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進凱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顏單中學 224761)
1.概念認知不清
初中數學含括的概念較多,且概念具有相似性,學生在認知概念時難免陷入混淆狀態,對概念理解不清.概念理解有賴于主體思考,學生需要調動自己的知覺能力,對概念進行比較、分析,并對概念進行簡單概括.概念理解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提出要求,部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偏低,只能機械記憶概念,背誦概念定義,無法將概念應用到解題實踐當中.一些學生忽視了數學定理、數學公式的重要性,在問題解析過程中遇到阻礙,對解題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以下面這道題目為例:已知兩個相似三角形的面積比為2∶3,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的周長比應該是多少?在理解這道題目時,很多學生將解題重點放在了“面積比”上,而沒有考查題干給出的條件,明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即為周長比,面積比是周長比的平方.在理解概念后,學生可以求得題目的正確答案.部分學生對相似三角形概念理解不清,無法計算面積比的算術平方根,在解題時出現失誤.
2.審題并不細致
很多學生已經掌握了某個知識點,但仍然無法求得題目答案,導致卷面大量失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學生在審題時并不認真,影響了審題質量和審題效率.想要增強學習能力,必須細致審題,深入理解題目,把握題目的已知條件和隱藏條件.初中學生的觀察力有限,部分學生經常會遺漏題目中的關鍵詞.部分學生為了快速解題,還沒有全部看完題干便開始計算,導致解題方向出現偏差,在經過幾個計算步驟后,還需要重新審題、重新確定解題方向.上述情況浪費了大量的解題時間,降低了解題效率,加大了解題錯誤的可能性.
3.計算并不準確
初中數學題目需要大量計算,學生要根據數學定理、數學公式等展開計算.學生需要把控每個計算步驟,保證每個計算步驟不出現錯誤,一旦中間環節出現漏洞,計算結果將有失偏頗.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將著眼點放在了數學知識的傳遞上,要求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數學規律,卻并沒有開展計算訓練,強化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由于日常訓練不足,學生在解題時容易出現失誤,致使卷面大量丟分.
以下面這道題目為例:解方程(4-x)/(x-5)+1/(5-x)=3.一些學生在解答這道題目時,在方程兩邊都乘(x-5),最終得到x為5.在去分母過程中,第二項分子符號并未發生改變,影響了中間的解題步驟,也影響了最終的解題效果.
4.僵化思維影響
初中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存在定勢思維,容易受到僵化思維的影響.多數學生傾向應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解答問題,依靠直覺思維來得出答案.定勢思維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導致學生忽視了問題的細節.直覺思維并不能得到可靠答案,解題質量無法保障.
以下面這道題目為例:求代數式的值2x2+(3x2-2x)-(-2x+4x2),其中x=5.在解答這一題目時,應該先對題干進行化簡,去掉括號,再將同類項合并,最終代入x值.部分學生受到了僵化思維的影響,先代入了x=5進行計算,加大了問題解析的難度,增加了運算步驟,很容易出現計算失誤.
5.心理因素影響
初中學生處在成長的特殊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自制力偏弱,很容易受到外部要素的影響,對數學題目失去興趣.一些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了抄錯符號、抄錯數字的情況,導致題目解析陷入僵局.
1.增強概念意識
很多學生并未掌握數學概念,無法深入理解題意,獲得正確的解題思路.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開展數學概念教學,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教師需要秉持新的教學理念,不能片面要求學生對概念進行死記硬背,而應該注重概念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把握相似概念的區別.比如,在介紹正比例概念時,教師可以列舉實例,讓學生想象自己為商店老板,把握賣出商品與所掙錢款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正比例含義.
2.引導細致審題
審題是做題的先導,學生在解題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審閱題目.比如,教師引導學生解析方程題目時,應該為學生介紹等式的性質、分式的基本性質等,并指出二者之間的區別,避免學生出現解析錯誤.教師要讓學生尋找題目的潛在條件,如“分母不能為0”等,逐步培養學生的細致審題習慣.
3.注重運算訓練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運算訓練,要求學生完成指定數量的計算題目,不斷提高計算速度和計算精度.以解方程題目為例,教師可以每天要求學生完成十道解方程題目,并鼓勵學生家長配合完成工作,對學生進行監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比不同算法,尋找解題的最佳方案.
4.鼓勵學生創新
數學解題不能生搬硬套,而應該創新思維,拓展視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介紹常規算法,還應該鼓勵學生尋找新算法,使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的解析路徑.部分學生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出現題目抄寫錯誤等情況.教師應該讓學生將計算結果代入式子,對結果進行驗證,降低題目的出錯率.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在數學解題時容易出現失誤,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該對出錯原因進行分析,采用有效的應對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