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無論經濟或是政治水平都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態,為了最大程度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內的高校開始在音樂課程上進行教育改革,而在改革過程中傳統的以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已經被淘汰,教育部門規定學校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視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诖吮疚膶榇蠹以敿毞治鲆魳方虒W中情感、態度和價值具體體現,并根據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析其有效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校音樂;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
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音樂有著古老的歷史,從古至今它也一直都是人們表達思想并與其他人進行情感交流的橋梁,通過使用具有不同結構的旋律來傳遞情感?,F階段大部分高校開設音樂課程的目的也是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并且還能通過有計劃的教學提升他們對聲樂作品的感知、鑒賞以及創造能力,從全方位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
一、高校音樂教學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國家針對全國高校的音樂課程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改革后一改以往的教育理念,將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視為首要教學目標。在情感方面,因為音樂是各類情感的直觀表現,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悟音樂、理解相關的樂理知識,而在對作品有一定了解后用具有個人特點的方式表達出真實情感。而態度是指大學生對音樂這一科目的學習興趣和主要動機,同時也體現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大家展現出的對知識的態度以及對身邊其他人的看法上,在正確引導后產生正確的人生觀念。而價值觀的內涵則更加廣泛,具體是指高校學生對聲樂作品以及課上活動內容的認知,通過學習掌握判斷善惡、美丑、是非的能力。只有實現這三個目標高校中的音樂課程教學才算是真正成功,但是就國內目前的教學狀況來看,這三點重要目標幾乎被教師忽略,大部分老師依然是傳統思想,使用的也是老舊的教學策略,因此不僅沒有提高教學效率,反而成為高校學生未來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礙。
二、現階段高校音樂教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缺少的表現
雖說目前為止我國的高等音樂教育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也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授課體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了,尤其是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培養是上存在很明顯的缺失。無論是音樂鑒賞、聲樂學習還是樂器學習課上,教師習慣性地講解每一個知識點并做出相應示范,學生則在課上、課下反復進行枯燥的練習。這樣的授課模式看似正常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他們對于所學知識沒有深刻的認知,也不能準確了解每一個聲樂作品所表現出的內涵,使得他們在學習知識時過于在乎形式主義,沒有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在學會知識后也不能將其有效內化,全班同學創作的音樂作品千篇一律,完全沒有個人特色。
三、目前我國高校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存在四個主要問題:第一,學校與教師不能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能隨著時代的發展改變自身的傳統思想;第二,在傳統教育理念下使用老舊的授課方法,沒有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授課也以理論講解為主,過于重視技能;第三,教學評價過于單一,有效性太低,沒有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起到推進作用;最后,課內外實踐活動較少,學生在學會知識后沒有檢驗的途徑,容易降低自信心,喪失對音樂學科的學習興趣。
四、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方法
(一)轉換傳統教學理念
現階段國內高校音樂學科的發展之所以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校領導以及任課教師的教學理念太過傳統,學校雖然開設這門課程,但是卻沒有耗費人力和物力進行發展建設,教師則習慣性地認為想實現高效教學一定要詳細講解各類音樂技能,因此對聲樂作品展現出的美與人文性、情感性的相關因素全部忽略掉,在這樣的思想下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具有較高的難度,但是卻枯燥無聊,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隨之降低,在課上也不愿意主動和教師交流互動,在沒有積極學習態度的情況下大家在音樂方面的綜合素養要比其他學科弱得多。所以想改變目前低效教學的問題,教師一定要立刻轉換教學理念,降低對理論知識的重視程度,挖掘聲樂作品中隱藏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社會需求相結合,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從他們的興趣點入手,用多樣方式分析作品內涵,讓大家獲得直觀的情感體驗,從而發散思維,產生自己對不同類型音樂的獨特理解。
在提倡對全民進行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想要讓音樂學科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必須將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讓每名同學都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真正因為熱愛才去學習,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實現個性化發展,通過自己的理解去表達、創作音樂,與現代音樂藝術發展規律相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開始追求精神生活,因此對音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高要求則體現在綜合實力上,針對這一問題,學校與教師更應該著力培養大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效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只有教師意識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性,才能將聲樂作品的價值全部發揮出來,實現音樂教學的真正意義。
(二)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
多年來,高校音樂教師始終使用單方面講解理論的方式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比較機械化,死記硬背課上的知識,再通過聽老師的示范以模仿的形式演唱或演奏音樂作品,這種教與學的關系雖然能保證學生記住基礎知識,但是記住并不代表真正理解,大家一直沒有對音樂產生真正的興趣,因此自然無法形成正確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教師必須改變課堂沉悶的氣氛,對教學方法進行大膽創新、深度改革,激發學習積極性,增添師生互動,在融洽的課堂氣氛中自然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成功進行道德教育,從根本上提升大家的音樂綜合能力。
