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璇 邱禹馨
【摘 要】 河北省加快傳統銀行業的變革,本研究結合河北省傳統銀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目前轉型期間所突出的問題,從而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分析河北省傳統銀行業發展面臨的阻礙和不同領域所獨具的轉型優勢,并結合當下熱點,從金融科技的角度,探索現實問題,對河北省傳統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提出設想與建議。
【關鍵詞】 金融科技 河北省 傳統銀行業 轉型升級
一、引言
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動,智能化與信息化的革命蔓延開來。與此同時,我國對于傳統銀行業改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銀行業亟待轉型升級。基于對金融科技相關領域的研究,認為:應運用金融科技,能為傳統銀行業提供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和安全性更高的用戶服務,打造高質量的動能體系,以達到促進傳統銀行業與金融科技高度融合,推動金融行業戰略轉型和智慧再升級的目的。
二、研究背景
(一)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傳統銀行業
當前伴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和全球經濟的穩定增長,以網絡支付、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內容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為金融行業帶來了豐富的業務形態與運營模式。《“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隨后出臺,明確了推進“互聯網+”,促進創業創新、普惠金融、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有助于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融合創新。此舉表明政府將“互聯網+”模式正式提上國家戰略發展新高度。傳統金融行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已融入了互聯網因子。近年,金融科技的出現及應用使金融體系出現了新的改變,并為我國金融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途徑。傳統銀行業和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推動業務流程和產品創新,這已經成為我國當前形勢下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正在這條道路上探索嘗試,面臨的風險與機遇并存,戰略轉型升級成了當務之急。
(二)河北省金融科技推動傳統銀行業轉型的優勢
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環京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應積極引入多種金融機構進入河北,深化與互聯網巨頭的戰略合作,推進金融業態創新,打造一批行業地位居前、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 P2P 網貸平臺、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等 標桿性企業;并強調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進和完善 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機制,有效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其外溢效應。
(三)傳統銀行業在金融科技浪潮下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2018年9月,普華永道發布《中國金融科技調查報告》指出,來自傳統金融機構的受訪者認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需要轉型和精細化管理的重點發展方向在于,利用金融科技提升運營效率、提升客戶體驗及創新產品與服務。簡言之,擴大產品服務范圍、拓寬用戶受眾面是金融科技的兩大主要機遇,使之成為惠及國計民生的金融行業新業態,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的新期許、新期盼。
三、金融科技浪潮下傳統銀行業亟待轉型升級的原因
“金融脫媒”現象日益嚴重。 央行數據顯示,2019 年 7 月中國直接融資規模達 37.51 萬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3.1 萬億元;在社會融資中的比重達 17.52%,比上年末增長 0.38 個百分點。金融科技企業的崛起將深刻的影響銀行業的競爭環境,并產生新的商業模式,不僅為傳統銀行帶來轉型契機,而且也使銀行業面臨有力的挑戰。本研究將從以下幾點闡述金融科技浪潮下傳統銀行業需要轉型升級的原因。
(一)金融科技給傳統銀行業傳統業務帶來了巨大沖擊
1.金融科技對銀行支付業務的沖擊
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支付方式,金融科技公司使用計算機編程和手機軟件相結合的技術形式,搭建第三方平臺,重點發展點對點支付方式,利用信用卡信息與智能手機綁定支付來進行支付方式的變革,使傳統銀行業的支付業務遭受到最大程度的沖擊。金融科技憑借其高技術特性,使支付工具和支付體系具有高便利性、高靈活性的特點,是傳統銀行所無法比擬的。
