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會計的高速發展將成為必然趨勢,會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產生根本性影響。信息共享的大數據時代,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變得更加完善和及時。本文基于大數據背景,闡述環境會計研究進展,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問題和影響因素,為企業披露環境信息,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 大數據 環境會計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社會責任
近年來,環境問題引起我國政府和普通民眾的日益關注。科學的進步、物質文明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對環境的關注愈加強烈,環境的保護需要政府、企業等各方共同努力。公司在發展歷程中,更加重視自身在社會中的品牌形象,逐漸意識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把環境問題納入會計核算體系,向公眾披露企業的環境信息,以期正確引導企業和諧發展,引導企業重視環境問題,積極履行自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一、環境會計研究進展
環境會計是將會計理論與環境相結合起來,在環境的開發、污染、治理過程中進行確定、計算、記錄和報告(夏孟余,2012)。外國最初將環境會計納入會計學的重要研究課題范圍。環境會計是各種學科的交叉滲透后形成的應用型學科,它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尺度,法規制度作為依據,對企業的環境成本、環境績效等做出評價,它以文字、圖表等披露形式向社會公眾或者其他相關利益群體進行公開發布。可以預見,環境會計的發展一片光明,用會計參與處理環境問題逐漸成為當代和未來會計學發展的一大趨勢。
通過對近幾年的文獻進行梳理發現,環境會計依托的理論主要有:可持續發展理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決策有用理論等。發展環境會計是必要的,企業在創造自身價值、追求經濟利益、為了謀求更長遠的發展時,必須要履行自身的責任,將企業自身的利益和國家、社會的利益相結合,就要重視環境會計。
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和問題
趙選民等通過資源消耗性上市企業的多個樣本進行數據搜集和實證分析研究后發現,這些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在時間上具有滯后性。我國企業進行披露的時候大多數都是披露能夠提升企業形象的內容,如環境保護政策、環境治理情況等,而對于事故賠償、環境行政處罰等內容選擇性忽視。披露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是披露的形式過于零散,不利于外部獲取有用以及可供分析的數據。不同的企業發展方向和規模不一致,從而應當采用不同的披露形式。而且對于公司的利益相關者來說,如股東,債權人等,他們自己并不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太大需要,因此做投資決策時也不太會進行重大考慮。
三、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
姚升(2011)驗證政治關聯對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結果表明,政治關系對環境信息披露有反向影響。楊熠等(2011)考察了綠色金融政策下公司治理對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綠色金融政策強化了公司治理因素的環保作用,如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設立環保部門,公司內部審計機構等。吳德軍(2012)得出上市公司被納入社會責任指數成分股之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會有顯著的提高。
通過論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得出媒體報道、政府監管、公司治理、傳統文化等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促進作用,而政治關聯、環境績效等與環境信息披露呈現負相關關系。影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學者們對此進行了廣泛研究。特別是非正式制度引起了學者的思考,將會給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開辟一個新的視角。
四、大數據信息共享時代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不斷應用和發展,市場主體充分認識到兩者的重要性,并建立信息數據處理系統來適應市場的發展。會計信息的處理在大數據時代變得更加便捷。通過多層次分析可以看出,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將會呈現出多重指標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這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和環境會計信息有效披露提供了絕好途徑,同時也將企業環境信息有效的向外傳遞,符合信息及時性和有效性要求。大數據的出現,將離散的環境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加工和結合,就能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信息披露循環系統。不同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內容和方式不盡相同,大數據信息載體的多樣性能夠對不同的披露方式進行靈活多變,更加有利于提升企業重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彌補了傳統披露上的不足,通過大數據平臺,相關數據能很容易的進行分析和處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就會相對的更加完善和全面。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大規模數據被網絡平臺進行集成化管理,無論是軟件設施,還是硬件設施,都日益完善。因此,企業無論以何種方式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都會受到多方監督。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自身行為。此外,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形式呈現多樣化趨勢,路徑選擇也日益豐富,這些由大數據帶來的變化將從根本上改變企業與社會受眾之間的壁壘,企業與社會受眾都傾向于整體環境信息的客觀披露。這也從路徑選擇上使得企業改變了在傳統信息披露情況下,不愿披露或是代價較高的信息不易獲取的弊端。
總之,在大數據共享時代,它提高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幫助信息需求者收集更多的信息,作出更加準確的預測,為企業謀求更大的利益。任意改變信息形式的特點使其環境信息能夠很快擴散,降低審計成本,更好的發揮財務效用,改善企業運營,使預測信息變得不再遙遠。
【參考文獻】
[1] 夏孟余,王依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J].商業研究,2012(03):79-85.
[2] 趙選民,李瑾瑾.客戶集中度、媒體報道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9(02):51-60..
[3] 姚圣:《企業環境評價與監管研究———基于會計控制的視角》,《財務與會計導刊》(理論版)2011年第4期。
[4] 楊熠,李余曉璐,沈洪濤.綠色金融政策、公司治理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以502家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為例[J].財貿研究,2011,22(05):131-139.
[5] 吳德軍,唐國平.環境會計與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國會計學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2011年年會綜述[J].會計研究,2012(01):93-96.
作者簡介:周英(1995—),女,漢族,四川宜賓市人,在讀研究生,單位:西華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