間想要交流信息也只能寫書信和打電話的方式。在整體新聞編輯方面具有獨一性,人們想提出對文章的見解卻無奈于沒有溝通渠道。隨著新媒體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相對應的軟件交流和傳播信息的軟件應運而生。人人都能當自媒體,發表和分享對于新聞熱點的看法。例如,微博對文章和新聞具有透明性。一旦發表熱點文章,所有人都可以進行評論和分享,逐漸地減弱編輯對新聞的掌控權。
(二)改變了新聞編輯的工作性質
傳統媒體對于新聞傳播的主要方式是報紙、電視和廣播的形式進行傳播,其中的流程包括編輯對信息的選摘和加工,最后對新聞內容進行排版。對于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全憑本身對事實的理解,從而忽視新聞的真實性。其主要原因是新聞編輯交流對象是新聞記者,編輯的靈感都是源于記者收集到的材料。較少的新聞編輯會深入基層群眾,不會理解和考慮群眾的心情和看法。然而,近些年“快餐新聞”受到現在人群的追捧。精簡的新聞形勢符合“快速度”的工作人群,反而冗長的新聞內容會遭受反感[1]。因此,如今的新聞編輯為了適應當代的傳播方式。從前期改編新聞開始,不斷地適應新型編輯手段,積極做好新聞數據等比對與審核。將重心放在能夠操控輿論方向的能力和開發新的新聞熱點,從本質上改變傳統編輯的工作方式。
(三)影響了新聞編輯的專業精神
如今編輯的專業精神已經成為一種服務大眾,跟隨大眾的目光和需求進行新聞編輯。從專業領域上看,缺少對新聞編輯的“初心”精神,將主流新聞核心放置到娛樂“八卦”新聞上,而忽視一些大眾關注的別樣新聞,違背當初新聞編輯專業精神的軌道。但從編輯的整體環境上來看,編輯對新聞內容的專控權逐漸減弱,大多數熱點輿論的方向變革為個人賬號撰寫。影響大眾關注新聞的本質,將目光放在娛樂新聞上,完全誤導了群眾追求新聞正確方向和本質內容。根據現在人道主義出發,大多數新聞編輯被利益沖昏頭腦,普遍忽略新聞內在因素,改變傳統的編輯方式并欣然接受“新型改革”,一味附和所謂的“大眾目光”,嚴重干擾新聞媒體的正常發展。
二、新聞編輯提升媒介素養的具體措施
(一)強化互聯網思維
新聞工作者應該形成互聯網十的思維,利用信息和互聯網平臺,將互聯網與傳統的新聞采編工作進行融合,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創造新的發展途徑。人們通過互聯網能夠瀏覽到全世界的即時新聞消息,了解新聞熱點的發展與走向。互聯網加快了新聞的傳播效率,提高了新聞的傳播質量。所以,新聞應該依托于互聯網這個媒介,對新聞資訊進行發布,提高新聞的傳播力與感染力,加速編輯部門的內部結構優化,拉動新聞行業的實際經濟效益。第一,新聞編輯們應該結合社會的需要,增加新聞內容的豐富度,增加互聯網語言。提高新聞傳播的便捷度,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新聞閱讀,了解時事。新聞編輯要注意對細節的把控,由小及大,為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體驗。第二,要緊跟社會發展的潮流,新聞內容要符合人們的閱讀需求,通過加大關注量提高新聞的傳播力度,發揮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為人民群眾帶來最新最熱的新聞資訊。同時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知識普及或者搞笑的段子,提高讀者對新聞的閱讀興趣。第三,新聞編輯以互聯網為媒介,發布更加高質量的新聞內容。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當下,網上關于同一熱點事件的新聞層出不窮,如何在這么多的文章中脫穎而出,就需要新聞編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編輯出更加高質量的內容。
(二)樹立受眾意識,滿足群眾需求
新聞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聞編輯者的想法,表現了新聞工作者的內心意志。但是人民群眾才是新聞信息的真正傳播者,他們對新聞內容的認可與否直接影晌了新聞的傳播效率與傳播的質量。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當下,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廣泛,不再僅僅依賴于新聞媒體,人們可以自由的進行信息閱讀,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了解[2]。所以新聞編輯應該擺正心態,應該樹立受眾意識,編輯符合人民群眾需求的新聞資訊內容。新聞編輯應該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以對方的角度進行思考,探尋他們感興趣或者關注的內容,進行新聞采編工作。例如,通過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廣泛的咨詢群眾們的意見。調查人們觀看新聞的頻率、比較關注的新聞媒體、對哪方面的新聞比較感興趣、閱讀到有趣的新聞時是否會與他人分享、對新聞編輯有哪些合理化建議等。根據調查結果,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完善新聞編輯模式,提高新聞內容的精準性,與讀者們形成良好的交流關系。還可以在新聞報紙中加入與讀者的互動版塊,讀者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新聞編輯們根據提問進行解答,加強兩者之間的聯系,也讓讀者更加了解新聞采編工作,增加對新聞的認可度與重視程度。
