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馬維平 李桂遠
摘要:運用PEST-SWOT模型,分析“民參軍”在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方面的優勢、劣勢以及機會和威脅。研究表明,“民參軍”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具有國家戰略支持、基礎產業發達、科研技術雄厚的優勢,但其發展也面臨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缺乏宣傳引導、經驗不足、思想觀念落后等威脅。基于此,提出“民參軍”的 SO、ST、WO、WT 戰略構想,為“民參軍”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PEST-SWOT模型;軍民融合;民參軍;可持續發展
當前,軍民融合已取得階段性進展。2015年1月4日,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正式上線運行,成為“民參軍”進一步深化的重要標志[1],“民參軍”正努力向產業鏈頂端沖刺,由一般配套產品向武器裝備總體、關鍵分系統邁進;全國部分省市已建立軍民融合產業基地,推進軍民融合效率,為優勢民企提供更多機遇[2]。然而,隨著軍民深度融合,部分民企參軍熱情卻有下降趨勢。軍民深度融合中,如何激勵民企參軍已成為新時代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課題。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軍民融合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全黨全國全軍積極響應,國內學者興起了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新高潮。當前軍民融合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介紹國外軍民融合相關經驗、軍民融合發展總體思路、推進軍民融合策略與方法以及軍民兩用產業融合與技術創新這4個方面[3]。李智毅等[4]對2017年以前國內軍民融合研究文獻計量分析結果顯示,國內研究熱點的高頻關鍵詞主要集中在“軍民融合”“軍轉民”“國防科技”“軍工企業”中;舒本耀等[5]利用SWOT模型對“民參軍”進行戰略分析和策略選擇并提出意見建議;郭葉波[6]分析了“民參軍”的歷史背景、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鄧冰武[7]對“民參軍”過程中的民企融資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出民企面臨資金困難的原因,并提出融資建議;杜茂榮[8]分析了“民參軍”的機遇與挑戰,根據軍工特點和市場規律提出了解決辦法。
綜上所述,“民參軍”領域研究目前大多都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從宏觀與中觀兩個層面展開研究[3]。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檢索“SWOT”和“民參軍”關鍵詞,僅有1篇期刊論文,目前暫未有人通過PEST-SWOT模型對“民參軍”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因此,本文為“民參軍”的研究增添了一種重要的分析研究方法,彌補當前“民參軍”問題研究方法的不足。
2 PEST-SWOT分析法
PEST(Politics-Economy-Society-Technology)分析法原指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方面影響一切行業和企業的各種宏觀因素[9]。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法,是常用的戰略分析和規劃工具,通過分析目標內部的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威脅,可以為其提供直觀和科學的戰略決策依據和結論,從而制定發展計劃[10]。PESTSWOT模型是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因素嵌入SWOT分析中。近年來,國內有學者在SWOT模型中嵌入PEST分析方法,用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研究[9]、城市物流發展研究[11]、旅游合作對策研究[12]等;國外也有學者將SWOT分析用于文化比較、價值觀分析[13]等研究中。
3“民參軍”的PEST-SWOT模型分析
3.1 優勢分析(Strengths)
第一,在政治環境方面(PS)。政府大力支持民企參軍,制定了很多優待政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軍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和《國防科工局關于印發<軍品免征增值稅實施辦法>的通知》中規定“納稅人銷售武器裝備以及為武器裝備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等免征增值稅”。根據政策,參軍民企可以享受減免稅的政策優惠,如向軍方提供列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目錄的裝備享受免增值稅。
