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軍
摘 要:課堂提問為一門技術,巧妙的課堂提問,利于充分發揮出提問的效能,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之中,以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幫助學生在最大程度上獲知相關信息,激活學生的思維,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進步。因此,在生本課堂模式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效設計課堂提問方式,而后在課堂中合理向小學生提出問題,以引發小學生的思考,促進小學生理解英語知識。
關鍵詞:生本課堂模式;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3-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56
在小學階段,英語學科為一項基礎課程,在此階段小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會影響到小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所以在生本課堂模式下,教師應積極發揮小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有效設計課堂提問方式,在課堂中以最為適宜、恰當的時機,向小學生提出問題,將小學生引入一個思維的奇妙世界,促進小學生積極深入思考英語問題,以不斷探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此過程不但利于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利于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本文以生本課堂模式下課堂提問設計要求為出發點,敘述了生本課堂模式下課堂提問技巧,最后探討了生本課堂模式下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設計方法。
一、生本課堂模式下課堂提問設計要求
以生本課堂模式下課堂提問的設計要求來說,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其一,目的性。在生本課堂模式下的課堂提問設計,教師務必要注重課堂提問的目的性,絕不可隨意提問,也不可毫無目的的提出問題,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應根據教材內容以及教學各項要求等,來合理設計課堂提問,同時還須確保該課堂提問方式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真正對英語學習產生好學之情。
其二,趣味性。在生本課堂模式下,為更好地貫徹生命之本教育,燃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每一名小學生均能夠喜愛學習英語,就應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確保其富有趣味性,努力做到寓教于樂,讓小學生能夠處于和諧、愉悅的課堂環境之中,而后積極探索英語知識。再者,小學英語教師還應以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心理特征為依據,有針對地設計課堂提問,以更好的刺激小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
其三,啟發性。在生本課堂模式下,教師在提問過程中還需注重課堂提問的啟發性,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能夠受到思維層面的啟發,同時課堂提問還需具備思考意義與價值。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提出多種問題,積極訓練小學生的思維,進而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1]。
其四,整體性。在生本模式下進行問題設計時,應緊扣主題,全面考慮,在關鍵位置上設置問題,這樣才能夠強調重點,解決難點問題。再者,教師在設計問題過程中,還需進行梳理,明晰運用思路,確保每一個問題都具備邏輯性,在提問時,還需將問題進行良好的聯系,構建成一個總體。
二、生本課堂模式下課堂提問技巧
在生本課堂模式下設計課堂提問時,還需良好運用一些技巧,如在提問期間應遵循由簡至難的原則,讓學生逐漸接觸較難的問題,培養好學生的學習自信,這樣學生才能夠帶著自信去解決接下來的問題,以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實踐。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予以每一名小學生平等答題的機會,引導每一名小學生積極投身于課堂學習之中。對此,教師可運用連鎖提問方式,這種方式指的是先提出問題,而后讓小學生以座位順序,來有效回答問題,這樣不但能夠給予小學生更多的課堂答題機會,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水平。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多加鼓勵學生,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大膽提問,勇于提出自身的想法與疑問。在生本課堂模式下,為更好地激發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教師還可與學生之間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能夠處在平等地位,使每名小學生均能夠積極自主地學習英語知識,并善于歸納與總結英語知識,構建良好的英語知識體系。
三、生本課堂模式下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設計方法
(一)新課導入設計提問
好的開頭為成功的一半,許多教師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然對待開頭的方式,卻有所不同,而最終所產生的效果也是有著不小的差異。通過課堂導入的方式開展新課教學,利于在課程開始之初就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之后的課堂學習中,能夠始終追隨著教師的目光,認真學習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盡可能防止消極對待學習狀況的出現。所以,在生本課堂模式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在進行新課導入時,教師也需有效設計課堂提問,引發每一名小學生的深入思考,促進小學生合理解答問題,在此期間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獲得顯著進步[2]。
再者,在進行新課導入時,有利于舊知識與新知識二者之間的有效聯系,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也能夠復習到一定的舊知識,而舊知識也能夠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讓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新知識,以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進步。同時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開展提供切實輔助與支持,使小學英語教學能夠擺脫以往消極落后的局面,以更好的面貌來開展新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從而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二)過渡處合理提問
