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經濟全球化模式下,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紛紛尋求轉型、創新、發展的機遇,作為企業財務活動的直屬部門,財務部門的會計工作也面臨著轉變,結合當代的信息技術與科技元素,集團財務會計已經逐漸從零碎、隨意的工作狀態中走出來,轉型為一體化、系統化、合并化的工作模式,使得集團各個子公司的財務業務融合在一起,更好地為集團經營提供數據參考,財務工作也趨于管理方向,其任務、要求、工作日常均發生了調整。當前,如何實現集團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是集團經營發展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集團;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轉型思考
發展較快的集團已經逐漸引進了財務機器人,完成日常的報表編制等工作,使得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人員面臨著被裁員的風險。當前,集團對于財務基礎工作能力的需求逐漸減少,而對于具有綜合管理能力,可進行數據分析、數據運作、預算編制等的人才更為關注,財務會計的工作空間逐漸被壓縮,而管理會計更為集團所重視,財務會計向著管理會計轉型已是大勢所趨。
一、集團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意義
(一)降低財務風險
管理會計可在財務會計的基礎上,精細展開集團資源配置工作,對現有投資項目進行利益分析,做出遠程項目成本與收益評估,并預測未來集團發展模式下潛在的財務風險,可以說是維護企業利益、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精細化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崗位,集團想要聯合各個子公司施行合理的資源分配,盡可能避開市場風險,那么財務會計的轉型就是必然的[1]。
(二)優化財務結構
集團的財務活動在傳統上比較分散,子公司的財務比較獨立,各自為政,難以互相進行財務支持與財務漏洞補充,縱觀整體的財務活動,存在財務結構不完整、財務支持不足等種種問題,而通過管理會計,可促使財務活動變得更加系統化,集團的財務工作也銜接得更加緊密,子公司的財務經營活動可相互傳遞資源,集團短期的收益與長期的利益可聯合行動,幫助集團高層快速作出決策,在優化的財務結構下,人員的任務安排也更加細致,鮮少有責任糾紛問題,可更為明確地落實責任。
二、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制約因素
(一)企業會計制度制約
集團長久以來的企業會計制度已經成型,且十分僵化,各個部門都已經習慣了傳統的財務模式,企業沒有開通適用于管理會計的工作通道,仍然依賴于傳統的管理交流通道,很多問題之間存在矛盾,無法合理融合,缺乏比較完善的管理會計新體系,無法實現財務會計的快速轉型,崗位職能的轉換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2]。
(二)管理會計人才稀缺
在財務會計轉型中,集團應注意到一個根本問題,集團在內部培訓、人才招納時,門檻并沒有達到管理會計的需求,原本的一些財務人員也難以完成管理會計任務,財務人員自身的水平有限,信息化的財務問題處理能力薄弱,評估財務數據、為集團提供項目經營參考的能力更是為零,這樣的情況下,財務會計轉型的施展空間小,財務人員壓力重重[3]。
(三)會計人員思維具有局限性
管理會計工作需要多部門聯合,然而在集團財務會計工作中,財務部門已經習慣性與其他部門形成分水嶺,也就是無法充分與其他部門融合,難以追蹤業務部門的業務進展,難以分析人力部門的新考核指標進行財務評估等,財務會計只做枯燥的報表等,缺乏交流能力,甚至有與其他部門聯合行動的抵觸心理,而部分集團領導又無法從報表中分析出集團經營的風險,導致集團會計人員思維局限、認知有限,工作效率低。
三、集團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合理措施
(一)完善企業會計制度
集團應結合當前的經營模式、近幾年的發展指標、國家的有關政策、項目的開展計劃、財務經營的問題清單等展開系列的制度優化。集團應先為財務部門配置有關的設備,并鼓勵財務核心人員外出學習,回來后交流信息軟件的應用方法,使所有財務人員掌握全新的財務處理形式,將以往報表的處理形式簡化,各個子公司可套用比較統一的模板,方便進行數據的類比、匯總、交叉分析。與人力、行政部門合作,制定比較適用于集成化會計活動的制度模式,落實各個崗位職責,使崗位之間能夠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相互關聯,制定比較簡化但嚴格的審批流程,分別對資金籌措、資金配置、資金利用、資金回籠等進行管理評估,初步評價集團現有經營活動的收益與潛在風險。通過制度的試行,反映出管理會計轉型的問題,并嘗試進行問題糾正,減少轉型矛盾[4]。
(二)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推動轉型
部分集團經營活動中,仍需要財務會計處理基本的財務工作,將零碎的財務信息處理為數據庫模式的信息內容,因此,集團不能過于急躁地轉型、過分注重管理會計而忽視財務會計職能,應依據集團的需求,暫時保留部分財務會計活動,避免轉型不利造成會計工作混亂,使集團在轉型中留有財務會計后備力量,預留出轉型中的充裕調整時間。企業領導應聯合財務部門進行相應的業務梳理,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將一些比較重復的信息、累贅的審批步驟刪除,或者合為一體,減少財務會計工作量,使財務會計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管理會計內容,可先選擇骨干成員進行批次轉型,構建管理團隊,而后循序漸進地完成集體轉型[5]。
(三)建立健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機制
集團可與我國的高校建立聯系,結合我國的應屆生就業政策,培養會計專業的應屆生作為管理儲備干部,使管理會計吸收新鮮的血液,結合高校當前的新型會計工作理論與集團的實際會計管理指標,使集團的管理會計工作得到創新的機會。集團應構建長效的專屬于會計工作的培訓機制,不囿于崗位情況,擢選集團財務管理優秀人員外出參與交流活動,并構建月、季、年度培訓計劃,結合員工的學歷、工作資歷等施行不同梯度的培訓,并結合考核成績與員工的工作成績,總體評估員工能力,給予其對應的薪資與晉升空間,使財務人員的轉型主動性提高。定期組織財務工作會議,并在會議上給予基層財務人員發言的機會,對于提出優秀轉型意見的給予獎勵,充分挖掘員工的潛質,提升員工數據預測、評估、分析的能力。
(四)加大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管理會計需要掌握數據統計分析、數據評估、風險預測能力,這些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集團應結合運營特征,為管理會計提供比較快捷的系統工作平臺,促使一些日常工作簡化,重點工作可依托于平臺快速得出計算結果。雖然當前我國財務分析師人才還比較欠缺,但集團可通過信息的自動化數據處理功能填補這一空缺,使財務的單一工作能夠銜接、互通,在數據共享模式下避免重復工作,通過信息網絡加強與業務等部門的聯系,追蹤業務進度,調整評估數據。
四、結語
集團財務會計的轉型是集團基礎財務工作的集成化變革,是集團子公司財務數據共享的必經之路,是集團財務數據統籌管理、精細分析的必要手段,管理會計相較于財務會計工作更為精細,更有大局觀念,集團應勠力同心,基于自身經營情況,科學展開會計轉型,為集團財務經營提供更大的利益空間。
參考文獻
[1]劉素林.大數據視角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策略探討[J].財會學習,2020(5):166-167.
[2]王哲環.試論企業財務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20(5):25-26.
[3]張允燕.業財融合模式下企業財務人員的轉型發展與素質提升[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2):160-161.
[4]葉鵬.財務會計如何向管理會計轉型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4):98-100.
[5]馬琴.淺議新形勢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J].納稅,2018(15):3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