第二,在經濟環境方面(ES)。民企占國民經濟總值的比重逐年攀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很多民企已經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科技水平。這些民企裝備先進、配套協作能力強,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參與軍工科研與生產任務競爭,比較優勢非常明顯[5]。
第三,在社會環境方面(SS)。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不斷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在一些省份和地區,民營經濟已成為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例如,廣東民營經濟從1978年起步,到現在貢獻了全省5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和稅收、60%以上的投資、75%以上的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95%以上的市場主體[14];在溫州,民營經濟貢獻90%的稅收、92%的工業增加值、95%的外貿出口、93%的就業人員和99%的企業數量[15]。
第四,在科技環境方面(TS)。民企人力資源豐富,技術創新能力強。民企有著靈活的用人制度和適合市場經濟的激勵機制,能夠吸引大量優秀的人才。在競爭市場的壓力下,民企也越來越重視技術研發。目前,一批民企科研院所在承擔國防科研任務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提供了衛星、飛機、艦艇、信息系統、海洋測試等相關領域的科研和關鍵基礎產品的配套,推動了“產學研”結合,表現出了較強的創新潛力[5]。同時,民企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科技活動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3.2 劣勢分析(Weaknesses)
第一,在政治環境方面(PW)。民企缺乏“參軍”經驗。部分民企對國家政策的把握不夠精準,沒有充分認識到裝備建設復雜程度高、技術難度大、研制周期長等特點,誤認為“民參軍”政策利好、步驟簡單、利潤高,在獲取軍方項目信息后,盲目的參與裝備建設任務,導致軍品市場魚龍混雜,影響了裝備建設的質量效益[16]。
第二,在經濟環境方面(EW)。民企參軍過程中易面臨融資困難[7]。“民參軍”中民企多屬中小企業,規模小、風險高、可抵押資產不足,很難在股票市場和債券上獲得高效優質的資金,商業銀行對民企惜貸嚴重且貸款利率高。“民參軍”初始,獲取訂單困難且采購量較小,軍工企業或部隊收貨后,貨款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審批才能劃出,如不能及時補充資金,民企就無法從事其他項目的生產。
第三,在社會環境方面(SW)。各地對民企參軍缺乏社會宣傳引導,人們對民企參軍缺乏基本認識,民企對參軍意義認識不足,對員工也缺乏相關宣傳教育,只是簡單地追求利潤,把軍隊當成普通客戶,思想不夠重視。有研究機構采用概率抽樣方法抽取市民、參軍民企員工180人進行了“民參軍”的認知度調查,發現大多數人員對“民參軍”的重要性了解程度較低,僅僅存在于“稍微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這一水平,對于“民參軍”重要性比較了解及以上水平的人員占比不足11%,受調查人員對“民參軍”的了解程度見表2。
第四,在科技環境方面(TW)。武器裝備作為軍工輸出的特殊商品,具有壟斷生產、定向銷售、技術復雜、研制難度大、質量標準高等固有屬性,這決定了軍工市場的體量相對小、計劃控制嚴、需求變化大、采購周期長、利潤回報慢等諸多特點。民企長期遠離軍工環境,基礎相對薄弱,產品相對單一,加之管理相對松散,缺乏競爭經驗,面對強大對手難免盲人摸象,舉步維艱[8]。同時,民企科學技術大而不強、多而不精,在基礎學科研究和軍工領域更是如此,很多核心科技諸如發動機、芯片等仍被西方強國壟斷。
3.3 機會分析(Opportunities)
第一,在政治環境方面(PO)。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快戰略部署和軍民融合改革,謀求技術對抗優勢地位的國際競爭加劇。美國高調推出“國防創新倡議”和“第三次抵消戰略”;俄羅斯成立國防高級研究基金,借鑒美國DARPA創新模式,整合國家科技力量激發顛覆性創新;日本也于近期組建了日本版的DARPA,并創設專門基金用于支持先進軍事技術發展[17]。我國于2017年1月22日成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習總書記也在十九大報告中將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確立為國家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進一步明確了這一戰略在國家頂層設計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在經濟環境方面(EO)。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對外出口貿易穩步增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消費能力增強,很多軍民通用裝備如巡邏車、越野車等不但為軍隊服務,而且在民用領域也有很大的市場,有些裝備甚至出口到國外。同時,國家大力支持軍隊發展,國防經費連年增加,部隊在地方采購額也逐年攀升。近5年我國居民收入、支出以及國防支出相關數據如表3所示。
第三,在社會環境方面(SO)。2017年,習總書記在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全體會議中強調,要優化軍民融合發展的制度環境,堅決拆壁壘、破堅冰、去門檻,加快調整完善市場準入制度,不斷營造公平環境,推行競爭性采購,引導國有軍工企業有序開放,提高民口民企參與競爭的比例[18]。
