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洋 高碩琳 張浩通
【摘 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當前全球政經歷科技與產業高度融合,深度迭加的新變革,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和成熟,證券業也大步邁入金融科技新時代。本文對河北省證券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側重利用金融科技實現驅動證券業的轉型升級,提出合理化解決方案。
【關鍵詞】 金融科技 河北省 證券業 轉型升級
一、引言
當前,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步入快速成長階段,科技的進步正在極大地重塑包括證券在內的金融服務業,各家券商也分別加大信息技術投入、研發投入和人才儲備投入。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2018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國內證券公司2018年對信息系統的投入之和已經超過了130億元人民幣,較上年的增幅超過16%。金融科技正成為券商發展戰略的重點布局領域之一,未來也將成為相互角力的核心戰場。傳統證券行業更要加強加大對金融科技信息技術的運用,并且跟隨時代的發展完成自身的轉型升級。
二、研究背景
(一)金融科技的發展現狀。在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迅猛,各路資本爭相介入。根據京東金融研究院發布的《2017金融科技報告:行業發展與法律前沿》,2016年,我國金融科技領域共獲得77億美元的融資,首次躍居世界第一。相關數據表明,進入全球金融科技公司27強排名的8家我國公司,總估值近1000億美元,總融資額達94億美元。資本社會投給全球27家金融科技公司的資金中,超過一半投給了我國相關公司。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夠在我國迅猛發展,究其原因在于與當前我國企業和居民金融資產積累較多、金融交易日趨活躍的社會經濟環境有關,也和我國努力推行供給側改革、推動金融市場化以及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快的現實背景息息相關。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已是包括金融監管者在內的各方所不能不面對的重大課題,為此中國人民銀行也于2017年5月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員會以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
(二)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傳統證券業。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延伸了證券公司與客戶的接觸點和接觸方式,使證券公司能夠更好地洞察客戶和服務客戶。目前多家證券公司已明確將金融科技納為其核心競爭力和戰略發展方向,通過金融科技與財富管理雙輪驅動,推動業務轉型升級與模式重構。
(三)河北省金融科技推動傳統證券業轉型的優勢。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環京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應積極引入多種金融機構進入河北,深化與互聯網巨頭的戰略合作,推進金融業態創新,打造一批行業地位居前、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P2P網貸、華泰證券、中泰證券等典型代表性企業;與此同時強調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進和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機制,有效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其外溢效應。
(四)傳統證券業在金融科技時代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金融科技的發展基于技術創新,變革傳統業務架構與運營模式,同時也是一個提效率與降成本的流程。回顧我國證券業的發展歷程,提效降本始終是一條重要主線。例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啟動時選擇電子化交易系統撮合平臺,2009年采用的證券交易系統分布式架構。作為整個金融產業價值鏈的核心樞紐,證券業在這場金融科技3.0版所來的變革中具有自身的業務應用邏輯和場景選擇。證券行業未來仍要繼續學習,不單是技術更新,更多的是要將業務場景加入進來,借用區塊鏈的技術來發展證券行業,豐富應用范圍。
三、金融科技對傳統證券業的影響
(一)人工智能。2018年底協會對金融科技在證券行業的應用進行了專項調查,共收到有效反饋113份。調查結果顯示,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這四項金融科技技術中,79家券商至少有一項應用落地。從應用發展來看,證券行業人工智能得到了長足發展,區塊鏈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云計算、大數據在證券行業應用比較普遍。
智能化是指用計算機代替人腦來進行分析并作出決策。目前人工智能還處于發展初期,用人工智能來進行決策技術還未成熟,但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完成大規模量化和替代部分人力分析的部分,或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包括用戶行為和產品分析、智能工具、量化交易、高頻交易等,同時在智能投顧、智能客服、智能投教、智能交易、智能投研等領域也均有實踐應用。
