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似云
【摘 要】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總書記多次強調以八項規定為切入點,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將全面從嚴治黨推向縱深,改變工作作風,把控制各級政府部門三公經費提升到反腐倡廉的新高度。國家審計機關在三公經費控制與管理監督中起了關鍵性作用,怎樣深入審計,是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就根據開展三公經費審計,簡要對審計發現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有效措施。
【關鍵詞】 三公經費 審計 有效措施
國家政府部門三公經費是指因公臨時出國(境)費、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的總和。自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以來,雖然政府部門中三公經費的使用規模有相當大程度的削減,但是審計發現仍存在部分單位支出金額較大、未厲行勤儉節約的規定。在審計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并糾正不規范的支出,督促各部門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一、“三公”經費審計應關注的重點內容
(一)公務接待費的審計內容。審計人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審查:一是審查預算管理情況,如有無編制預算、超預算支出等;二是審查管理情況,如有無簡化接待,有無嚴格審批流程,有無安排參觀旅游景點及娛樂,贈送禮品、禮金等;三是審查費用開支情況,如有無超標準、超規格列支,有無擠占挪用其他資金用于公務接待等。除以上幾點外,還應對單位差旅費、會議費、職工教育經費、食堂經費等可能變相列支公務接待費的情況予以重點關注。
(二)因公臨時出國(境)費的審計內容。審計人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審查:一是審查預算管理情況,如有無編制預算、超預算支出等;二是審查管理情況,如有無嚴格按規定編制年度出行計劃,有無安排與本部門業務工作無關的出國(境)考察或者培訓,有無擅自改變出國(境)線路、增加訪問國家、延長停留時間,有無公款旅游等;三是審查費用開支情況,如有無超標準列支,有無向其他單位或下屬單位轉嫁、攤派出國(境)費用等。
(三)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的審計內容。審計人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審查:一是審查預算管理情況,如有無編制預算、超預算支出等;二是審查管理情況,如有無嚴格執行公務用車、執法用車配置和使用管理規定,有無超編制、超標準配備公車,有無超標準租用車輛,借用、占用下級單位或其他單位車輛,接受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捐贈車輛,有無違反規定公車私用等;三是審查費用開支情況,如有無超標準列支,有無變相發放公車補貼等。
二、怎樣把“三公”經費審計工作做深、做透
(一)在審計項目中把“三公”經費審計作為必審內容。結合經濟責任審計及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審計項目,將三公經費審計列為審計內容,主要從以下兩方面深入:一要將三公經費報表數與實際統計數相比較,分析存在不一致的原因。有的預算單位將實際發生的接待費列入非接待費科目進行核算,例如,會議費或者培訓費以及下屬單位中包含了應計入接待費的金額;培訓費中包含了應計入因公臨時出國(境)費的金額,這都不能真實反映本單位的三公經費情況。二要在對三公經費支出進行一定效益評價。在經責審計中,衡量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職情況時,應把三公經費審計列入審計內容。通過審計從機制體制上著手,找出風險點并分析深層次的原因,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促進各預算單位加強內控管理。
(二)促進實行預算績效管理問責制。審計署在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提出“全面推行績效審計”的要求,從監督層面上加強了各部門預算管理。財政主管部門應推進實行預算績效管理問責制,強化部門的績效理念和支出責任,應進一步將績效管理與年度預算工作相結合,在編制下一年度預算編制以及項目安排時充分考慮績效評價結果,對一些重點領域績效實行較好的部門給予預算傾斜,對于結余較多、績效較低的項目給予取消。政府部門將部門主要負責人列為預算績效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出臺預算管理問責制度,健全完善績效問責機制。在預算執行管理過程中,特別關注由于故意或者過失導致的績效未達目標要求的問題,對所涉及的單位及其責任人員,按績效問責制度予以追責。通過細化編制、加強管理等措施,來建立完善厲行節約的長效機制。
(三)綜合利用先進技術增強審計時效性。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不斷提高,審計工作也應與時俱進,從傳統的審計方法向數據化審計轉變。審計部門在審計項目中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從稅務部門取得數據,按部門分類匯總有關三公經費事項的發票,分析其是否合理,從中篩選問題,并確定重點。從財政部門取得國庫支付數據,按部門及科目分類匯總出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從中篩查出大筆金額等不合理的數據,可以實現較多部門的覆蓋。審計部門應加快建立大數據平臺,加強數據收集,從而實現財政、稅務、國庫、銀行等部門數據的互通互聯,實現對三公經費的審計由事后監督轉移到事中監督。同時建立財政資金審計的預警體系進行實時監督,對三公問題能及早發現及時糾正,提高審計的時效性。
(四)聯合相關監督部門,強化監督合力。各政府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增強部門責任意識。首先財政部門要按職責,對每一筆三公經費的預算、支出內容等按規定加強審核,形成聯動機制,確保每一道程序都能嚴格把關,避免違規行為的發生。同時嚴格規范三公經費的報銷流程,保證其真實性、完整性,嚴控超標準、超范圍等不合理的支出。其次紀檢部門應定期開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加大違規違紀問題的通報力度,將發現問題與問題線索處理與警示教育結合起來,邊查處、邊通報,以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各單位鄉鎮紀委要堅決聚焦監督責任,紀檢監察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大責任追究。最后審計部門要結合項目實施,重點有效開展三公經費審計。發現問題線索,及時移交紀檢部門,做到聯動監督。對查出的問題實行臺賬管理制度,逐步跟蹤落實進行銷號整改。同時根據審計發現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原因分析,針對異常支出提出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
【參考文獻】
[1] 楊海濤,姚云敏,鄭敏,陳元旭.“三公”經費審計的風險點和防控措施[J].經濟師,2017(12):118-119+122.
[2] 后鴻燕.談“三公經費”審計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1):159-160.
[3] 李曉玲.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審計的幾點思考[J].審計&理財,2014(0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