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
追求有品質的大課間是深入推進學校陽光體育活動的重要抓手,也是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習慣、提升學生體質水平的有效途徑。體育教師要基于不同水平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季節變化等因素,從優化內容、創新形式、改善條件等方面入手,促進大課間活動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方向邁進,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和習慣,提升足球大課間活動的品質,有效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一)根據水平段特點安排活動內容
不同水平段的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如:水平一的學生模仿能力強,喜歡游戲、比賽;水平二的學生活潑好動,有極強的表現欲;水平三的學生好勝心強,具有一定的運動能力。學校可以依據不同水平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不同的足球大課間活動內容。水平一的學生的活動內容以足球游戲為主,讓學生樂于參與活動,并在活動中發展能力,如“木頭人”等游戲,可以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性,“踩地龍”“猴子搶球”等游戲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水平二的學生的活動內容以足球基本技術技能為主,如“快速搶球”“替換運球”“螞蟻搬家”等,使學生學會一定的運動方法,并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水平三的學生的活動內容以有一定難度的動作技術技能為主,如“趕豬”“穿越樹林”等,可以使學生掌握多種運動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和運動意識。
(二)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運動負荷
春秋兩季氣溫相對適宜,教師在安排足球大課間活動內容時,可以足球操+足球技能練習等運動負荷相對較大的項目為主;夏季氣溫高,可以設計類似“找朋友”等足球游戲,運動負荷相對較低;冬季氣溫低,大課間主要安排迷你馬拉松+足球等運動負荷中等的練習。體育教師應根據季節的不同,合理地安排足球大課間活動內容及活動量,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運動能力、提升學生體質的目的。
(三)根據趣味性序列設計活動項目
運動興趣是激發學生參與運動,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足球大課間內容的選擇要在健身的基礎上,探索新型、有趣的項目,做到活動內容不重復、不乏味,滿足學生個性化鍛煉需求,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
(一)創新組織形式
為解決學校場地小、學生多、活動空間擁擠、活動時間和活動質量無法保證等問題,學??刹扇 胺帜昙墶⒎謺r段”大課間活動模式:單周上午安排一、三、五年級活動,下午安排二、四、六年級活動,雙周反之。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參加大課間活動。學生的運動興趣將得到進一步激發,大課間活動的效果也將明顯提升。
三環節連貫進行。根據人體運動規律,學校大課間活動分為熱身準備、基本活動、身心放松三個連貫環節。例如:基本活動環節,師生跟隨《春眠不覺曉》的音樂做古詩韻律操,學生不僅通過伸展、轉體、彎腰等動作進行熱身,更把傳統文化扎根心中;基本活動則主要按照年級和季節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項目,各班則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與場地、器材的安排選擇活動內容;當《蟲兒飛》的音樂響起時,師生一起做數字拉伸動作,讓身心逐步放松。最后學生踏著整齊的步伐返回教室。
(二)強化項目練習
為了保證大課間的正常實施,學校一方面在學期初就要制訂全校的大課間活動內容,另一方面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內外增加大課間相關項目的練習。例如五年級要進行腳背正面運球、腳內側踢球、腳內側射門等項目,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些內容加強技能教學,班主任、家長協助體育教師組織課內外練習,以此促進學生熟練掌握動作要領。
(三)共享體育教師
針對現有的體育教師人數少,無法到每個班級現場組織與指導這一困難,學校采取“共享體育教師”策略,利用上下午交替活動的時機,打破年級界限,組成跨年級體育教師團隊,實施共享指導。如三年級的體育老師每天上午參與三年級大課間的組織與指導,下午對四年級大課間活動開展組織與指導。
目前,大多數的學校場地偏小,不能很好滿足大課間的開展。對田徑場、籃球場以外的空余場地進行改造利用,是解決當前場地問題的一個好辦法。如在運動場的墻壁上畫好數字得分區,學生可以進行足球射門和投擲類比賽。在器材方面,體育教師還可以讓高、中、低年級學生進行“足球器材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