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鳴
摘 要: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實現養老服務的智能化、便捷化,是解決養老資源短缺、養老服務發展滯后問題的必要選擇。將“互聯網+”引入社區居家養老領域,是致力于打造以老人需求為目標、跨界互聯為基礎、創新驅動為支撐具有特色的養老新模式。但是實現“互聯網+社區居家養”的融合,也面臨一些障礙;只有通過采取相關的優化路徑來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來助推智能化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養老模式
2015年7月,“互聯網+”益民服務在《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被提出,即智慧健康的方式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為了給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養老服務,2017年2月,在《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等,促進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系統集成,連接各個醫療機構以及社會服務資源,組建老年健康動態監測制度并進行信息資源的整合。可見,“互聯網+”模式的社區居家養老我國此種模式的發展具備良好的政治土壤。
1 “互聯網+”思維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應用的價值意義
1.1“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有助于解決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通過將“互聯網+”引入社區居家養老,借助互聯網的資源共享、信息傳遞的及時性以及大數據分析功能建立一個智能化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實現有限的服務資源效用最大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利用互聯網具有信息數據收集、歸納分析等功能,對社區老人的基本數據和服務信息進行需求分析,從而使得資源更加優化配置,提供的各項養老服務更加精準化、快捷化,甚至為資源的跨地域調配提供了可能。其次,基于數據統計分析,使得服務供需對接方面的問題得到解決。利用手機APP平臺或者PC客戶端,為養老服務供需雙方提供信息交互平臺,需求方通過互聯網終端,實時發布服務需求指令;而社區養老中心根據其需求安排服務商或者志愿者提供上門服務。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養老服務供需的有效對接、資源的有效配置。
1.2“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有利于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其一,當互聯網融入后,社區可以通過社區養老服務在線平臺,分析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甚至積極主動上門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極大的提高了養老服務效率。其二,當服務結束之后,老年人可以通過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在線對其服務進行滿意度評價,填寫服務反饋表,當社區收到這些反饋信息時,能夠迅速的找到原因,做出相應的調整,建立相應獎懲機制和評估反饋機制。其三,通過互聯網,可以設立社工服務人員在線培訓欄目,設立養老知識課堂,社工護理人員和老年人都可以在網絡上接受養老服務知識的培訓,可以提升社工人員的服務素質,且,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也可以借助于互聯網學習養老服務知識,從而去服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形成互助養老。
2 “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實現路徑
2.1互聯網科技與社區居家養老的融合
“互聯網+”社區養老接入了互聯網大數據云管理、人工智能和高速通信技術,打造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信網三網一體,連接了居家老人及其家庭、社區組織和專業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在社區、家庭以及接受服務的老人中安裝和投放各類硬件和軟件設施,既可以對老人生活進行實時的服務、安全監控以及緊急救援措施等,也可以加強各主體的交流與溝通,傳達服務體驗與相關意見等。將互聯網大數據云管理、人工智能和高速通信技術與養老模式進行創新性的融合,有利于進一步改善當前的養老模式,將先進的技術投入其中,能夠有效的彌補單一養老模式的不足,同時使科技進一步轉化為生產力。互聯網大數據云管理、人工智能和高速通信技術的加入,使這個創新養老模式緊密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揮這個創新養老模式的功能,不僅使得這個創新養老模式擁有一個可循環的健康生態運作體系,還有利于養老服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2激活多方主體參與養老產業的發展
養老產業是我國目前具有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之一,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政策扶持,推動其市場化、專業化的發展,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投入到養老服務業,才能促進養老服務向一體化、優質化轉變。“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作為一種新型新養老模式,還需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努力,共同推進。一是政府通過公辦民營、直接資助、購買服務等方式,積極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參與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承接各類服務項目,使政府與市場和民間組織之間形成互動合作。通過競爭性獨立購買服務為各類組織提供平等的參與機會,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氛圍。二是放開產業準入,推出各種優惠政策,鼓勵社會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研發老年人居家護理、精神護理、老年旅游、健康管理等智能化產品和服務。三是鼓勵相關企業與社區養老服務管理中心合作。將養老服務機構、家政公司、醫療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社區老人提供便捷的服務。因此,通過多方參與主體的有效協作,消除養老服務供給過程中的空白地帶,構建更加完善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結語
我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管是哪一種養老模式,都應該符合我國國情,互聯網作為一股新勢力助力我國養老事業能夠緩和我國養老壓力,為了解決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困境,助推“互聯網+”養老,需要多元主體參與,其中政府、市場、社會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時,也需要我們研發簡單易操作的智能養老產品,避免倫理問題的產生,打造老年人的美好健康安全養老生活。
參考文獻
[1]李長遠.“互聯網+”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應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5):67-73.
[2]王莉莉.基于“服務鏈”理論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供給與利用研究[J].人口學刊,2013,(2):49-59.
[3]睢黨臣,彭慶超.“互聯網+居家養老”: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模式[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6,37(5):128-135.
[4]潘峰,宋峰.“互聯網+”社區養老:智能養老新思維[J].學習與實踐,2015,(9):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