高校音樂課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音樂鑒賞,以往教師只是讓同學們聽音頻資料,然后用多媒體課件介紹作品細節,整個過程中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教學也不能達到理想效果,這樣一來剝奪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權力,與音樂藝術的本質規律不相符。因此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讓所有課上環節在互動中進行,師生通過交流的方式共同發現并解決問題,在有一定留白的情況下學生能夠去主動思考、探索,發揮出主觀能動性,產生強烈的個人情感體驗,產生積極的態度,也能在不斷發現音樂不同的美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制定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無論是哪一時期、哪一個學科的教學,評價都是整體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所謂教學評價是指教師對整堂課的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判斷,并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為他們進行診斷或是引導,總體來說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但是通過調查可知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忽視這一環節,長此以往學生在課上的情感不能得到釋放,對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這一評價體系可分為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兩個層面。
首先我們來分析評價標準的制定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無論是音樂知識還是技能全都是為情感體驗和感悟提供服務的,在日常教學的影響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產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所以在制定評價標準時也應該從感悟能力出發,對每名同學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衡量,但是一定要記住一點,在真正評價時要以鼓勵的語言為主,對他們的積極表現給予肯定的態度,而對一些因為個人原因沒能在課上與老師積極互動的學生也要給出鼓勵,以此增強全班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而在制定主體層面評價方法時需要使用多元化模式,因為傳統的評價體系雖然能保證客觀、準確性,但是卻因為學生數量過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也經常會有被遺漏的同學,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可以鼓勵大家自評、互評,這樣一來既能達到評價的目的也給學生提供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平臺,在此基礎上每個人都會就課上內容產生大量的感悟,獲得更加豐富的音樂方面的經驗,也可以準確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從整體上提升學習能力,實現提升文化素養的目標。
(四)組織多種教學實踐活動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合理利用這一特點,在課上組織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同學們在這一過程中能產生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增強對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力,從而通過自己的理解去創造,鍛煉思維能力。可是目前各個高校的音樂教育在這方面都存在不小的短板,學生因為沒有充足的實踐機會,因此也不能形成正確的實踐意識,因此即便在課內完全學會了老師講解的全部知識,也沒有真正施展的平臺,因此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壓抑情緒,所以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都受到不小的影響。所以教師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對活動類型和內容都進行豐富,同時還要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高等教育學校內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例如各類聲樂比賽、藝術社團、樂器演奏會等,在參與其中后學生不僅能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能產生愉悅的情緒和積極的態度,最后老師再將活動經驗算作課程考核的重要部分,起到激勵作用。
教師還可以將實踐活動的場景拓展到校外,合理利用學校已有資源,與文化、企業單位以及帶有藝術性質的演藝團體之間建立合作關系,借此機會給學生提供與社會接觸的機會,提前感受社會生活,為日后的就業做好準備,對現階段音樂行業的人才需求產生一定了解,結合自身情況提前制定下階段的發展目標,起到提升綜合素質的作用。同時在實踐過程中校方和教師必須把控每一個活動環節,進行嚴格的組織、協調,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活動環境,讓他們能對音樂產生更深層次的認知,降低對音樂的陌生和恐懼感,也能形成情感上共鳴,在具備深刻感悟后產生更加積極的態度,實現養成正確核心價值觀的目標。
結語:綜上所述,在目前國家對各級教育都進行大力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高校的音樂課程也要在教學上進行相應的創新,發揮出提升學生素養的最大功效。雖然改革后在音樂方面產生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依然有很多問題還沒被解決,因此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尤其是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強化的部分,所以當下高校的音樂教育需要以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主要目標,在教學理念、方法、評價以及實踐活動上都進行改革和創新,讓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真正理解音樂的內涵,從而產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充分滿足社會對當代學生的要求,為他們日后的成長與發展都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湯紅燕.音樂劇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黃河之聲,2018,21:109.
[2]姜麗.音樂與人文相結合:高校音樂教學的內涵化詮釋與應用[J].黃河之聲,2019,02:95.
[3]楊軍.對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幾點思考[J].藝術評鑒,2019,06:80-81.
[4]劉夢婷.淺析新媒體視閾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209-210.
[5]袁冬梅.高校音樂教學的審美取向價值分析[J].戲劇之家,2019,19:157-158.
[6]何淑杭.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與流行元素的結合路徑[J].北方音樂,2019,3914:130-131.
[7]安璐.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音樂教學優化路徑分析[J].黃河之聲,2019,10:75.
[8]靳琪慧.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途徑探索[J].當代音樂,2018,01:16-17.
作者簡介:
曾果果(1982年-),女,黑龍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民間音樂、戲曲研究。
基金項目:
本文系貴陽市財政支持貴陽學院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項目(項目編號:YY-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