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賀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所有的需求、市場、認知,在互聯網面前,都可能被打破、顛覆、重塑。當前,無論是國際環境還是國內需求,均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中小企業來說,生態位戰略就是發現新需求,找到新藍海。
近年,泡面品類認知低迷,是公認的“垃圾食品”,市場下滑嚴重。但在2020年年初,藍狙與楊掌柜合作,硬生生撕開了一道裂縫,創造了一款潮流單品—虎紋面。短短2個月,在業內形成了爆炸式的傳播效應。產品動銷速度及市場熱度,遠遠超過了康師傅、統一等常規泡面類產品。
生態位戰略其實就是找到新的需求點、新的藍海,而互聯網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企業確認需求點的大小、精準度。消費者在線下購物時,企業很難捕捉和記錄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和購買過程,但是在互聯網面前,一切消費都有跡可循。
以電商為例,消費者購買泡面類產品,必須在電商平臺輸入“泡面”“方便面”“酸辣”“牛肉面”“桶”“袋”等關鍵詞,而這些信息都會被數據捕捉,形成關鍵性消費數據。消費者的購買數據、搜索數據、分享數據、抱怨和投訴記錄,都是需求的足跡,是產品創新的基礎。每一個切實的消費需求,都是未被開發的藍海。
藍狙率先在泡面領域,捕捉并分析品類的消費數據。這些數據覆蓋了包括主流電商、搜索引擎、社交軟件、新媒體等諸多互聯網平臺,共計62.8萬款方便面類產品。在數據分析中,我們發現消費者普遍對傳統泡面很無奈,渴望泡面更健康——有更少的添加劑、更多的蔬菜和營養,湯好喝又要安全。
記得有一位消費者,就在網上抱怨高鐵上不賣泡面。原因很簡單,一是泡面的味道太濃烈,而高鐵車廂封閉,乘客眾多;二是為了防止人燙傷,高鐵的熱水不會燒得太開,這使得沖泡方便面會有泡不開的現象,影響口感;三是泡面的湯湯水水非常不利于高鐵服務人員清理。但是,在高鐵上吃到泡面是一個很強烈的需求。如果能夠研發一款聞不到氣味、70度水溫就能泡開、湯非常好喝(消費者會喝完)的泡面,就會是非常強的爆品。
在互聯網面前,消費需求的記錄及呈現極其豐富、多元,而且在不斷升級迭代。虎紋面就是在分析消費需求數據的基礎上誕生的產品。事實上,虎紋面不是我們創造的,它是萬千消費者內心早已渴望的產品。
實際上,很多行業的發展,最大的阻礙是行業老大。當老大不作為、不創新時,就會影響消費者對整個行業的認知。這幾年爆出的快消品熱點產品、熱點品牌,均不再是康師傅、可口可樂等品牌巨頭,更多的是一些新秀企業、新秀品牌。比如元氣森林、李子柒、喜茶、虎紋面等。
移動互聯網時代,恰好是行業變革最好的機會。互聯網從三方面沖擊著傳統頭部品牌,也給中小品牌帶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1.線下渠道的沖擊
互聯網渠道,更多是一些新型的2C渠道,比如電商、微商、社區團購、直播帶貨、二類電商等渠道。雖然老牌企業也在借助此類渠道營銷,但是傳統企業的營銷團隊,在這些新渠道的運營能力、數據分析能力、需求捕捉能力、創新能力,遠遠不如電商等新興團隊。
百草味創始人蔡紅亮在2018年推出一款自嗨鍋產品,只用了兩年時間,就將銷售額做到15億。自嗨鍋最早的營銷渠道全部是電商平臺,憑借獨特的渠道優勢,可以說是碾壓了康師傅、統一等老牌企業。在線上火爆之后,線下經銷商也很積極,鋪貨非常廣泛。傳統經銷商渠道其實并不是品牌企業的固有資產,而是公共資源。經銷商沒有絕對的忠誠,只要能賺錢,哪家的產品都樂意代理。原本以渠道數量、渠道管控自居的老牌企業,在互聯網面前,優勢變得不那么明顯了。
2.主流消費人群的蠶食
快消品主流消費人群,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白酒等個別品類除外),移動互聯網蠶食的就是這類人群,這些人群是未來10年的消費主力軍。
以方便面品類為例,消費者對于方便面一直有著強勁的需求。在“泡面是垃圾食品”的劣質認知環境下,2019年康師傅方便面營業額仍然高達253億,統一方便面營業額為85億。市場一直存在,只不過消費者對老產品已經膩煩,渴望新的產品誕生。
網紅產品剛好迎合了年輕人的消費和社交需求。網紅產品一般有幾個特點:顏值極高、口味具有顯著性、消費場景較為時尚、更加健康。包裝色彩、圖案、包裝器皿,拍照的環境、燈光、背景,都很關鍵。很多傳統產品,單看顏值就會敗下陣來。新時代的產品設計,有一個很關鍵的指標,就是成圖率。