2.金融科技對銀行結算業務的沖擊
區塊鏈技術下提供的電子記賬本所記錄的數據不可篡改,具有較強的安全性,同時可以大大提高清算系統速度。目前,交易結算和清算是以集中式的清算機構集中處理完成的,在未來,區塊鏈技術可能會顛覆目前的交易結算、清算制度,能夠帶來更富彈性的金融基礎設施、更有效的交易和結算方式及新的編碼分享和數據分析方法,使交易結算更加方便快捷。
3.金融科技對銀行借貸業務的沖擊
金融科技在借貸領域的創新主要集中于改變借貸的流程,對商業銀行的借貸業務模式進行了顛覆。在數據可得、監管環境較為寬容和資本充裕等條件下,金融科技公司削弱了傳統銀行的金融媒介作用,弱化了傳統銀行為存貸雙方提供資金供求的主體地位,對銀行的借貸業務造成沖擊。不同于之前的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用技術保障金融安全,建立自動量化投資模型,通過 P2P網絡平臺借貸、電商融資、賬單融資等定制產品,將資金的供求方直接聯系起來,提高用戶收益的穩健性。
(二)有其他新興企業的沖擊
同業競爭更加激烈,依托金融科技發展起來的影子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P2P 平臺等,給商業銀行的業務帶來了巨大沖擊[1]。
四、金融科技浪潮下河北省傳統銀行業轉型升級的解決辦法
金融科技公司的興起不僅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挑戰,還給商業銀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傳統銀行機構應及時調整自身經營策略,及時融合不斷更新變化的金融科技技術,進行轉型升級。目前多家傳統銀行已采取措施,借助大數據、智能投顧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力求在新的行業格局中維持其競爭地位。
(一)服務實體經濟
通過對宏觀經濟數據、產業發展動態、市場供需狀況等信息進行關聯分析,適時監測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有效增加和完善金融產品供給。要從用戶的需求出發,實現服務場景化。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重塑業務處理和產品設計流程,打造統一的數據搜集平臺,構建客戶一點接入、信息充分共享、各項產品無縫鏈接的組織架構。重視大數據的驅動效應,銀行業應全面強化數字分析和應用能力,打造數據生態系統,優化分析客戶信息、精簡運營成本。各家銀行應結合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對自身的技術體系、業務流程進行全面改造和優化。
(二)建立銀行業與金融科技合作的運營模式
目前國外許多傳統銀行已經與新型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銀行負責設計,金融公司負責銷售。銀行可以通過金融科技公司與中小企業保持緊密聯系,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有利于為其長遠發展開拓空間。更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與其合作能夠以低成本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充分利用其商業模式和數據運算分析能力,根據不同客戶特點為其定制金融產品,從而有效滿足客戶需求,提升金融服務效率。
(三)銀行要進一步完善其金融功能
一方面,要不斷優化完善以網上銀行、支付平臺、銀企直聯、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短信通知平臺以及自助銀行機為支撐的電子銀行服務網絡; 另一方面,要不斷豐富金融服務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金融功能,提高與客戶的緊密度。要不斷地推進綜合化經營,逐步取得資產托管、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等各類跨業業務的資格和牌照,并積極與保險、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聯手,延伸服務觸角,更好地滿足社會投資多元化需求。
(四)加強外部監管
金融科技為傳統金融機構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順應時代發展和從嚴監管的雙重背景下,應當全面推進傳統金融行業金融科技風險的監管工作,完善金融科技監管體系。要制定不同層次的監管方案,推動智能監管。根據金融科技業務的性質,劃分適用的監管規則。比如:對于受眾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巨大的業務變革,應當重點關注、堅守底線,通過“監管沙盒”等試點機制,先小范圍或者模擬開展業務測試,通過測試之后再逐步推廣。加強立法規范和政策引導。對于傳統金融機構結合金融科技所提出的創新性服務產品,監管當局應當依據監管政策關注點,及時提示和引導,使從業者盡早了解監管要求,確保新產品業務合規,提高創新效率,維護市場穩定。并且在立法層面應加強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和對投資者的信息保護。金融科技業務中線上形式較多,投資者往往要承受信息不對稱風險,尤其面對缺乏金融業務經驗的小微企業和中低收入者,自我保護意識相對薄弱,風險承受能力也比較低,更應通過法規的作用維護金融科技發展與風險防控兩者的動態平衡。
【參考文獻】
[1] 邱晗 ,黃 益 平 ,紀洋.金 融 科技 對 傳統 銀行行 為的 影響 :基于互聯網理財的視角[J].金融研究,2018(11):17-29.
[2] 吳飛 虹.金 融 科技 助 力 商 業銀行轉 型 變 革 的 實 踐 及 啟示:基于滬深上市銀行年報分[J].金融縱橫,2019(04):48-56.
[3] 周軒千.金融科技重塑金融業 [N] . 上海金融報,2016-06-14 (A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