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涵
摘 要:“擬態環境”作為傳播學的重要術語之一,很少被受眾熟知。但由于當下信息紛亂復雜,虛假新聞充斥其中,所以有必要讓受眾了解“擬態環境”的含義及影響。本文從電影《楚門的世界》入手,根據二者之間的潛在聯系,分析“擬態環境”在日常新聞中的使用情況。
關鍵詞:《楚門的世界》 “擬態環境” 媒體 受眾
中圖分類號:G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6-00-01
所謂“擬態環境”就是我們所說的信息環境,也有學者稱之為“似而非環境”。“擬態環境”并不是現實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后向人們提示的環境。然而,由于這種加工、選擇和結構化互動是在一般人看不見的地方(媒介內部)進行的,所以,人們通常意識不到這一點,而往往把“擬態環境”作為客觀環境本身來對待。
以上是“擬態環境”在郭慶光先生所著的《傳播學教程》(第二版)中的概念。而由金·凱瑞主演的電影——《楚門的世界》,與“擬態環境”這一概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楚門的世界》主要講述了楚門是一檔熱播肥皂劇的主人公,他身邊的所有事情都是虛假的,他的親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員,但他本人對此卻一無所知。最終楚門不惜一切代價走出了這個虛擬的世界。
一、作為媒體,實際上掌控了受眾的知情權
這部電影中在背后操控一切的導演,就類似于今日在各大媒介中發布各種各樣信息的媒體工作人員。如今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大數據的出現讓我們的生活看似越來越方便快捷,實則在一點一點地蠶食我們的知情權。
以在淘寶購物為例,當我們去搜索“籃球”時,淘寶上會提供各式各樣、價格不等的籃球,但大數據會記錄你的搜索偏好,它會誤認為你是一個熱愛球類運動的人。緊接著你的淘寶主頁面幾乎都是與籃球有關的物品。可能你會覺得這樣的服務很貼心,但是如果籃球不是你想買入的物品,你想買其他的,可主頁面相關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與籃球相關的,你并不需要。長此以往,你會覺得這種服務是多余的,而且你真正需要的東西淘寶卻無法及時提供,你只能再去搜索,這樣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畢竟,我們這一段時間與上一段時間所需要的物品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就會陷入一個被提供的怪圈。媒介信息也是如此,在新浪微博上看熱搜,你看的娛樂信息多一些,大數據為你提供的娛樂信息就會多一些。這樣就掩蓋了你獲取其他資訊的途徑,間接地控制了你的知情權。
二、作為受眾,我們往往看不透“擬態環境”的本質
廣大受眾一般是沒學過傳播學的,即便是學了傳播學的專家,在遇到具體問題時,也往往會受到“擬態環境”的影響。2018年在重慶發生的公交車墜江事件就能說明這一點。在未找到公交車黑匣子之前,僅通過監控錄像,輿論普遍認為是開轎車女司機逆行把公交車逼入江中的。到這為止,這個監控錄像看似是一個事實的證據,實則是對這件事的“擬態環境”。傳播這個錄像,報道這則新聞時,有意無意地引導受眾譴責這個女司機,再加上意見領袖們瘋狂地宣傳,導致事態進一步擴大。然而,這一切都在找到黑匣子之后峰回路轉、塵埃落定。我們可以認為黑匣子提供的信息是客觀環境,可一旦附上解釋說明的文字,并傳播出去,它就變成了新聞,便可以理解成是信息環境。“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這件事都是見仁見智的,也就導致接下來的行為有所不同。有的意見領袖會去給開轎車的女司機道歉,有的受眾會選擇轉發最新進展的新聞,有的受眾會選擇在官方微博下評論、轉發等等。我們之前之所以會認為是女司機的問題,是因為我們把“擬態環境”當成了當時的客觀環境,而且,日本學者藤竹曉認為,大眾傳播雖然提示的是“擬態環境”與現實環境之間有很大的距離,但由于人們根據媒介提供的信息,來認識環境和采取環境適應行動的,這些行動作用于現實環境,便使得現實環境越來越有了“擬態環境”的特點。以至于現代人已經很難在兩者間做出明確的區分。
三、媒介的選擇以及通過媒介傳達出來的信息至關重要
信息是架設在媒體和受眾之間的橋梁,媒體想向受眾傳遞何種思想,就會利用媒介發布某種信息。所以選擇什么樣的媒介,發布什么樣的信息就顯得至關重要。由于擬態環境的影響,以及每個幕后編輯信息的人的媒介素養不同,信息傳達出來的含義因為字句之間不同的排列組合,會傳遞出天差地別的信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的含義廣泛豐富。從以下兩個新聞標題中就能看出這種“魔力”。“廣州恒大大敗上海上港”和“上海上港大敗廣州恒大”。這兩個新聞標題看起來極為類似,但傳遞的信息卻截然相反。所以,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媒體和受眾之間的界限似乎被打破了。但時至今日,“擬態環境”的現象及影響還始終存在,不論作為媒體還是受眾,在媒介的選擇和信息的發不上都要謹言慎行。山東“辱母案”中,于歡的一審判決在微博被曝光后,從一開始的鮮為人知到最后的媒體審判,微博這一媒介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樣是微博,周揚青與羅志祥分手事件也是第一時間通過周揚青的微博流傳出來,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羅志祥之前努力上進、情感專一的人設轟然倒塌,隨之而來受到影響的還有他的演藝事業。在羅志祥周揚青分手事件中,我們除了看到演員、網紅、明星這種帶流量、帶話題的熱度之外,我們還應看到微博這一平臺發酵事件的速度之快,傳播之廣、影響之深。如果說山東“辱母案”讓媒體審判通過微博發光發熱,那么周揚青羅志祥分手事件就是受眾利用重磅信息通過微博表明態度觀點。
在今后的信息環境中,媒體與受眾這二者缺一不可。少了媒體,無人發布最新新聞動態;少了受眾,沒人反饋最新輿論走向。所以,為了今后我國信息環境總體趨于平穩,少受或不受擬態環境的影響,媒體應該提高從業者的基本素養,受眾應該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會使我們的信息環境和輿論方向良性發展。
結語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楚門的世界》里的楚門一樣,看透背后的虛假,從而擺脫這一切。當下的新聞中,虛假新聞越來越多,再經過某些意見領袖的轉發,宣傳便會甚囂塵上。作為媒體從業者,我們應該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做好“把關人”;作為受眾,我們應該擦亮我們的雙眼,仔細甄別虛假新聞,盡量看破“擬態環境”,少受他們的影響。
“擬態環境”與輿情走向有著緊密的聯系,其作用和影響不可忽視,無論是作為媒體從業者還是受眾,傳其所傳,受其所受,盡量還原事件本身的真實,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的。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A].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04):113.
[2][日]藤竹曉.《現代大眾傳播理論》(第一版)[A].放送出版社,196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