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杰
摘 要:汽車駕駛安全是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駕駛人員技術、心態、身體狀態及道路、天氣、視線、車況等可能影響汽車安全駕駛的問題進行闡述分析,研究提出防范應對的建議。
關鍵詞:汽車駕駛;安全問題;防范對策
1 引言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汽車數量也隨之大幅攀升。汽車駕駛安全是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和安寧,對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基于多年駕駛經驗總結,從內外因等角度出發,對汽車駕駛安全問題進行分析,據此研究提出應對防范對策,以期為相關學者和汽車駕駛實務管理者、操作者提供有益參考。
2 駕駛人員自身因素的影響
駕駛人員自身因素是影響汽車安全駕駛的主觀因素,也是主要因素。有資料顯示,在以往車輛事故中駕駛人員因素占據80%左右①。
2.1 身體素質
駕駛人員的身體素質主要包括年齡、性別、健康情況等因素。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會明顯下降,車輛控制力和抗疲勞能力也會隨之下降;但駕齡越短越容易出現不良駕駛行為,事故概率也越大。性別因素帶來的生理機能和安全態度的差別,可能造成汽車安全駕駛方面存在的差異。健康狀況問題會直接影響駕駛人的思考能力、反應能力、抗疲勞能力等,從而對汽車駕駛安全產生影響。另外,飲酒、吸毒、藥物不良反應等都會使駕駛人處于不正常精神狀態,增加汽車駕駛風險。研究發現,駕駛人員從感知危險到制動開始的反應時間約為0.75秒,而酒后反應時間要增加幾倍②。
2.2 駕駛技能
駕駛技能是駕駛人員在具體的道路交通環境中,控制車輛安全行駛的能力。駕駛技能不熟練、不達標時,在行車過程就不能準確掌控車輛、處理緊急問題,會大大增加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如車距控制不當,未留有足夠的制動距離,駕駛速度不均勻,行車過程突然降速或者急剎,都容易造成追尾。
2.3 心理狀態
心理狀態會對安全駕駛產生直接影響,心理素質較好的駕駛人員可以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沉著冷靜地處理,快速作出反應。在實際操作中,有些駕駛人員在開車時過于緊張,遇到問題手足無措;有些經驗不足,處理突發情況不當;有些過于自信,一心多用造成事故;有些心存僥幸,違規冒險釀成慘劇。有些駕駛者有路怒癥,在道路上時常情緒失控做出不合理行為,導致交通事故。
3 外部因素對汽車安全駕駛的影響
3.1 特殊天氣
暴雨、濃霧、臺風、冰雹、降雪、沙塵暴等特殊天氣可能影響車輛的穩定性以及駕駛人員的能見度和控制力,對行車安全造成較大影響。如降雪天氣,即使是駕齡較長的人都無法有效控制車輛③;在濃霧狀態下,很多駕駛者并不清楚周圍情況,難以確保萬無一失。
3.2 視線因素
良好的視線是保證駕駛人員正常駕駛的前提條件。當駕駛人員進行夜間行車時,視距變短、視野受限,容易引發安全隱患;如駕駛路段的彎道較大,駕駛人員的視線就會受到較大限制,容易發生追尾事故;有些貨車、客車因為車身長、體積大,也可能產生一定的視線盲區,從而帶來安全隱患。
3.3 道路因素
我國近年來的道路建設加速發展,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延伸到很多地方。但有些路段的路況因為沒有得到及時保養或者因為超重行駛等不容樂觀;很多煤礦區和鋼鐵廠周邊的交通干道經常會出現大坑和塌陷等情況;一些山區還會出現落石和蜿蜒曲折的轉彎道路,這些路況因素都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
3.4 車況因素
汽車車況具體指汽車各項性能是否合格,是否具有安全隱患。車輛保養不到位,易導致燈光、設備、輪胎、剎車等性能降低,影響車輛安全性,造成安全隱患。據統計,每年因汽車車況引發的交通事故約占10%的比例④。而在眾多技術參數影響因素中,制動性能的影響因素最大(占51%),其后依次是輪胎質量(19%)、車身影響(16%)、安全裝置(14%)。⑤制動因素包含制動片、制動液、轉向拉桿以及轉向臂等;輪胎安全因素包括因為高溫高壓和碾壓尖銳物體導致的輪胎爆裂、漏氣等影響汽車安全駕駛的因素。
