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佳
【摘要】面對我國高等從精英階段到大眾階段轉變而出現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高職院校引入并重視創業教育已刻不容緩。在此,應把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創業技能,包括理財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因此,高職院校加強理財技能培養就具有緊迫性和現實性;其中重點應正確處理好就業創業以及理財中的“專心致志”和“博聞廣識”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高職? 創業? 理財技能培養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各個行業間都存在著的巨大的競爭壓力,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標準不斷升高,不僅要求人才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同時還需要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抗壓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與必要的心理教育、理財教育等通識教育是分不開的。在這樣大環境需求下,高職院校逐漸轉變了思想,加強學生通識教育的教學力度,解決學生的成長困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健康穩定的成長,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學業、產業、就業、創業:“四業”貫通
當前在高職教育中,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教學理論化,模式單一化”等多種弊端,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相對低下,更談不上創業能力。因此,加強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全面素質的人才,才能使高職教育更好為經濟和社會服務,也才能更好正視當前的就業局面。高職創業教育是指以開發和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培養其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心理品質等,使其成為具有開創性個性的人才。同時要特別強調的是,在創業教育過程中,針對高職院校的辦學性質和關于“學業、產業、就業、創業”的“四業”貫通的辦學定位,以及高職學生的自身特點,應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創業技能放在突出位置,其中理財技能是創業技能中的一項重要技能。為此,高職院校加強理財技能培養就具有緊迫性和現實性。
二、理財是高職大學生仍然欠缺的創業技能
高職學生的成功創業是其合理、有效運用人才、管理和資本三要素的過程,也是充分有效地籌財、聚財、用財并生財的過程;而這種融資和投資過程與其說是財務問題、資金問題,不如說是理財能力和溝通問題。眾所周知,資金是制約高職大學生創業的瓶頸,籌資成為他們事業起步的首要難題。大學生在籌資中向“有錢人”展示的是信心與實力,推銷自己的創意、商業計劃書、新發明等,這種推銷實際就是一種與投資人面對面的或書面的或網絡的溝通。同樣,大學生一旦融資成功而成為投資人也需要在尋找、發現、跟蹤和確定投資項目或商業機會中,很好地運用推銷與溝通。捕捉商業機會,篩選投資項目,需要的是慧眼識金的功夫和“巧言善辯”的能耐。
其實,在國外理財和溝通作為基本技能從國民幼時就開始培養了。從《富爸爸、窮爸爸》及其理財系列叢書在全球掀起的“綠色風暴”而引發的財商教育理念,到《誰動了我的奶酪》和《小狗錢錢》所講述的精彩而耐人尋味的理財童話,無不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理財教育應從小孩抓起。遺憾的是,在長期的應試教育體制的束縛下,中國學生普遍欠缺基本的理財技能、推銷意識和溝通技巧。雖然高職學生弱于普教本科生的理財知識,強于其推銷能力,但總體上講,他們要實現順利就業和成功創業還有很大差距。
如今看來,高職學生創業與個人的學歷、學識、年齡和性別并沒有多大的關系,最重要的是其自主意識和創業心態;而其本身素質也是制約他們創業步伐的重要因素。為了大學生的成功創業,更為提高國民的理財素質,該補上這一課了。因此,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乃大勢所趨;而其中著力于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技能特別是理財素質的訓練與提高則是當務之急。
三、理財的“專心致志”
(一)進行理財課程改革
高職院校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行活動課程和隱形課程相結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有意無意地樹立創新創業的觀念,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可在學校黨團組織、學生組織的支持和協調下,充分發揮學生自律組織的作用,以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使學生長見識、開視野、陶冶情操;還可根據創業者教育的課程目標和任務設計專業的教育活動,如參觀、調查、訪問,請創業者作報告、演講等。在隱形課程建設上,要突出創業環境的設計與布置,將校園的文化建設與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如布置鼓動創業立志成才的名言警句,張貼創業者的成就榜和風采錄,觀看改革與創新題材的影視作品、展覽等,為學生營造創業氛圍,激勵其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
(二)創設創業及理財條件
學校要為學生創業,為其萌發創業意識提供條件。如課堂的案例與情景教學,組織創業大賽,撰寫商業計劃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特別是學校應創造條件,成立校內創業孵化中心,讓學生的創業意識在此發育,并通過政策扶持、尤其是資金扶助,為其走入科技園區,走向社會性的孵化中心作準備。
(三)學校與社會資源共享
要努力實現學校與社會的資源共享,學校加強理財實訓中心(基地)建設,與社會創業培訓組織密切配合,在入門培訓、實務培訓和創業培訓方面通力合作,實現資源共享,適時走向社會化。在與社會培訓部門的合作中,應遵循“三段式”創業教育培訓模式,即創業心態調整、創業技能培訓、創業個性化跟蹤輔導,打理好企業和個人的財,注重實用性、實踐性、針對性、靈活性、規范性和時效性,通俗易懂,科學合理,切實解決創業者的實際困難。
(四)全方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要全方位努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業知識與能力、理財素養、思想品質與心理素質等,形成“博聞廣識”的能力培養體系。創新知識與能力,包括創造性思維、創造技法、發明與革新、適應與變革等;理財素養,包括決策知識與能力、經營管理知識與能力、社會活動知識與能力等,涉及信息獲取、情報檢索、預測決策、反饋調節、領導科學、組織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人際交往、合作共事、公共關系、社情民意調查等多方面;思想品質,包括理想與抱負、事業心、奮斗進取精神、奉獻精神、悟性和洞察力等;心理素質,包括意志與毅力、興趣與愛好、自信心,鉆研精神、心理承受力等。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中的理財能力培養,應根據用“明天的需求來培訓今天的學員”的指導思想,堅持先進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以校內實訓條件為載體,以開放式公共實訓基地為前沿,以全社會培訓資源為依托,以全方位培訓指導為手段,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全面提升職業技能為抓手,以促進高職學生就業和創業為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