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
【摘要】行動導向法在技工學校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價值,故而應結合學生情況適當擴大應用范圍。在此之上,本文簡要分析了行動導向法的優勢,并通過打造優質實踐環境、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引入高新技術等策略,以此進一步提升技工學校英語教學質量,促使每個技工學生都能實現全方位發展。
【關鍵詞】行動導向? 技工學校? 英語教學
前言:我國技工學校主要在于培養各個專業技術類人才,從而滿足企業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而在英語教學中,為了積極改變當前教學現狀,應采取有效措施,在行動導向法的指引下,促使技工學校的學生也能擁有較高的英語學科素養,從而為其今后英語實踐技巧的應用奠定扎實基礎,由此增強學生行業競爭優勢。
一、行動導向法的優勢
行動導向法主要是以“行動驅動”為導向,在教學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在相互協作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實踐問題處理能力,使其更加適應社會發展要求。通常情況下,在教學過程中應用行動導向法具有以下優勢:
(1)提高學生學科素養,以往教師在英語教學期間過于注重書面成績的體現,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獲得充足的自主思考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在教師傳授知識的同時出現厭學情緒。而行動導向法是以學生主體地位為主,從多個方面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其了解生活實踐中英語知識的實用性,最終在深刻掌握英語技巧的前提下也能具備良好的學科素養,進而貼合新時代教育理念。
(2)加深學生知識理解,技工學校里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教師應當注重學生跨文化思維的培養,而不是僅僅傳授英語內容。通過行動導向法的應用,能夠重塑師生課堂角色,在學生積累英語詞匯時也能加深對英語內涵的理解,由此促使學生形成較強的學習動力。所以,教師應認識到行動導向法的重要性。
(3)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在行動導向角度下在技工學校所開展的英語教學活動,相比傳統教學手段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成為課堂參與者而不是被動者。同時,還能讓學生從中感知到學習樂趣,進而增強學生終身學習意識。
二、行動導向角度下技工學校英語教學策略
(一)打造優質實踐環境
技工學校英語教師應適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訓機會,以便學生能夠在今后解決實際問題時靈活運用英語知識。同時,還應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上降低學習緊張感,由此保持良好的狀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機械類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講授“Smoking and Health”課程時,教師可采用“情景再現”的方式,讓學生結合具體內容利用英語還原文中對話,并從中了解吸煙的真正危害,然后教師還可進行一個小調查,詢問學生自己身邊吸煙人群的數量,并提出自己對吸煙的見解。同時,教師在這期間應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在了解吸煙的嚴重性的基礎上使其形成正確的認知,這樣可避免學生出現不良生活習慣。另外,教師還可就不同國家吸煙者的特點展開調查,之后再對其身體健康狀況予以分析,或者在多媒體設備上為學生放映吸煙者肺部照片,進而引起學生對吸煙危害的重視度。
(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技工學校所培養的學生多半是為企業提供復合型人才。因此,在行動導向基礎上對其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應當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使其能夠在后續進入到工作崗位后為企業發展帶來重要助力。例如在某技工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中,由于他們所學習的英語知識將應用于外貿企業與英語語言類崗位中,故而要求他們不但能夠具備較強的商貿溝通能力,而且還應當掌握靈活運用英語完成交易任務的能力。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真正的實踐空間。與此同時,還應對學生翻譯能力予以重視。由于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的學生有一部分將進入到英語文秘及外賓接待等崗位上,此時他們將充當企業領導與客戶的交流橋梁,一旦不具備較為突出的綜合能力,將影響個人發展,甚至會對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因此,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法”或者“角色演練法”,讓學生能夠從中積累更多實用知識。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應用行動導向法開展技工學校英語教學活動時,應當在課堂上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水平。首先,教師應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敢于發言,并勇于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尤其在鍛煉學生聽說能力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口表達,通過不斷訓練增強英語交流能力;其次,教師還應對技工學校學生進行耐心指導,因其英語基礎較為薄弱。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重新樹立自信心;最后,教師可根據專業與英語內容之間的關聯設置“趣味活動”,便于學生能在活動中增強自身對英語的感知力。
例如在講解“Population Control”課程時,教師可根據航空地勤專業的學生專業特色與文章內容進行有效融合,由于地勤工作者需要高效熱心的為客戶提供各項服務包括訂票、解答疑惑等,且有時會遇到外國友人詢問相關信息,此時要求地勤人員應借助國際通用語言予以幫助。故而教師可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對各個航班的人口進行調查,這種依據本專業特征的教學方法更易引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探究欲望[2]。
(四)充分引入高新技術
教師在技工學校英語教學中還需要充分引入高新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便他們能夠在課堂上掌握更多英語技巧,也能使其產生強烈的探索興趣。
以“Zheng He and Columbus”為例,教師可在課堂上充分利用“VR技術”或“3D技術”為學生播放“鄭和1405”以及“鄭和下西洋”等英文電影片段,這樣既能讓學生學習純正的英文發音,又能對文章所述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
教師還應當根據學生的不同組織學生外出參加對應的課外活動。例如針對廚師專業的學生,教師可帶領學生到野外參加“水果沙拉”制作活動,并引導學生運用英語表述制作流程與方法等。
結論:綜上所述,行動導向法在技工學校英語教學中的確發揮著重要作用,且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所以,技工學校英語教師應從優質實踐環境、學生綜合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引入高新技術等方面著手,確保技工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能增加對英語學科知識的深度理解,從而為其生活與工作帶來重要助力。
參考文獻:
[1]張翔.行動導向角度下技工學校英語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9(22):23.
[2]李中.行動導向下技工英語教學的創新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