從應用業務領域來看,人工智能主要應用于證券經紀業務,如算法交易的人工智能優化、人工智能云平臺;區塊鏈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云計算主要應用于券商經紀業務和系統運維,如自動化構建和部署平臺;大數據在證券經紀業務中應用案例最多,在系統運維、風險管理和運維決策中有很多積極運用,包括數字化運營平臺。從應用落地方式來看,主要有三種落地方式,包括全部外購、合作開發和自主研發,其中,人工智能三種落地方式的分布比較均衡,區塊鏈主要以自主研發為主,云計算主要以外購為主,大數據在外購、合作開發、自主研發三方面占比約為3:4:6。
(二)大數據技術。金融科技應用開始從券商的前端向中后端延伸,金融科技對證券公司組織構建、運營模式的影響也逐漸凸顯。越來越多的證券公司利用金融科技實現智慧運營的轉型,通過云計算技術搭建計算、存儲、服務器和網絡設備資源池,實現公司內基礎資源共享和自動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通過大數據技術,證券公司能夠高效收集和分析公司內外部各類數據及其來源、特征、演變趨勢和潛在影響,加強在管理決策、業務辦理、營銷服務、風控合規等各領域的深化應用,充分發揮數據價值并驅動運營;三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建設云平臺,依托大數據,優化算法交易,持續推出多領域人工智能產品,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為公司各業務提供智能化應用服務;四是區塊鏈技術正以其公開透明、不可篡改、易于追蹤等特點,為證券業數據安全、信用驗證等痛點提供新的解決思路,部分證券公司已開始探索研究。
四、金融科技驅動河北省傳統證券業轉型升級的應對措施
公共科學技術的廣闊前景推動了證券行業公共科學技術的發展。但與此同時,金融技術創新過程中的投資不足、人才短缺和新的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金融技術戰略在證券行業的實施。在下一步中,中國證券行業迫切需要從戰略的角度,深入理解創新和發展對證券金融生態技術的深遠影響,密切關注新一輪信息技術改革的歷史機遇,并采取科學和技術授權作為一個產業的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從而形成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一)以金融科技打造證券業發展核心動力
1.加大投資力度,強化金融科技布局。證券業整體對金融科技的資金投入仍存在不足。在金融科技逐漸成為證券行業發展推動力的潮流趨勢下,證券經營機構必須進一步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完善戰略布局,加強與大型科技公司的戰略合作,盡快實現數字化轉型目標,不斷提升證券業金融科技滲透率,增強后續發展動力。
2.實施“人才”戰略,促進科研機構發展。領軍人才匱乏,一直是阻礙當前金融科技發展的瓶頸之一,“懂業務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不懂業務”的現象也造成了復合型人才短缺。證券業應當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完善金融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制定差異化的金融科技人才專項政策,夯實金融科技創新的人才基礎。
3.建立激勵機制,形成鼓勵創新合力。證券經營機構可設立金融科技創新基金,鼓勵開展創新項目;并將創新作為加分項納入績效考核標準,提升“開展創新”對員工績效的正面影響結合自身發展需要進行“應對業務挑戰”“優化業務運營”的創新,進而起到對創新的“催化”作用,此外,證券經營機構可充分利用內外部的資源,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技術供應商、金融同業等機構的合作,形成創新生態,通過優勢互補促進業務創新和價值實現。
(二)證券業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趨勢展望
1.金融科技帶來盈利模式的轉變。隨著金融科技不斷發展,將來可能打破原來與人際關系維系的渠道和商業模式,在統一的數字化平臺上,基于資金本身的屬性進行配置,風控和產品設計降本增效。通過金融科技與財富管理雙輪驅動,讓高效、低成本服務長尾客戶成為可能;而智能投資或全面取代人工,投顧業務與資產管理業務面臨變革;散戶機構化進程加快,量化投資成為發展趨勢。
2.金融科技帶來服務模式的轉變。伴隨著證券行業對外開放、持續擴大金融科技對金融行業的不斷滲透,公司將從傳統通道服務向全面財富管理業務和綜合金融服務進行轉型,證券公司的服務模式也必將被重構。探索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手段,為客戶提供智能化應用和服務,將使傳統的緊靠員工完成的客戶服務形態,開始不斷向自動化、智能化、多渠道化的方向推進。這一轉變在以金融行業為主的克服密集型企業更為明顯,智能客服已逐漸成為行業剛需。
【參考文獻】
[1] 徐燕.《金融科技助力證券業轉型與重構》[J].中國證券報.2020
[2] 王文杰.《金融科技及其在我國證券業的應用場景探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
[3] 《券商代銷金融產品需注重自身專長》[N].沙偉斌.中國證券報.2012-08-29(A04)
[4] 《證券業迎來黃金發展機遇》[N].李東亮.證券時報.2015-01-29(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