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整個班級學生的主心骨,班主任的一舉一動,學生們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都會隨時模仿;班主任是一份復雜的工作,每個班主任都希望自己擁有三頭六臂,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怎樣做一個淡定班主任,是值得我們每個班主任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班級管理;重視;創新;放手
自從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起,就和孩子們結下了不解之緣,時至今日,已有25個年頭。25年來的時光靜靜流淌,流淌著我對教育的深情、對孩子們的摯愛,也沉淀著為人之師的思考。一路跋涉一路風景。風景中有故事,故事中有反思,反思中有感悟,我的感悟就是:當班主任只要左手能牽住情感,右手能握住方法,不論走多遠都不會迷路,不論走多久都不孤獨。
一、 開學第一個月貴在“重視”
每年開學,我們都會接手一個新的班集體,如果用10分來評定我這一學年的工作用力度,我會把5分甚至是6分,都用在開學的第一個月。在我看來,開學的第一個月,就是一場“習慣養成”的戰爭,打響了,打好了,后面的工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在第一個月,對于班級的大小事務,我一路緊跟、嚴加看管,從上課紀律,寫字姿勢、課間秩序,路隊習慣,用餐文明,家校溝通,滴水不漏。用一個月的不淡定,換來一學年的淡定,更能換來我們的靜待花開,何樂而不為呢!
去年我帶的二年三班,整整一個學年,40多個周,我們班的衛生沒有扣一分,這件事聽起來簡單,但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去臨沂參加了為期一周科技會,周一回來去看常規公示,我們班仍然滿分,當時別的老師就說,看見咱們班每周常規成績好,我一直以為是你天天跟在他們屁股后面抓得嚴,結果你不在,他們也很棒,你是怎么做到的?說實話,其實很簡單,我的法寶就是重視開學第一個月的習慣養成。如果沒有抓住這個時機,等到后面再想讓他們立規矩,改習慣,那可就變成了一件特別困難的事兒!
二、 開學第一個月貴在“創新”
我常常思考:一個好的班級到底應該是哪里好?我的孩子上學,我希望他遇到什么樣的班主任呢?我想,我們作為班主任,除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規矩,更要讓孩子們在我們的引導下“成長”,不單單是生理上的成長,更是心理上的成熟和生活上的獨立。所以我想說,我們的教育必須與生活緊密接軌。因此,根據學生的學情,我設計了適合孩子們的一系列的活動,我自己給它起名叫“生活系列實踐活動”,沒有完全成型,仍然在實踐中,但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開展“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動
每每聽到孩子們說,老師,爸爸媽媽忘給我帶課本了,老師,爸爸媽媽沒給我帶飯費,老師,爸爸媽媽沒給我簽名……心里就會莫名的一痛,什么時候才能讓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呢?對于一個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在家里爸爸媽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里怕跌著的幸福時光,在學校里卻要學會整理書包、整理桌箱、掃地、擦桌子、擺桌椅……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自理能力,我就采用錄制小視頻的形式,讓幾個平時自理能力非常棒的同學,把自己在家里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收拾自己的書桌,怎樣準備自己的上學用品,怎樣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拍成一個個小視頻,讓孩子們觀看學習,一個周學習一樣自理能力。兩個月后,班級開展“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動,讓每個孩子都在這個活動中學習到自己所用的東西。
我給孩子在校的每個月設立一個主題月,比如:美食月——嘗嘗我的拿手菜。這是我設定的十月份的班級生活實踐活動。一共兩次,第一次是涼拌菜,第二次是炒菜。我像他們這么大的時候,早就會做飯了。可是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起床吃飯,上學、放學、洗漱、睡覺,我覺得他們的生活缺少點兒什么,仔細想來,他們每天最重要的事兒就是上學。我想給他們個契機,讓孩子們停下匆忙的腳步,學會生活。每次實踐之后,有的家長甚至把孩子制作美食的過程拍攝下來并帶到學校,那我就用多媒體設備放給大家看,討論討論,哪個地方可以改進,大家還可以和制作者互動交流,讓孩子們的生活盡量多一點“生活味兒”!
