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
學科的基礎,作為母語的漢語言文學,在初中整體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語文創新課堂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語文課堂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展開討論,在構建初中語文創新型課堂中得出一些自我看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 創新課堂 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6-00-01
面對初中語文的學習,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是對文章的理解不夠深刻,在知識的整合和判斷上有所偏差,對于詞匯的積累不足,這些現象都制約了新課改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實際的角度出發,初中語文課堂中要出現創新理念教學,從本質上改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
一、新課標下,構建初中語文創新型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
為了適應時代的飛速發展,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各大院校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已提上日程。作為一名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著起承轉合的作用,它表現在需要為學生步入高中時代而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要求初中學生具備綜合素質的能力。針對語文語言類學科來說,初中教師必須要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傳授他們聽、說、讀、寫這種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教師要不斷改善和調整初中語文教學的觀念,把學術性的語文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在新課標下,構建初中語文創新型課堂教學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調動學生積極性是他們學好任何一門學科的前提,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被動式學習的壓迫下,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教學方法的單一導致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無法提起興趣,學到的語文知識只是膚淺的表面功夫,并沒有剖析知識的內在,無法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2.學習方式過于生搬硬套,沒有創新意識
傳統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將語文知識的學習方法,以固定模式化來進行生硬記憶,在課堂中只注重教師的講解和板書的應用,并沒有真正考慮到學生的個人因素,教師在講解時不能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加入自己的觀點,沒有真情實感地流入,使學生只能膚淺地認識,重點內容沒有掌握,更無法談及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了。
三、構建初中語文創新型課堂的具體措施
1.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熱情中進行學習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1],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從而使他們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學習中來。通過教師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獨立自主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語文知識的深度思考。利用他們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文章內容相結合,將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加以學習,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課堂學習時,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有效地溝通,打消學生心中的顧慮,讓教師和學生在學習中融為一體,使他們對學習語文知識不再有抵觸心理。使初中學生愛上語文學習,從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公,強調自主教學的方式
板書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終將要被淘汰。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有效性,在學習語文時有較強的參與感,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教師要在正確的時間做出科學性的引導,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退居二線,使學生在學習時占領主導地位,打破對語文知識進行生硬記憶的學習方法,教師在保證完成基礎教學的同時,要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增加趣味性,讓學生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靈活運用,在新知識的吸收上有更好的銜接過程。老師在引導式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學習的動態,在他們遇到學習困難時,一定要及時給予幫助。讓學生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參與感,教師也能利用自主教學的方式,打開學生探索文學的知識大門。
3.利用問題教學的辦法培養學生的邏輯創造思維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造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在創新思維方式下進行知識的吸收。學生在問題中尋找答案,會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探索到更深、更廣的文學層次。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來提出適當的問題,學生在問題中產生好奇感,并且有了想要征服問題的欲望,使他們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這樣自主學習的基石就很好地建立起來了。教師問題的構建,一定要圍繞本次課堂中的重點和難點來進行導入,把問題分層次地提出,從簡單到困難、層層遞進,讓學生在問題中體會逐步擊破難題而欲罷不能的感覺。從對文章內容的字面意思升華到分析文章的具體生意,最終達到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這種問題教學法不會讓學生只停留在課本的表面功夫,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利用問題教學的辦法,培養學生的邏輯創造性思維。
舉個例子來說,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通篇閱讀。在閱讀之前,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同學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是于勒叔叔嗎?通過閱讀尋找答案。在學生們閱讀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發表個人觀點,然后再引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課文介紹的順序是盼望于勒叔叔、到趕走于勒叔叔、又到贊嘆于勒叔叔、又改成謾罵于勒叔叔、最后變成躲避于勒叔叔呢?為什么要安排大家在船上見面呢?如果于勒叔叔在家中做過幾次客,再告訴他家中落魄,可不可以呢?以這種方式來告訴他,最終的結果會有所不同嗎?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問題提出,使學生們對文章內容不斷地產生好奇心理,在自我學習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4.利用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初中語文課堂中加入創新的元素,教師可以利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主要表現在可以使學生在閱讀時把自己對文章中的感悟進行梳理,形成文字,將課文的重點、難點反復閱讀加以思考,從而寫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閱讀不僅能夠使學生利用說話的方式來進行大腦的思考,再用寫作的形式來加以總結和利用。這種方式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結語
由此可見,在初中課堂教學中提出創新課堂的理念,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教師要耐心,通過日常的學習積累,在探索和創新的教學方式中,使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都得到提高,讓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在創新教學方式的帶領下變得更加豐富有趣。
參考文獻
[1]李青.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青海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