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摘 要: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戰略要求”,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及各省市級市場監督管理局會組織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在該項工作中,抽樣工作是抽檢工作的開端,關系著后續檢驗工作的開展以及核查處置的順利進行。在抽樣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本文對抽樣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食品安全監督抽樣;抽樣過程;問題及對策
1 抽樣過程容易出現的問題
1.1 違背抽樣原則要求
1.1.1 不滿足隨機性要求
按照《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規定,抽樣時需隨機選取抽樣對象、隨機確定抽樣人員,即“雙隨機”原則。但是在實際抽樣過程中,由于某些區域滿足條件的被抽樣單位較少、或者相隔較遠,或者抽樣人員較少,安排欠妥,會出現抽樣人員在同一家被抽樣單位超額抽樣,或者固定的兩個抽樣人員在固定的場所長期抽樣的情況。同時還要注意所抽的樣品是抽樣單位隨機選擇的,而不是由生產企業或者被抽樣單位特意提供的。
1.1.2 不滿足程序性要求
按照相關規定,在抽樣時需要向被抽樣單位說明來意、出示證件,有些被抽檢單位因與被抽樣單位人員相識,或者存在僥幸心理,認為這一個步驟并無實質意義,進行省略。同時在程序交接上存在問題,比如不滿足不少于兩個抽樣人員進行抽樣,或者手續不全、未進行交叉相互確認、沒有交付記錄等。
1.1.3 不滿足均勻性要求
抽樣取樣時,未按照規范的取樣流程進行,比如抽取固體樣品時未采取四分法、大包裝液體未先混勻再分裝,所抽取的樣品代表性不強,容易造成后期檢驗過程中平行樣品或者復查樣品結果差異。
1.1.4 不滿足無菌采樣
涉及微生物指標時,固體需用采用無菌采樣器具進行采樣,液體需采用無菌攪拌棒對液體進行攪拌混勻,如未按照規定進行,則容易造成樣品污染,無法判定是樣品本身存在微生物污染,還是由于采用過程的不規范污染導致,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1.2 不滿足抽樣方案的要求
在抽樣時,所抽樣品類別錯誤,抽取抽樣計劃范圍外的樣品,或者抽樣數量不能滿足方案要求,不能滿足初檢復檢要求,導致無效抽樣。出現抽樣類別錯誤的原因可能是抽樣人員對樣品分類錯誤,或者對抽樣計劃理解錯誤,導致類別錯誤。而抽樣數量不能滿足檢驗要求,在農產品樣品抽檢中比較多,如農產品樣品需要可食部分滿足檢驗需求,在抽樣過程中可能沒考慮到這個因素,僅僅是整體重量滿足。或者是微生物需要采取五樣法檢驗,在抽樣過程中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
1.3 其他問題
1.3.1 抽樣單填寫錯誤
抽樣單涉及的內容比較多,信息量略大,比較容易出現錯誤。如基本信息填寫錯誤,常見的主要是多字、少字,主要出現在標稱生產企業名稱、標稱生產企業地址、樣品名稱等;另外還有抽樣單未由2個抽樣人員簽字確認、被抽樣單位沒有確認;抽樣單杠改后未進行有效簽字蓋章確認。抽樣單相當于一個樣品的名片,必須保證其準確。如果生產省份、或者被抽樣省份錯誤,容易影響核查處置,生產企業名稱錯誤,容易影響公告、企業抽檢數據統計等。
1.3.2 封條問題
封條上未進行2人簽字確認或者被抽樣單位人員確認簽字;封條破損,未采取有效的防拆封措施。
1.3.3 運輸問題
保存樣品的運輸條件不滿要求足,如樣品需要冷藏或者冷凍,但是由于運輸設備不齊全、天氣炎熱等原因,導致樣品腐敗,對檢驗項目造成一定影響,比如微生物項目;或者樣品運輸不滿足實效性,未在有效的時間內送達。
2 應對措施
2.1 理論上武裝
需熟知《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的要求,以及其他相關標準、法規的要求,保障抽樣過程的合規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應該在抽樣工作開展前,對抽樣人員進行抽檢方案、抽檢計劃、相關標準、法律法規與生產許可規范等的培訓,并做好相應的培訓記錄,考核培訓效果。對紀律要求和規范也需進行培訓,并提出相關的要求。
2.2 實踐上重視
在嚴格履行抽樣程序的同時,需要對抽樣過程中有特殊要求的物品,采取特殊的抽樣方式、存儲方式、運輸方式;需要滿足抽樣過程的時限要求,比如送樣時限要求,申請復檢時限要求,核查處置時限要求等;抽樣文書填寫應規范、完整,做到有據可依,可溯源性強;應支付購樣費用,對于當時未支付的費用,應該出具檢驗樣品購置費用告知書。
2.3 人員上監督
在抽樣過程中,抽檢監督管理部門需加強對抽樣人員的培訓、監督管理,同時抽樣人員之間需相互監督彼此抽樣操作的規范性、合規性,對抽樣信息、相關文書、單據填寫進行雙重核實,確保抽樣方式正確。
綜上所述,在食品抽樣過程中,相關人員需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的要求,避免由于程序性錯誤等,導致無效抽樣,進而導致無法納入抽樣統計或者引起檢驗結果爭議,甚至敗訴。這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同時損害相關部門的公信力。正確的抽樣有助于食品安全抽檢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食品信息的準確性、可追溯性,保障檢驗結果的可靠性,有利于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