第四,在科技環境方面(TO)。2008年12月,中央決定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有重點地引進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這些人往往帶著發達國家最先進的技術經驗,在民用科技創新、技術突破、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民企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力。同時,軍工科研投入大量經費,軍工科技較之以往有了質的突破,這些科技對參軍民企起了很大的引導作用。科研人員全時當量與經費支出情況如圖1所示。
3.4 威脅分析(Threats)
第一,在政治環境方面(PT)。目前,我國軍民融合仍處于初級階段。在宏觀層面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民企參軍的政策和文件,然而具體到“民參軍”實施層面上的法律法規不完善、不配套、不健全,如缺乏“國防知識產權保護法”,民企在遇到知識產權糾紛時,因調查取證難、維權成本高,擔心贏了官司輸了軍品市場等原因敢怒不敢言;各地退稅標準不一,同是生產軍品的民企,有的享受增值稅優惠,有的卻沒有;有的先征后返,有的則直接免稅,為稅收優惠“人情操作”留下隱患。這些限制因素使得很多鼓勵性政策就像鏡中花水中月一樣,看得見卻摸不著,極大地影響了民企參軍的積極性。
第二,在經濟環境方面(ET)。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貿易戰爭,遏制我國經濟發展,通過加征關稅、減少進口等手段,制裁中興、華為等民企,使得出口減少、效益降低,很多企業瀕臨破產,在“民參軍”問題上,一些民企開始持觀望態度。
第三,在社會環境方面(ST)。“民參軍”面臨思想觀念滯后的制約。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相當一部分部門和人員對“民參軍”心存疑慮,認為民企存在不穩定不可靠、保密意識不強、不好管理等問題;民企的進入,與原有軍工企業爭任務、爭經費,使得軍工企業受到沖擊,這些滯后的思想觀念將影響到“民參軍”的進程和相應政策的落實[5]。
第四,在科技環境方面(TT)。美國等西方國家運用限制核心關鍵技術出口、威脅和遣返科研人員等手段制裁民企,民企研發面臨惡劣的國際環境,引進、收購國外先進技術經費支出近年來首次出現下跌。同時,信息化條件下的國防科技項目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參軍民企隨時面臨著競爭失敗而退出“民參軍”領域的風險,給參軍民企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工業企業引進國外技術經費支出情況如圖2所示。
綜上所述,“民參軍”在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與機會,也有一定的劣勢和威脅,“民參軍”的PEST-SWOT復合式矩陣模型分析如表4所示。
4“民參軍”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分析
4.1優勢機會(SO)分析
利用機會,發揮優勢。抓住當前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依托國家戰略和各地政府相關規劃和免稅等政策,不僅將科技成果轉換為實際應用,將創新轉化為生產力,而且引入民企文化特質,加速軍地的文化融合。同時,利用民企和高校的學術研究成果,充分將軍工產品需求和民企生產相結合,加快軍民融合示范區建設。
4.2劣勢機會(WO)分析
利用機會,克服劣勢。一方面,根據國家政策、民企自身情況以及當前軍品市場形勢,進行精準的戰略分析,對是否參軍、參軍“干什么”、先進技術“用在哪”應進行理性選擇,同時,努力提高企業生產軍品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盡早地掌握影響裝備發展的核心技術;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調動民企參軍的積極性,在國家政策規定的范圍內,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作為,充當好“服務員”的角色,減少參軍民企貸款融資限制。
4.3優勢威脅(ST)分析
克服威脅,發揮優勢。國家層面上,利用各種力量優化國際環境,同時應完善好體制機制,加強法規制度建設,統籌兼顧“參軍”各方的利益訴求,創建開放式武器裝備建設新格局,合理運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激勵機制,在保留傳統軍工企業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參軍民企在重點建設領域(太空、海洋、網絡)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安全領域的積極作用。民企也應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放眼長遠,不要緊盯眼前利益,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及時更新技術人才,提升科技水平。
4.4劣勢威脅(WT)分析