4 汽車駕駛安全問題防范對策
4.1 增強駕駛人員安全意識
安全意識是駕車中最重要的一個品質⑥,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駕駛人員的行為。駕駛人員要增強安全意識,牢記“安全第一”的理念,嚴格確定自身安全駕駛的“底線”和“紅線”。
4.2 提高駕駛操作技能
當前汽車不斷升級換代和道路環境日趨復雜,駕駛人員應當通過加強行車實踐不斷累積經驗,提升自身駕駛技能。一要熟悉車輛技術狀況,充分了解汽車各個操控部位的具體位置、功能,通過實踐累積操縱經驗,熟練操控汽車;二要充分掌握汽車制動技能,全面掌握剎車性能、剎車安全距離和車速控制,確保車輛制動有合理性、預見性,從而避免緊急情況出現。
4.3 養成良好駕駛習慣
良好的駕駛習慣也是保證安全駕駛的關鍵因素,比如加強行車之前的檢查、使用安全帶、禮讓行人、不超載、不超速、不隨意超車、不疲勞駕駛、不接聽手機、不醉酒行車等,保持充沛體能,穩定駕駛心態,避免外界干擾,保證集中精力,可以避免很多危險發生。
4.4 掌握應急處理技巧
駕駛人員應當針對不同情況,掌握緊急處置的技巧。如發生轉向不足問題,結合以往經驗,造成該問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車速過快、前輪破裂或者路面濕滑不平等,尤其是前輪驅動的車輛該問題更容易發生,應冷靜應對,不可猛踩制動踏板或是猛轉方向盤,而應稍微降低車速并視車速情況略收油門,使得車胎與地面產生足夠的側向摩擦力防止車輛進一步側滑;又如霧天行駛時要打開霧燈、尾燈,以提醒后方車輛注意,避免出現追尾的問題。夜間會車時要及時鳴笛示意,并交替使用遠近光燈,以提醒前方來車。再如,前方路況出現彎道,應提前踩剎車使汽車減速,在冰雪路面、坑洼路面、濕滑路面,應增加與前車之間的距離;在坑洼情況較為嚴重的路面駕駛汽車,車輪經常會發生懸空情況,剎車時容易發生短暫抱死狀況,還可能發生搶方向的問題,這時應當立即減速,采用發動機制動方式。在長下坡路段駕駛汽車的過程中,不能使踩剎車的時間過久,避免發生剎車過熱失靈的問題⑦。若汽車出現爆胎情況,駕駛者要緊握住方向盤保持汽車的行進方向,使用點剎車的踩踏方式,不能猛踩,避免汽車亂擺,最終造成翻車、撞車等問題。
4.5 減少行車外部風險
交通部門要對道路做好養護和安全排查,及時處理塌陷、障礙物等問題,設置相應的警示標識;駕駛者要善于使用行車軟件,盡量熟悉掌握路況,減少在危險路段行駛;及時了解氣象信息,盡量避免在惡劣天氣時出行;盡量減少夜間出行。
4.6 使車輛技術狀況保持在良好狀態
加強對駕駛汽車的日常養護,定時對汽車各個部件進行檢查,不定期開展車輛安全性檢測。駕駛前應當對車況進行基本檢查,如輪胎、表盤、行車燈、雨刮器等,包括發現狀況要及時檢測維修,使車輛出行前保持良好狀態。同時,可增加汽車智能化技術,以提高行駛安全性。如安裝ESP以防止車輛發生側滑,從而提高車輛操控的穩定性;又如加裝AEB系統,通過雷達探測技術測量與前車距離,小于安全距離時自動進行報警。
4.7 加大宣傳懲處力度
開展安全教育講座,讓駕駛人員了解交通事故造成的一系列后果和對家庭的影響。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宣傳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加強宣傳、警示教育,提高全社會交通安全意識,增強遵守交通規則的自覺性。要通過完善立法,明確交通管理規則,并對違反者進行懲罰,從而產生震懾作用。同時通過樹立正面典型,激勵和引導駕駛人員積極向先進學習,讓駕駛人員嚴格遵章守紀,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亞飛《汽車安全駕駛影響因素分析及駕駛技術探討》[J].載于《時代汽車》,2019(06):8-9.
[2]董曉東《我國汽車安全駕駛影響因素與防范措施分析》[J].載于《時代汽車》,2020(10):145-146.
[3]張朝明《影響汽車安全駕駛的因素與防范措施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04):356.
[4]陳全斌《影響洗車駕駛的關鍵因素分析》[J].時代汽車2019(08):30-31.
[5]鄭亮《汽車駕駛技能與安全駕駛研究》[J].時代汽車2019(08):8-9.
[6]引自張嬌、王筱冬《汽車駕駛人員不安全行為評價研究》[J].載于《研究與展望》,2018(3):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