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格是由先天性格和后天教育共同決定,大學生作為未來的棟梁之才,進行人格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進入社會前,培養積極正確的人格,有助于大學生成才。大學生接受正確積極的人格教育,培養個體積極的人格,指導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不被消極思想所影響。本文認為可通過正能量新聞素材對大學生展開人格教育。
關鍵詞:人格教育;大學生;正能量
一、大學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人格是指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在行為上呈現的傾向性,以及內心的特征。人格是一種綜合的自我表現,涵蓋性格、興趣、理想等多種特質。人格既受先天性格設定的影響,也受后天教育和社會經歷的影響。人本主義理論強調人格是自我實現的內驅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到,“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險灘,有直道也有彎路。青年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大學生接受正確的人格教育,培養正確的人格,在進入社會前,形成穩定的人格,保持個人的理想、興趣、性格非常重要。畢業后,穩定人格的大學生必定投身社會,既尋求個人發展,也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大學生接受正確的人格教育非常重要。
二、運用正能量新聞素材開展大學生人格教育
1.“戰疫”正能量新聞教育大學生培養職業理想
2020年年初,武漢在爆發“疫情”之后,全國調動醫用器械、調動各地醫護力量前往武漢支援,同時,全國各地的新聞記者趕往武漢報道新聞。“戰疫”過程中,涌現了許多正能量新聞,央視網發布《在新冠肺炎危重癥救治中 護士發揮了主力軍作用》,護士不僅照顧病人,還想盡辦法為患者保暖,把自己的電熱毯、暖寶寶、保暖內衣給患者使用。鳳凰網發布《戰疫最前線|患漸凍癥仍堅守一線張定宇:我的思想沒有殘疾》,武漢銀灘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癥”,妻子感染入院,仍然堅守一線,他夜以繼日地與流行病作斗爭,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賽跑,并努力讓更多的病人從病毒中康復。人民網發布《講好戰疫故事,新聞人也是“逆行者”》,記者在疫情防控的一線采訪,傳播,向外界帶去正確的信息。
在“戰疫”正能量新聞中,主人翁無論是護士、醫生或者記者均是最美逆行者。這些最美逆行者能夠毫不畏懼,奔赴武漢,背后原因是他們的職業使命。中新社副社長夏春平說,“身為媒體人,做好抗擊疫情的報道工作義不容辭”。媒體人要前往武漢,報道疫情工作,告訴外界武漢正在發生什么。這是媒體人的責任,是職業賦予媒體人的責任。前往新聞地做報道是每個記者的職業理想。醫生和護士作為醫護人員,救死扶傷是職業理想。全國調集了近2萬多醫護人員,180多支醫療隊支援湖北,其中絕大部分醫護人員是主動請纓,申請前往湖北。這是醫護職業帶給他們的勇氣,交給他們的責任。一個人要有職業理想,跟隨職業理想,在職業生涯中奮斗,建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貢獻社會。
大學生尚未進入社會時,不具有任何職業,但是大學生可從“戰疫”正能量新聞中讀懂這些最美逆行者的職業理想,職業理想賦予他們的責任。最美逆行者扛起了職業責任,使得個人價值得到發揮,貢獻給社會、國家。大學生今后進入社會,要快速擔當起職業理想,讓職業理想成為個人人格重要的組成。
2.“脫貧攻堅”正能量新聞教育大學生積極向上戰勝困難
我國無數基層干部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為群眾解決難處,治理當地的貧困困境。網易發布《“第一書記”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該新聞講述了“第一書記”孫庭新打井的故事。人民網發布《脫貧攻堅 萬眾一心加油干》,新聞報道了2019年全年全國有340個貧困縣成功摘帽,1000萬人脫離貧困,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屬于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干部,新聞中列舉了湖南省十八洞村第一書記孫中元帶領十八洞村補短板、強基礎,擺脫了貧困;江西省白泉村第一書記夏凌說村里還有7名貧困戶,為完成任務全力以赴。各地貧困縣的村委干部、第一書記堅守脫貧攻堅任務,為完成任務,想辦法、活思路,為鄉村發展,為農民脫貧創造更多的條件。
“脫貧攻堅”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性勝利,還需要越過重重難關。重重難關由一線基層公務員給踏破的。在艱難的任務面前,各地的第一書記、村委干部沒有退縮,想盡各種辦法,尋求各類資源,一心要使得當地摘帽,全體脫貧。大學生可從“脫貧攻堅”正能量新聞中收獲積極向上、戰勝困難的態度和決心。
總結
大學生在學校進行專業科目的學習,同時也要接受正確的人格教育。通過運用正能量新聞素材開展大學生人格教育,引導大學生建立職業理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完善個人人格。
參考文獻:
[1] 盧佳.弗洛伊德人格理論對當代大學生人格教育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0(01):112-114.
[2] 唐瑩,張靜平,余曉波.我國大學生人格教育的現狀[J].西北醫學教育,2005,13(03):224-226.
[3] 張連國,丁興富.當代中國大學生人格教育問題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02):96-103.
作者簡介:
張倩(1999年—),女,漢族,西安外國語大學,本科,商務英語專業,研究方向:商務寫作、商務翻譯、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課題項目:
“鄉村云研”直播調研新形式項目,2020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