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芳
(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廣東 廣州 510800)
耳眩暈是中醫病名,在臨床比較常見,主要發生于中老年人群,是因耳竅功能失調引起,患者會突然發病,站立不穩,表現為耳鳴耳聾、惡心嘔吐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嚴重傷害患者身心健康[1-2],影響其正常工作與生活。以往,臨床多運用西藥進行治療,但長期用藥,患者身體會出現抗藥性,甚至產生不良反應,不僅減小了藥效,還不利于患者康復。本文以我院耳眩暈患者為例,探討自擬定眩湯在其中的運用價值,為臨床治療提供借鑒意義,具體情況如下。
研究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進行,抽取耳眩暈患者6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34例)與參照組(34例);實驗組,男性20例,女性14例,最大年齡71歲,最小年齡38歲,平均年齡(54.84±0.25)歲;病程7個月~9年,平均病程(4.67±0.34)年;參照組,男性18例,女性16例,最大年齡70歲,最小年齡39歲,平均年齡(54.86±0.28)歲;病程7個月~9.5年,平均病程(4.69±0.31)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我院倫理委員批準此次研究,患者自愿簽署了同意書。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為耳眩暈者、存在頭暈惡心嘔吐癥狀者;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者、不接受研究藥物治療者。
參照組運用西藥進行治療,患者口服暈痛定膠囊(生產廠家:河南龍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0950093),每次2片,每天3次;口服眩暈寧(生產廠家:桂林三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5020605),每次2片,每天3次[3]。實驗組在西藥治療以后,加行自擬定眩湯,藥方基本成分為:當歸15克,天麻10克,白芍12克,石菖蒲10克,半夏10克,陳皮10克,白術15克,鉤藤15克,茯苓15克,枸杞子12克,甘菊15克,甘草5克。若患者氣虛,加黃芪;若患者失眠心煩,加合歡皮;若患者面紅耳赤,加黃芩與龍膽草。藥方煎服[4],每天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患者均治療10天。
(1)臨床療效:患者癥狀基本消失,可以正常工作,且一年沒有復發,則為顯效;患者癥狀好轉,但一年內偶有發作,則為有效;患者癥狀沒有變化,則為無效[5];(2)癥狀積分:以我院自制量表評估患者癥狀情況,積分區間為0~5分,分數越高,患者癥狀越嚴重;(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治療前,兩組癥狀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均有所改善,且實驗組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惡心嘔吐 頭暈目眩 耳鳴耳聾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34 3.85±0.14 1.13±0.54 3.75±0.43 1.25±0.51 3.52±0.59 1.05±0.39參照組 34 3.86±0.12 2.61±0.35 3.86±0.31 2.67±0.49 3.64±0.48 2.65±0.37 t 0.3162 13.4106 1.2099 11.7072 0.9199 17.3544 0.7528 0.0000 0.2306 0.0000 0.3609 0.0000 P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耳眩暈屬于常見疾病類型,發生率逐年上升,且常見于中老年人,會加重其心理負擔,傷害其身心。此病屬于難治性疾病之一,雖然不會危及患者生命,但會增加其內心壓力,使其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給后期治療帶來影響[6-7]。因此,臨床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用來緩解患者眩暈癥狀,減少發作次數,提升其生活質量。另外,患者也要注意休息,保證良好的作息,不要飲用濃茶及咖啡等,與藥物配合,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常規西藥主要用眩暈寧、暈痛定膠囊等治療,但患者經過漫長的治療仍然沒有好轉,難免產生失望情緒,導致依從性下降。中醫認為,耳眩暈屬于“眩暈”范疇,是一種特殊癥候,由邪犯耳竅,耳竅失養所致,主要癥狀為耳鳴、頭暈等,治療的關鍵為疏風散邪,平肝潛陽,活血祛瘀。自擬定眩湯屬于中藥湯劑,方中的白芍、當歸、枸杞子可以滋陰養血;天麻可以抗痙攣[8],起到鎮痛作用;白術與茯苓、半夏等可以健脾化痰;鉤藤則可以鎮靜降壓;甘草可以調和諸藥。將諸藥聯合制成方劑,可以起到燥濕健脾、活血祛瘀、通竅活絡的效果,增強治療效果。另外,依據患者具體病癥加減治療,也可以對癥下藥,達到活血行氣的效果。現代藥學理論研究顯示,此藥方中的黃芪可以減少內源性膽固醇的生成,天麻可以增加腦流量,消除患者體內炎癥,提升免疫力。另外,此藥產生的毒副作用少,不會給患者身體帶來損傷。
本次研究顯示,對患者進行自擬定眩湯治療以后,總有效率高達94.12%,遠遠高于參照組的76.47%,顯示了此湯劑的有效性及優勢。評估臨床癥狀得知,實驗組治療后,癥狀得到緩解,低于參照組各項癥狀評分,說明自擬定眩湯發揮了藥物價值。在不良反應方面,實驗組概率顯示為2.94%,參照組高達17.65%,說明中藥湯劑可以保證患者治療安全,控制不良事件的發生。
綜上所述,根據耳眩暈患者的病情與特點,采用自擬定眩湯治療,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能夠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對維護人體機能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