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生
(菏澤醫學??茖W校,山東 菏澤 274030)
臨床教學是醫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確保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手段。目前,在醫學教育領域常用的臨床教學方法有講授法、PBL、CBL、TBL、模擬教學法、示范演示法、操作訓練法等[1]。不同教學方法各有所長,也有各自的局限。在臨床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學科特色及授課內容,針對不同授課對象,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筆者在學習和實踐各種教學方法時,認為這些方法在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和職業素質培養方面雖有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不足。為此,筆者在帶教高職口腔醫學專業實習生過程中,逐步探索一種新的、以實習生—患者家屬溝通為基礎的臨床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從我校實習醫院中選擇條件較好的8所醫院,總共有我校2016級口腔醫學專業實習生72人,隨機將其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6人。其中,實驗組男生12人,女生24人;對照組男生13人,女生23人。兩組實習生性別、年齡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1)在口腔科門診,首先確定待診患者的接待實習生(即將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的實習生),由帶教教師指定或學生自己協商確定均可。
(2)由接待實習生將患者家屬安排到等候區,將患者引入診室。在安排時注意觀察患者家屬的情況,如年齡、氣質、相貌等,為以后的溝通做好心理準備。
(3)由帶教教師完成問病史、檢查、診斷等步驟,并向患者說明治療方案、就診次數、大體費用等。在此過程中接待實習生認真聽、認真看,同時思考如何給患者家屬講解。
(4)患者開始治療后,接待實習生便可出診室,在等候區與患者家屬交流。如果對患者所患疾病不熟悉,可用5~10分鐘進行看書準備。主要向患者家屬講解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預防及治療后注意事項等方面知識。由于患者家屬絕大多數不了解醫學知識,講解時應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盡量少用醫學術語?;颊呒覍偃粲幸蓡?,可向學生提出,由學生負責解答。溝通時間視情況而定,但為了保證效果,不能少于5分鐘。為防止學生講錯,造成糾紛和不良后果,可安排一名帶教教師在場,起補充、監督和把關作用。
(5)一天的實習結束前15分鐘,帶教教師和學生坐在一起,分享和患者家屬溝通的經驗,指出學生的不足,幫助學生提高理論水平與溝通能力。
實習小組組長要排好班,安排學生輪流與患者家屬溝通,一名學生至少每天溝通一次。一個科室(口腔內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復等)實習結束時,帶教教師要按照每位學生溝通表現打分,作為學生實習成績的一部分。
對于設計學生與患者家屬溝通,而不是與患者溝通,有以下幾點考慮:(1)與患者的溝通因涉及治療、法律規定,應由帶教教師進行;(2)患者要接受治療,沒時間與學生溝通;(3)患者家屬在等待期間有時間與學生溝通,溝通內容也能傳遞給患者;(4)有些內容不宜同患者講,如口腔白斑的癌變問題,以免加重患者的精神負擔,但可以與患者家屬講,讓患者家屬在平時注意監督、提醒患者。
在新教學方法實施之前,先召開帶教教師培訓會議,向教師講明本教學方法如何實施。實驗組采用以實習生—患者家屬溝通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對照組則無溝通安排。研究期限為一年,即從實習開始到實習結束。
新教學方法的評價以實習結束時畢業理論考試成績(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3門課程,滿分150分)為對比評價標準,此外,對實驗組進行針對新教學方法的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6份,回收36份,回收率100.0%。以座談會方式,聽取參與教師對本教學方法的評價。
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性檢驗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畢業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分)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畢業理論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實驗組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水平更高。

表2 實驗組問卷調查結果[n(%)]
通過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從“有助于掌握理論知識”“有助于培養表達能力”等5個方面,了解實驗組對新教學方法的評價。從表2可以看出,新教學方法得到了實驗組絕大多數學生的認同和好評,僅個別學生持不確定或不認同態度。
在帶教教師座談會上,參與教師對新教學方法均表示認可,并提出了一些關于實施的注意事項。
3.1.1 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理論知識 以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費曼的姓氏命名的費曼學習法,又稱費曼學習技巧,其核心理念是以教促學,即把自己正在學的東西教給其他人,并且千方百計地讓其他人學會[2]。費曼學習法有四個基本步驟:一是選擇一個你要學習的概念和技能并進行學習;二是將此概念和技能講授給他人,使他人聽懂;三是發現講授過程中的難點,繼續學習,進一步充分理解;四是進一步審查,并用簡化的語言表述,講授給他人。費曼學習法的優勢是學習效率高,便于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與應用。費曼曾說:“要是不能把一個科學概念講得讓一個大學新生聽懂,那就說明我自己對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如果真正理解了某知識點,就一定能找到現實中簡單、恰當的例子來說明這個知識點。”[3]以實習生—患者家屬溝通為基礎的教學中,學生給患者家屬講解疾病知識,并讓患者家屬聽懂,正是運用了費曼學習法。因此,此方法對教師而言是一種教學方法,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學生經過幾次講解以后,特別是將同一種疾病講解幾遍以后,對該病相關理論知識記憶更深。
3.1.2 有助于培養學生職業素質 醫學人才培養有自己的特色。醫學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雙重屬性,醫生是與人打交道的職業,醫學人才需要具備較強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由于疾病的復雜性,醫學專業分科很細,醫生在對待患者時又要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全面考慮,所以在醫學領域,團隊協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些職業素質的培養,目前在醫學類高職院校仍存在不足[4-5]。
以實習生—患者家屬溝通為基礎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與患者家屬面對面溝通,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增強職業意識和責任感。同時患者家屬來自社會各階層,從事不同職業,學生與其溝通,能增加社會經驗,促進從實習醫師向醫師角色轉變。
3.1.3 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學生以醫生身份講授知識,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壓力和動力,學生要想講得好,就要事先主動學習,不僅要對所講內容相當熟悉,還要以流暢的語言來呈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變被動吸收為主動創造,不僅成為學習主體,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1.4 有助于增強學生責任感 由于醫療活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關乎患者健康,學生講解的內容要對患者及其家屬負責,因此講解時要謹慎、認真,要有高度的責任心。
3.1.5 有助于開展口腔健康教育 學生與患者家屬溝通的過程,也是向群眾普及口腔醫學知識、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的過程。通過本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使學生逐步樹立“以健康為中心”的觀念。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自我保護及維權意識增強,患者不愿作為臨床教學對象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颊卟辉敢馀c實習醫生打交道,導致實習醫生醫患溝通機會大大減少,醫患溝通能力難以培養和提高。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要轉變思路,從以往的以患者為中心轉變為患者與患者家屬并重。患者家屬有較多的時間,并且愿意與實習醫生溝通。本教學方法為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及其他職業素質與理論知識學習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可將本教學方法作為一種實習制度固定下來。
在目前常用的臨床教學方法中,雖然有一些教學方法如CBL、TBL等,也能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6-7],但這種討論一般局限于生生、師生之間,并沒有真正地面對患者及其家屬,因此,培養效果欠佳。以實習生—患者家屬溝通為基礎的教學中,學生直接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其效果優于 CBL、TBL。
在與患者家屬溝通時,實習生應事先復習理論知識,早做準備;性格內向的實習生,可在平時多進行有關溝通的模擬練習,以免面對患者家屬時出現溝通困難情況;當實習生與患者家屬溝通出現突發情況時,如患者家屬拒絕溝通、吵架等,帶教教師要及時介入,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