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潔
摘 要:初中生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完成作業,作業可以說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獲得技能提升和鞏固教材內容的主要方法。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不僅需要學生做大量習題,還需要學生在作業中認真思考。但是現在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比較單一,只重視眼前的問題,沒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致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一般。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從長遠出發,既要幫助學生鞏固書本知識,又要結合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學好數學。
關鍵詞:技能提升;初中數學作業;學生成績;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6-0014-02
引 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的教學方式逐步發生了變化,不再是過去的題海戰術,而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利用作業做好課堂延伸,補充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又要兼顧學生的作業體驗。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給學生造成了較大的學習負擔。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思維,在作業布置上多花心思,改變傳統的布置作業的方式,進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一、當前數學作業設計中的問題
1.作業內容單一
新課程改革雖然已經實施多年,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的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是以教材內容為目標,導致學生覺得數學作業沒有任何新鮮感。初中課程比較多,每一科的教師都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有些數學教師更相信熟能生巧,給學生布置一些反復做過的作業,不考慮學生做作業的過程,只重視學生的作業是否完成[1]。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般不會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和較弱的學生都做同樣的作業,統一的作業對學習能力弱學生來說有較大的難度,而對另一部分學生來說則較為簡單,這就導致作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此外,有的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直接采取題海戰術,導致學生看見作業就抵觸,沒有做作業的興趣。
2.動手操作比較少
有的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偏愛于基礎性的習題,過于強調模式化和公式化,根據教材的內容布置作業,而操作性的作業布置得比較少。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后,初中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邏輯思維,他們下一個節階段便是高中學習,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路,即不僅要重視學生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形成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但是在初中數學作業布置中,有的教師只重視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很少涉及甚至不涉及實踐作業,而且布置的作業量太大,沒有遵循精簡化原則;還有的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甚至讓學生簡單抄試卷,導致學生只是簡單地抄寫試卷內容,沒有和數學課堂知識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即使抄再多的作業也毫無意義[2]。
二、初中數學發展性作業的意義
1.踐行個性化教學理念
俗話說:“一個學生便是一個世界?!背踔猩鷵碛凶约旱膫€性特點和發展速度,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應結合發展性的思維給學生布置作業,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差異化教學,讓每位學生都感到被重視。當然,這種差異化教學不是把學生分成不同等級,而是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著手,給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讓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好數學作業,在此基礎上再提高數學成績。傳統的作業布置按照一刀切原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讓所有的學生做相同的作業,部分學生在做作業時直接借助網絡抄答案,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也體現不出數學作業的差異性和發展性。
2.提高了數學的實踐應用
科教興國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主要戰略之一,而且國家一直注重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為的就是增強我國的創新能力,通過人才培養來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但是,我國大部分初中生的理論知識很扎實,實踐能力卻比較薄弱[3]。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應用新的眼光,給學生布置一些發展性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書本上的內容,還喜歡上了數學,進一步提高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還明白了數學不再是一些宏觀方面的內容,而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學習好數學,才能在未來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是提高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初中數學發展性作業的具體措施
1.尊重差異,分層設計作業
分層設計作業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差異化教學。要想實現分層布置作業,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學生有全面而具體的認識。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基礎題目,重視學生的基礎發展,盡可能布置書本上的內容,以幫助學生鞏固教材知識;而對于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給他們布置一些拓展性練習,盡量選擇一些內容新穎、難度較大的題目,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而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很強的學生,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加入一些實踐性的作業,使這些學生在實踐中探索新知識,在動手操作中感受數學的魅力[4]。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初中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關內容時,對于數學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復雜一點的作業,如“人行走的速度是每秒1.5米,自行車的速度是每秒4.4米,當行人出發一個小時以后,騎自行車的人開始追趕,最少需要多長時間可以追上?”對于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簡單題目,如“若a>b,c<0,則a+c>b+c是否成立?”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作業設計,可以讓每位學生都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