在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時,由一種知識點講述另一種知識點時,需做到過渡自然,不可讓學生感到過于刻意,而是彰顯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及時追趕上教師的思路,充分學習英語知識。所以,在生本課堂模式下,對小學英語教師來說,應注重過渡處的合理提問。對于課堂提問的設計,還應善于站在多個方面、多個角度來進行更為有效的設計,以促進小學生逆向、橫向以及類比等諸多思維的發展,讓小學生在學習知識時,能夠打破思維局限,不斷開闊小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使每一名小學生都能夠在英語課堂學習中獲得巨大收獲,為小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及發展奠定一定基礎。
另外,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自身對外界事物的興趣也較大。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善于保留住小學生的這種興趣,在過渡處提出問題時,需將興趣因素融入其中,讓小學生能夠帶著興趣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回答問題。這樣不但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于燃起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小學生能夠更為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課堂學習實踐之中,以提升小學生英語學習綜合能力。
(三)強調重點時提問
強調重點時提問,更利于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記憶,幫助學生明晰重點知識的主要內容,以扎實小學生英語學習基礎,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對此,在生本課堂模式下,教師在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時,應注重有效設計課堂提問,如在強調重點時,需向小學生提出問題,讓小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更為深層次地理解重點英語知識。也唯有抓住這一重點,才能夠抓住課堂訓練內容,引導小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訓練之中,并在訓練期間掌握到更多的英語知識。通常而言,在小學英語教材中重點內容多為英語課文,由于每節課的時間較為有限,若教師平均分配各種英語知識的教學時間,那么則會產生重點失衡現象,致使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以掌握到重點內容,在此情況下,一些小學生就僅僅會掌握到一些較為淺顯的英語知識,而未能深層次掌握重點英語知識,更甚有一些小學生未能掌握到任何知識,且在課堂中,也并不將注意力放置在學習中,導致小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始終未能獲得顯著進步。
對此,小學英語教師更應在強調重點時,提出問題,最好在備課階段,教師就應充分思考與衡量好在小學英語教材中何為重點內容,而后對其進行歸納,并以此為依據,有效設計課堂提問,之后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向小學生提出問題,以深化小學生對相關英語知識的理解。教師也可將其視為主線,積極串聯教學內容,從而使小學英語教學能夠更具完整性。
除此之外,小學生自身理解能力以及學習水平等還較為不足,因此在課堂提問時,教師還需注重引導每一名小學生,針對不同小學生的不同特征,來有針對地進行課堂提問,保障每一名小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對于教學難點來說,教師還需由淺入深,有效開展小學英語教學,讓小學生能夠取得英語學習成績的進步。
(四)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不但能夠滿足生本課堂模式下的教學觀念要求,也利于激發小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實踐之中。在傳統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雖向小學生提出問題,但卻未能確保提問的趣味性以及問題與心理需求等方面之間的適應性,在此情況下,小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往往不足,且還有個別小學生會回避回答問題,不愿回答問題。對此,在生本課堂模式下,教師應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小學生參與至該情境之中,主動去思考與回答問題。
針對上述,對小學英語教師而言,就應更為積極合理地去有效設計課堂提問。一方面應借助自身的教學經驗,來考慮何種提問方式才是最容易被小學生接受的,而后有效設計課堂提問,激發小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3]。另一方面,在問題情境中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還需充分把握提問的節奏,確保在最為恰當的時機向小學生提出問題,而不是以隨意提問的方式,來提出問題,若一旦如此,則不但難以達到課堂提問的積極作用,也不利于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所以這一點教師應加以注意。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生本課堂模式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提問,教師務必要提前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堂提問,確保課堂提問方式能夠滿足小學生的內心需求以及興趣所在等,讓每一名小學生均能夠樂于回答問題,主動回答問題,從而真正推動小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總體進步。
參考文獻:
[1]周魯輝.生本課堂模式下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92.
[2]胡芳芳.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設計的調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
[3]劉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現狀研究——以烏魯木齊市米東區X小學為例[D].新疆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