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迄今,農民工不斷大量涌入城市,已成為當今中國一條浩大而矚目的風景線。現在,大部分鄉村年輕人都進城做農民工去了,若大一個村莊只剩下幾個老弱病殘者孤苦地住守著老屋。
廣大農民工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城市的繁榮,滲透了他們的大量血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進城打工的農民工中,一些有知識、有技能、有毅力的人,現在己在城里購房定居,過上了安逸富裕的生活,有的還辦起了自己的公司,當上了老板,有的甚至成了大企業家和百萬富翁。但大部分農民工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居無定所,食無定量。有的現在仍租住公棚,有的甚至還棲息涵洞,很多時候,他們飲食飽一頓饑一頓,衣著臟爛不堪,長期無法替換。
近年來,隨著農民工數量的增多,城鎮工程的減少和商品經濟的衰退,使很多人就業無門,生活艱難。每當,我散步到街道口人才市場時,不由得駐足觀看一會。看到農民工云集,男女老少皆有,年紀五六十歲者居多。不少上了年紀的老頭和老婦一手提著蛇皮破袋和一手拄著鐵锨,年輕人也拿著各種工具都佇立在道旁,焦急地等待雇主的到來。一旦發現雇主光臨,瞬間男女老少就相擁而上,圍住雇主不放。一會,很多民工逐漸退開,又灰心喪氣地站在一旁。真是“攬工人兒難啊”。倘若,他們等待一天沒有遇上雇主雇用,就等于失業了。這樣一天下來沒有一點收入,日常生計都無法維系,令其憂慮。當我們走在大街、巷道,每天經常能看到許多百貨和五金門市內外整天寂靜冷落,有些門市甚至一天也無人光顧。據很多門市業主苦訴,他們每月連房租也掙不夠。現在,不少門市相繼關閉或被迫低價轉讓。街道上,多數大小食堂一天也沒有幾個用餐者,生意異常蕭條。街道和路邊的很多實業門市也非常冷落,不少門市已關閉。本人近幾年來,慣于在附近理發館定點理發,但理發幾次后該理發店就倒閉了,只得又選一家理發,結果理發幾次后也被關閉了。我后來心里產生疑惑,是不是自己給理發店帶來晦氣了?一次在家里談起此事時,兒子說,人家理發店靠你一月理發一次收入,能維持下去嗎?這時,我才頓悟,這是理發店整體生意不景氣導致的啊。每天早晨,走出小區大門后,向東沿著巷道邊散步到十字路口時,看到道旁兩邊撐著帆布帳篷不分晝夜賣水果者,不由地就想到他們在寒冬的晚上,住在這里是怎么過夜的。這些人為了自己的生存不畏嚴寒、不惜身體而拼命地勞作,令人感慨萬端。走在大街小巷時,我們經常看到道路兩旁的垃圾箱前,有喪失高強度勞動力的老頭或老太拿著蛇皮袋在認真地翻撿破爛。街道上常聽到蹬著小三輪叫喊收廢品的小伙子和叫賣小吃的人。這些人為了生活,不顧體面地奔波,使人看后心酸不已。現在,不少農民工進城后,有的很長時間找不到活計,有的雖有活干,但收入微薄。他們一方面要租房居住,另一方面還要供孩子上學,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如果找不到活干,就無任何收入,不要說供孩子讀書,就是吃住都很困難。現在,年齡略大的民工,要在居民小區找一個每月工資一千多元的門衛或保安職業都很困難。本人所居小區,原物業雇用六個門衛一天三班輪流執勤,其中,有一位五十多歲的保安,一直棲身門房吃住生活。在農村老家已沒有房子居住,自己一輩子也沒有妻兒,孤身一人靠打工生活。每天自己買來糧油蔬菜,就用一個電磁爐做飯,一月只有一千五百工資,從不敢到飯館就餐。后來物業更換,在新舊接交之際,原物業老板讓他留下暫守幾天大門,他也說,自己現在沒有去處,準備讓新物業留用,不然,就賴著不走。結果,不料新物業老板帶來幾個保安,將其強行趕走,他只得潸然離去。因他始終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要到那里去,故現在人們也不知其去向。
近年來,雖然各大中小城市房價開始低落,房地產生意漸趨蕭條,閑置房日益增多,但很多農民工還是無力購房。對不少農民工來說,不要說自己掏錢購房,就是贈送他一套房子也無能居住。房子裝修費那兒來,住進去后物業費、水電費、燃氣費和暖氣費等誰來付,日常生活怎維持。當今,很多農民工進城后,面臨的困難重重。他們居住難、攬活難、孩子上學難、生計更艱難。
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建筑工程的減少,農民工就業日益困難。大部分農民工沒有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所以不但就業無門,而且打零工也很難。過去,建筑工地上挖掘地基和運送各種材料需要大量體力勞動者,而現在只需會開機器的幾個工人就足了。
因此,當今急需國家和社會為廣大農民工創造更多體力勞動的機會,更好地有效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