(二)創建“小老師課堂”
每年的開學初的第一堂課,我就通過提前暗訪其他老師,觀察、傾聽孩子的自我介紹,確定小老師的基本人選,在后面的幾堂課中,重點提問,鍛煉他的表達能力,再通過用簡單的問題讓他來講解,給他上臺當老師的自信心,慢慢地小老師由一個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再后來,每堂課,學生出現的問題,由小老師分類解決,一個小老師負責一個類型,慢慢的,孩子們都踴躍加入當小老師的隊伍中來。當小老師的同學,在晚上回家籌備講解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自學過程,我也做過跟蹤調查,當過小老師的孩子,對于自己講解的這部分知識,準確率基本上都是百分之百。
(三)開展“我的地盤我做主”活動
首先,從尋找自己的地盤開始:在班會課上,讓孩子們暢所欲言,把自己在以前班級工作中的感受真實地表達出來,在交流的基礎上形成共識,使學生們懂得了要管理好一個地盤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必須明白管理這個地盤的要求,然后要想辦法盡力做好。
其次,定好自己的管理標準:有了自己的地盤后,學生工作的積極性都非常高。但是不久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有幾位學生想換地盤。有的學生認為管理地盤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根據學生的新情況,我在全班上了一節“如何管好自己的地盤”的專題教育課,學生們針對自己和別人在管理自己地盤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互相出主意,想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法。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地盤,我設計了一張地盤安排表,表上詳細寫著每個地盤責任人及其職責,并張貼在教室里。經過重新調整,學生們明確了自己的地盤要求和管理方法,工作的積極性和管理質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 在學生管理方面要大膽放手
班主任是一份復雜而鬧心的工作,就拿衛生來說吧,從室外到室內,從地面到窗臺,拖地、關窗戶、檫黑板,面面俱到,每天都要叮囑好多遍,即便如此,預備鈴響了地還沒掃完、放學了窗戶還未關的事時有發生,特別是作為托管教室,今天剛把地拖得干干凈凈,第二天早晨來一看,地面上黏糊糊、黑乎乎的一大片,還踩得到處都是,桌箱里小碎紙片、小紙球滿滿的,桌面上紅的綠的黃的黑的彩筆、鉛筆畫的滿滿當當,我天天忙得像個陀螺,不斷地監督、催促,學生每天早晨一來都是怨聲載道,老師和學生都非常不開心。自從開展了“我的地盤我做主”之后,人人有崗位,人人明任務、知責任,我的督促少了,孩子們也不抱怨了,教室衛生明顯有了很大的進步。
(一)尋找崗位
首先,在班級里開展“尋找小崗位”的活動。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會做的、喜歡做的工作說出來,老師統籌安排。例如:早晨中午下午掃地誰掃哪一行都是固定的,一人專門負責倒垃圾,窗臺、書架、后柜等等都分配到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必須明白這個崗位的要求,然后要想辦法盡力做好。根據人人有崗位的原則以及班級管理的實際需要,我組織學生討論確定了若干個小崗位,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崗位。在尋找小崗位的過程中,學生在思考如何做好小崗位工作。
在尋找崗位的同時,我還設定了幾個檢查組長:有檢查地面衛生的、有檢查走廊衛生的、有檢查后柜的,有檢查窗臺的,每一排還有一個專門擺桌子的排長,做到有打掃、有檢查、有監督,表現好的同學組長可以向老師匯報,申請獎勵。
對于拖地,我一般都是利用中午的時間,把桌子都集中在兩邊或者集中在中間,把要拖得地面空出來,先用大布拖把拖一遍,再撒上去污粉,用小拖把拖兩遍,再用干凈的大布拖把拖一遍基本就完工了,對于拖地人員的安排,一般都是表現比較好的,或者做題比較快的同學,讓他們拖地,拖完了、拖干凈了就有獎勵。
對于桌面和自己的地面,一周一次大掃除。我一般都是一周換一次排,換完之后就讓他們先打掃好自己的地盤:把桌面、桌箱、小椅子,地面都自己用濕巾或抹布擦干凈,然后組長檢查,誰的干凈,誰就有獎勵。打掃完這次后,就要自己保持,組長隨時檢查、督促不干凈的同學自己清理,所以現在學生早晨到校之后,不是來告訴我:老師我的桌子上又被托管的畫了,我的桌箱里又有臟東西了,我的地面又被他們弄臟了,而是第一件事把桌箱里的廢紙都扔到廢紙袋子里,桌面臟的自己拿出濕巾就開始擦。由被動到主動,學生做到了我的地盤我做主。
(二)明星崗位
有了自己的崗位后,學生工作的積極性都非常高。經過慢慢地指導和實踐,學生基本適應了自己崗位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們完成自己的崗位任務已駕輕就熟。為了提高學生的工作積極性,我設計了一個“崗位明星”的評選。每月根據學生完成崗位工作的情況,評出“崗位明星”。被評上崗位明星的同學可以得到一顆小種子。
自從實施了這套制度,覺得自己的工作輕松多了。正可謂“多一份用心,少些許嘮叨”。只要我們用心,不斷學習運用新方法新理念,工作起來一定會更高效更省心。
我最開心的就是很多同事稱呼我“懶老師”、“淡定”老師、“淡定”姐,因為班級里幾乎就是有沒有我都一樣。投影有人開,衛生有人查,常規有人管,紀律有人抓。每天的晨點、午點、晚點是每一個小老師的總結時間,對于自己管理的范圍,表揚誰做得好,好在哪里,誰做得不好,不好在哪里,怎樣獎勵?如何處罰?一條條規定都是全班討論通過的,印象深刻,又互相監督,執行起來的效果,比我這個班主任干巴巴的命令不知強了多少倍!
堅持就是勝利。只要我們堅持下去,我們就可以做一個淡定的老師,安心享受靜待花開的美好!
參考文獻:
[1]李偉勝.班級管理新探索[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邰江波.班級崗位輪換制:走向民主與公正的起點[J].中國教師,2007:2-45.
[3]潘曦.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J].文學教育,2017(14):188.
作者簡介:劉衍麗,山東省威海市,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三里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