年輕人的味蕾豐富,刺激性口味會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感官記憶,形成獨特刺激。螺螄粉的臭、虎紋面的香辣、自熱火鍋的燙,都是顯著性口味。同時也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刺激,而忽略健康度。
3.營銷團隊與市場逐漸脫軌
一線品牌的公關,與媒體合作推廣時,基本上都是直接發過去一篇硬廣,付錢轉發即可。實際上,消費者最討厭看到的就是硬廣。大品牌的公關,做的更多的已經不是公關工作了,僅僅只是硬廣分發。這種硬廣幾乎沒有粉絲會點擊查看,更不會轉發,閱讀量自然很低。為了讓數據好看,媒體及公關人員,都會自發刷流量,目的就是讓公司看到好看的數據。
很多大品牌,慢慢毀在自己人手里,營銷、公關、研發逐漸脫離市場。產品是閉門造車搞出來的,公關全是自賣自夸的硬廣,消費者憑什么要為品牌買單?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人群開始遠離大品牌,不斷被更有特點的小眾品牌抓住,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認為,站在互聯網大數據的角度,以下三種策略,最有可能幫助中小企業逆風翻盤:
1.換品類,在新賽道中做老大
做品牌,要么做第一,要么做唯一,這是最容易發展的機會。中小企業可以選擇在細分市場,或逆向賽道中,做品類創始者。
以我們合作的貴州鄉下妹辣椒醬為例,在其30多年的發展中,普遍存在跟風營銷嫌疑,瓶型、口味、品類等基本都是貼著老干媽走的。企業年營業額在5000萬左右,這種營銷方式使得鄉下妹做不倒,但也做不大、做不好。
在溝通后,我們建議換賽道。疫情期間,中國調味品市場突飛猛進,百姓閉關在家,廚藝大增,“烹飪”調味醬遠比“佐餐”有需求量。現在,超市里的辣椒醬多如牛毛,但是如“紅燒醬”“炒肉醬”等佐餐類調味醬,并不多見。所以,鄉下妹下一步要避開老干媽的佐餐優勢,在烹飪醬上創新發展,締造大單品。
康師傅、統一、白象、今麥郎是方便面四大巨頭,中小企業很難在泡面上超越它們。但是,焦作的嗨吃家卻從酸辣粉品類上創新,開辟了一條新的賽道;廣西憑借獨特的螺螄粉,又開辟出100億的新品類市場;虎紋面,也是創新了一個品類—粉面合一。我們也將這個品類通過創新的商標進行了注冊保護,力求做出一款獨特的大單品。
2.換目標,在新人群中樹品牌
年輕人的社交軟件五花八門:QQ、Soul、B站、小紅書、抖音、快手等,這些工具不斷將年輕人分類,形成不同的人群屬性。做快消品也是如此。可口可樂是大眾消費,百事可樂就把自己定義為“新一代的選擇”,而元氣森林更是通過主打零糖、零脂、零卡,獲得了Z世代更新潮年輕人的喜好。
葩趣的成功,也是換人群,其瞄準更為小眾的高端年輕人,憑借獨特的盲盒產品,在新潮玩具市場站穩腳跟,目前市場份額在8%以上。
在給楊掌柜做策劃時,除了虎紋面之外,我們還提出了11款不同的產品研發方向,其中“欲火粉身”“升仙面”,就是兩款瞄準更年輕、更重口味的年輕消費人群。爆辣、蒜粉多,口味刺激獨特,記憶點深刻。
年輕人,是未來10年的消費主力,很多傳統頭部品牌老態盡顯,中小企業可以趁此機會瓜分市場。

3.換思維,用互聯網方式打爆品
互聯網思維的精髓,其實就是用戶思維。傳統企業研發產品,更多是從老板思維、高管思維、研發思維入手,憑感覺、憑設備、憑資源,卻很少考慮消費需求。互聯網數據的價值,就是幫助企業找準消費痛點、癢點、需求點,進而針對性設計產品,滿足需求。
在2015年左右,中國市場流行一款乳酸菌水,這種產品味道清淡,淡淡的甜,淡淡的清爽。廠家及經銷商品嘗之后都覺得不錯,招商也很好,但是市場就是不動銷。為什么?因為飲料的主流消費人群是年輕人,而年輕人并不喜歡清淡的口味,喜歡更甜更刺激的口味。農夫山泉的茶π賣得好,可仔細看配料表就會發現,僅僅增加甜味的元素就超過4款。但是,經銷商基本都在40歲上下,中年人不愿意喝太甜的飲料,認為清淡的好。結果就是用自己的思維去判斷產品好壞,最終選錯。這種現象,就是不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典型代表。
再比如,消費者對飲料的消費趨勢,正在朝“零添加”“短保”“低溫”“零糖”“新口味”“營養”等方向發展,可很多企業的設備是根本做不出這種產品的,怎么辦?是固守企業的設備,還是采取代工思維迎合消費者?
想釣魚,就要用魚喜歡吃的魚餌。無論互聯網如何變化、產品如何更迭,消費符號不會消失、消費思維不會犯錯。生態環境千變萬化,生存策略多種多樣,不變的永遠是消費思維。
作者:上海藍狙互聯網科技公司董事長,大單品策劃專家、中國食品報品牌研究院理事、中國海洋大學雙創導師、《未來抖商》抖音營銷系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