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波
摘要:在全國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全國各地的旅游業也在蓬勃發展。而我省的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革命老區的走訪,對愛國主義思想的號召,我省的紅色旅游業也在日漸繁盛。而紅色旅游業的開發勢必會面臨一些問題,本文將從我省紅色文化資源在開發中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保護展開探討。
關鍵詞:概念;資金;知識產權;技術;品牌打造;人才培養;創新
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指的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我國成立之后,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的這段時期內,我國共產黨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帶領下,經歷的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一系列歷史事件發生的紀念地和紀念物品所展示出的革命精神。紅色文化資源這由三個部分形成的一個復合概念,其代表特征就是紅色旅游業的開發[1]。而隨著紅色旅游業在全國范圍的興起,我省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各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各自特征和代表意義,其中又因遵義市的資源極其豐富、壟斷性強等特點,成為我省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翹楚。
一、我省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情況
紅色資源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的活動和特定的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所產生的一種文化現象,具有極強的時間性、地域性和壟斷性和不可再生性。自我黨成立至新中國建設過程中,我省作為黨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僅革命遺址便有1465處,這一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為我省的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同時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提出了挑戰。
(一)對紅色資源保護工作缺乏政策和資金支持
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工作需要從政府的角度出發,進行政策上面的扶持和資金方面的支持。我省的紅色資源非常之豐富,但是由于政策扶持的缺失,以及資金投入的匱乏,而資金的缺乏必然導致保護技術的不到位,導致許多遺址出現年久失修,幾近損毀的狀況;加之旅游業的開發,配套設施沒有及時跟上,對革命遺址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壞。我省許多的紅色資源遍布失散與民間,加之交通便利度不高,人民認識程度不足,保護相關政策的缺乏,導致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和保護工作產生了阻礙[2]。而這些遺址見證了我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所以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需要我們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缺乏
“遵義會議放光芒”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在茅臺鎮就曾經出現過某酒廠以弘揚革命精神為理由,向國家工商總局提出申請“遵義會議”的酒類商標。雖然這件事情在遵義市工商局的異議下被否決了,但是類似事件層出不窮,對我省的紅色文化資源知識產權的保護已經產生了強烈的迫切需求,保護我省獨特的知識產權這項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二、保護我省紅色資源的幾點意見
(一)強化資源保護的意識
由于紅色文化資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所以在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資源的保護意識。政府的工作應該深入到群眾中,對生活在革命老區的群眾普及紅色資源對我黨的重要性,以及保護紅色資源,有利于紅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對當地的經濟發展也是一個良性的促進[3]。
(二)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對于我省紅色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政府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增加對文化資源的立法和保護性政策的實施,有利于民間對紅色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工作的進行,做到在保護工作推進時,有法可依。同時,加大保護工作專項資金的投入,引進先進的文物保護技術,對于我省革命遺址和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傳承可以起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三)專門人才的引進
我省從事紅色資源開發和保護的工作隊伍中,缺乏具有專業的紅色旅游開發和文物保護專業性人才。在這一方面,我省以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優勢,以政府引進人才的政策為依托,從全國各地吸引優秀專業性人才從科學的角度來進行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工作,不但可以提高我省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效率,同時也為紅色資源在我省經濟發展中保持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助力。
(四)以品牌文化促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紅色旅游產業的開發。在旅游業開發的過程中,通過打造“紅色品牌”,加強對游客的紅色意識的宣傳,不但可以加深對我黨政治性的認識,確認我黨在中國不可撼動之地位,同時品牌意識的深入人心,有利于促進圍繞紅色文化資源主題所衍生的周邊產業的發展,例如紅色文化主體客棧,文化衫的銷售等。這一舉措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多元化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五)開發和保護手段的創新
創新作為各行各業都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也是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的必要手段。將創新的概念應用到對我省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中,可以具體表現為結合先進的技術,對歷史事件或者革命遺址進行還原,通過3D、VR等手段生動的展示在游客面前[4]。不但很好地為游客生動地展示了我省獨特的文化資源,以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到了我黨開山劈石創下的豐功偉業,也對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進行了保護。還可以通過網絡新媒體的形式,廣泛宣傳紅色文化,增加我省紅色資源的知名度,促進紅色旅游品牌的建立。
三、結束語
紅色文化產業作為我黨一項重要的政治工程,其作用在于有利于鞏固我黨的執政地位,并且弘揚民族復興的偉大精神,對于響應新課標要求的對于中小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也有關聯和促進作用。同時,對于革命地區來說,紅色文化資源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中一項因地制宜的有效手段,而對于該項資源的保護措施又是確保當地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以及催生周邊產業,使當地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有力保障。重視對我省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和保護,對我省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渠長根, 聞潔璐. 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綜述[J].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042(002):178-187.
[2]李曉蓉. 貴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及法律保護對策[J]. 考試周刊, 2016, 000(047):15-16.
[3]禹玉環. 論遵義市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性開發[J]. 旅游縱覽月刊, 2012(12):62-63.
[4]楊洋, 周顯娉, 劉光琴,等. 貴州省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現狀與保護對策探析[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8, 002(027):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