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 山西 大同 037000)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由非靜脈曲張性疾病所致[1]。為了改善臨床診治水平,選取并分析十年來本地區ANVUGIB患者病例,旨在明確病因變化規律,同時選擇恰當內鏡治療方法,這對指導治療和改善預后關系重大。
以2009年杭州《ANVUGIB診治指南》作為診斷標準[2]。研究對象為2009年8月—2019年8月大同市五醫院ANVUGIB住院患者病歷資料。所選患者經內鏡檢查并明確出血性質。共計1035例,其中前5年患者為503例,后5年患者為532例。年齡在18~85歲,平均52.3±14.5歲。其中382例女性,653例男性,男女比例約為1.71∶1。
將患者按前后5年分為兩組。在病因及誘因構成方面,比較兩組的差異。分別比較前后5年ANVUGIB常見病因及誘因的變化規律。將患者按年齡分成青年組,中年組及老年組,比較各組在病因和誘因構成方面的差異。將內鏡下治療的患者按前后5年分為兩組,比較鏡下治療方式的變化。將接受內鏡治療的患者根據不同的內鏡下治療方法分組,比較不同各組有效率的差異
統計ANVUGIB病因,出血的首因是潰瘍。占所有患者的49.86%。急性胃粘膜病變、胃癌位列第二和第三。消化性潰瘍比例顯著下降,急性胃粘膜病變和胃癌比例顯著上升。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前后5年病因構成情況(%)
將接受內鏡治療的患者312例,按前后5年分為兩組現主要治療方法為金屬夾和局部藥物噴灑;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前后5年采用不同治療方法人數統計[n(%)]
對于Forrest Ia及Ⅱa級病變,鈦夾和聯合治療組分別和局部注射及電凝組相比,有效率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各治療組對Forrest病變有效率的比較(%)
本結果表明,在病因分布上,中青年組以十二指腸潰瘍為主,老年組以胃潰瘍為主,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中青年組以十二指腸潰瘍居多,因年輕人有諸多不良的生活嗜好及精神壓力大,而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的破壞了胃、十二指腸黏膜保護屏障,造成黏膜的損傷引起出血[2]。老年組胃潰瘍居多,原因其一可能為黏膜血供逐漸減少,腺體萎縮導致胃酸與胃蛋白酶分泌減少,上述均導致胃粘膜的防御功能逐漸減退,直接誘發出血。其次,老年患者被HP感染的機率增加。有報道認為老年患者胃內HP感染部位上移,范圍擴大,故相關性潰瘍明顯增多[3]。
近年來不少國內外學者研究,總結出聯合治療較單一方法效果更佳,使得止血成功率明顯提高。本研究中金屬夾聯合注射止血及局部注射聯合電凝治療,效果均優于單純金屬夾止血。可能由于注射止血操作簡單,即刻止血效果好,可以為其他止血方式提供清晰視野和足夠的治療時間,故止血成功率明顯升高[4]。聯合治療可以彌補各種方法的不足,取長補短,使止血效果達到最佳。
綜上,出血首位病因為消化性潰瘍。金屬夾止血是該病內鏡下治療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