規避威脅,減輕劣勢。強化軍民信息交流體系建設,破解信息壁壘,建立完善暢通規范的信息發布制度,促進軍用、民用技術形成良性互動,實現資源雙向優化配置。民企應不等不靠,積極拓寬溝通渠道,一方面,通過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及時獲取裝備采購需求信息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設立的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正確地傳遞企業、技術和產品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做好員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確“參軍”的重大戰略意義,組織學習軍品生產的制度規定,樹立強烈的國防安全意識和保密意識,重要崗位人員必須要經過軍民雙方的考核方能上崗。
“民參軍”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分析如圖3所示。
5結語
運用PEST-SWOT模型,對“民參軍”的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目前,“民參軍”具有國家戰略支持、基礎產業發達、科研力量雄厚、技術水平領先的較大優勢,但也存在劣勢,如“民參軍”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信息交流機制不健全、“民參軍”缺乏宣傳引導、經驗不足、科技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等。除此之外,民企還面臨著西方強國的技術制裁和出口限制、國內競爭激烈、思想觀念滯后等困難。通過對“民參軍”發展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進行綜合分析,進行戰略選擇并提出建設性對策,為“民參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畢京京,肖冬松.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6[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6.
[2]譚清美,武翠, Zhaoli SONG.軍民深度融合中民企“參軍”的路徑優化——基于交易費用經濟學視閾[J].科學管理研究,2019,37(3):97-102.
[3]袁芳,鄭彥寧,鄭佳.軍民融合微觀研究新視角——從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解讀軍民融合現狀[J].情報工程,2017,3(4):23-31.
[4]李智毅,等.我國軍民融合研究文獻計量分析報告(2017)[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8.
[5]舒本耀,蘇圓.“民參軍”的戰略SWOT分析與策略選擇[J].中國軍轉民,2007(4):29-31.
[6]郭葉波.我國民參軍的基礎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16(24):77-79.
[7]鄧冰武.“民參軍”中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6):60-61.
[8]杜茂榮.“民參軍”的機遇與挑戰[N].解放軍報,2019-03-02(5).
[9]鄭爐青,趙永明,王黎明,等.基于PESTSWOT模型的民建公營模式醫院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8,38(11):72-74.
[10]宋建曉,賀亞萍,黃森慰.基于SWOTPEST模型的福建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戰略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148-153.
[11]白杰,莊艷玲.基于SWOT-PEST模型的天津物流業發展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9(7):100-101.
[12]王珊,李金鍇.基于PEST-SWOT分析法的內蒙古與蒙古國旅游合作對策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7,31(09):195-200. MPHASHALE. Folktales reveal the cultural values of the community:A SWOT Analysis[J]. Anthropologi st,2015,19(1):295-302.
[13]中國新聞網.政企合力 廣東民營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EB/OL].http://finance. chinanews.com/m/cj/2019/09-17/8957881. shtml,2019-09-17.
[14]溫州商報.溫州民營經濟“有質量有分量”發展[EB/OL].http://api.wzsee.com/wap/?act=s how&id=295997,2019-11-05.
[15]李曉松,周靜,王麗華.基于SWOT定量法的軍民信息交流機制建設研究[J].裝備學院學報,2016,27(3):44-49.
[16] 舒本耀,等.民企參軍:促進與探索[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
[17]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習近平強軍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9.
(作者單位:王飛、李桂遠,陸軍軍事交通學院學員五大隊研究生隊;馬維平,陸軍軍事交通學院 投送裝備保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