(三)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價值觀念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社會責任逐漸增大。因為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流通速度加快,一部分媒體人為了追求所謂的熱度,編輯一些與事實不相符合的信息來吸引讀者的眼球,導致網絡信息魚龍混雜。許多讀者因為對新聞事件沒有足夠的了解,又觀看了具有輿論性質的新聞,對事件無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所以,新聞工作者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正向引導,為人民群眾帶來正向的精神支持。新聞編輯應該立足于實際,要對事件進行嚴密調查,抽絲剝繭,積極的去探尋事件的真相,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媒體為新聞編輯和廣大人民群眾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向人們真實的反映社會事件的發展與走向,所以編輯們應該時刻保持嚴謹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次的新聞采編工作,力求向讀者真實反映事件的全貌,進行科學有效的價值引導。同時,編輯應該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豐富精神涵養,提高社會閱歷,更加敏銳的發現新聞熱點,提高自己的新聞創造力,推動新聞媒體的發展。
(四)加強與新媒體的溝通融合
新媒體具有傳播方式雙向化、接收方式移動化、傳播行為移動化、接收方式多樣化的特點。相較于傳統的媒體,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接觸到更多的咨詢,并制定自己的專屬內容。目前微信的活躍用戶高達6.5億,人們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個人微信賬號、微信群、微信廣告資源等接受新聞信息。新聞編輯應該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突顯個性化的新聞理念,根據讀者的日常閱讀情況和閱讀分類,為其推送專屬的新聞內容。加強讀者對新聞內容的共鳴,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讓新聞內容豐富化多樣化,采用文字、圖片、視頻的模式,對既有的新聞內容進行無限擴展,開闊人民群眾的閱讀思維,提高新聞的傳播度[3]。新聞編輯與新媒體進行合作,可以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隨時隨地發布熱點信息,及時把控新聞的發展方向,發出更多的聲音,引導輿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新聞編輯學習新媒體技術,能夠加快新聞更新的速度,減少支出成本,提高實際的經濟收益;增加內容的創意度,為新聞增加活力,彰顯自身新聞觀點;豐富新聞的內核,提高對人民群眾的影響力;構建與讀者的聯系,使新聞內容直接傳遞到讀者手中;抒發自己的想法增加與讀者的互動。
(五)掌握數字化技能
新聞編輯的工作離不開數字化技術,只有不斷提高技能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2019年6月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了第二屆新聞出版大數據高峰論壇,本次會議以“智能時代的數字化轉型——新聞出版媒體融合發展之道”為主題,對數字化進行深刻探討。新聞編輯們應該立足于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數字化技術能力,通過編輯微信公眾號和制作新聞視頻等方式加強與讀者之間的交流,拉近與他們的距離。熟練掌握數字技能,展現新聞編輯的文字魅力,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加真實直接的新聞內容。
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編輯們應該結合社會的發展需要,明確自身定位,確立互聯網十的意識,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及新聞素養,為人們帶來更加有吸引力的作品。同時,應該合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提高自身的數字化技能,引導輿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志彬.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編輯媒介素養[J].中國報業,2019(21):84-85.
[2]吳海霞.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編輯媒介素養[J].傳媒論壇,2020,3(10):81+84.
[3]格桑央吉.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編輯媒介素養[J].新聞研究導刊,2020,1(02):130+144.
【作者簡介】荊天,碩士研究生,新華通訊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