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珈寧 賈麗娜 王孟研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農村教育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辦好農村教育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使農村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就目前來看,我國農村教育仍然面臨許多問題和困境,如經費投入相對不足、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等,這些都制約著我國農村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我們應正視這些問題,積極尋找對策和解決方法。
關鍵詞:農村教育;基礎教育;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6-0095-02
引 言
自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特別是《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1]。但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農村地區,由于歷史、經濟等方面原因,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滯后,存在師資力量較為薄弱、代課教師尚占一定比例等問題。
一、我國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
1.經費投入相對不足
農村的教育經費投入相對不足[2]。當前,除了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對農村投入必要的教育經費,確保其正常運轉外,其他地方政府,尤其是縣政府和鎮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較為欠缺,導致農村學校在日常維護、校舍修建、各種設備的添置等方面捉襟見肘。
2.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教育的兩大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從教師那里學習知識。即教育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師資水平決定了教學水平[3]。然而一些農村學校難以保證最基本的師資力量,存在大量的代課教師,這些代課教師待遇不高,流動性大。相較于農村教師,城市教師的待遇普遍要高,再加上城市學校的硬件設施和環境條件優于農村學校,所以一部分經驗豐富的教師不愿去農村學校就職,這導致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3.輟學現象還未完全消除
由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比較落后,許多農村勞動力選擇去城市打工。這些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可以從事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職業,足以維持家庭支出。所以,一部分人認為“讀書無用”,認為孩子即使不讀書,外出打工也可以維持生活。再加上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較嚴峻,因此一些農村家長認為送孩子上學要花很多錢,卻不能改變命運,導致部分農村學校生源流失。
簡言之,部分農村學校存在學生輟學、生源減少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進城務工人員增多,城市教學環境優越,導致部分學生隨父母到打工地就讀;二是一些家庭條件較好,家長選擇讓子女轉往條件更好的縣城學校或城市學校就讀;三是部分家庭由于貧困,加之父母對子女教育的認識不夠,導致學生過早輟學。
4.“留守學生”依然存在
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家庭出現了需要隔代撫養的新成員——留守兒童。在我國廣大農村,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勞務輸出已經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也成為供子女上學的重要經濟來源。一些家長或選擇將子女留給老人,或托付給親戚朋友,或讓孩子獨自留在家中。這些“留守學生”與普通家庭的學生相比,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和管束,其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
5.素質教育亟待落到實處
素質教育的提出具有重要意義和歷史使命[4]。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身體健康、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在一些農村,素質教育流于形式,一些學校仍然采取應試教育模式,以成績為第一位,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6.學校布局需統籌考慮
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是大勢所趨,但需因地制宜,統籌考慮農村各鄉鎮學校的布局,杜絕“一刀切”的盲目現象。比如,現在許多農村地區的行政村是由以前的兩個或多個村子合并而來的,這就出現了被撤并的其他村的學生上學路程遠、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
7.學生安全問題突出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保障學生的安全是所有學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幾乎所有學校都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制訂了具體的安全應急措施,但部分學校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問題,其原因有三。一是學校的安保力量薄弱,許多學校安保人員不足,一些學校只能聘請年老體弱的下崗工人做保安;二是缺少相關培訓和演練,一旦發生事故,應急處理事故的能力欠缺;三是部分學校的校車存在超載超員、司機資質不夠等情況。
二、我國農村教育現狀對策分析
1.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
政府應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目前,有些地區縣級政府和鄉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相對不足,因此應加以監督,將加大教育投入落到實處[5]。只有經費充足,農村學校的日常維護、食宿標準、教輔用房、學生的安全保障等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對于基礎教育的投入,相關部門應常抓不懈,推動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快速、健康發展。
2.對農村學校教師實行政策傾斜
農村學校教師的生活環境、教學環境有待改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進修機會等還有待提高。若想解決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應在政策上對農村教師予以傾斜,提高其待遇;同時應及時解決農村教師食宿問題,并在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其優先資格。
3.科學合理地布局農村學校
不可否認的是,興建農村中心學校能在很大程度上節約教育資源,整合師資力量[6]。但農村中心學校的設立應綜合考慮、統籌布局,如地理位置的選擇應全面考慮學生上學及教師上課的交通是否便利等。同時,農村中心學校應同步建設教學樓和宿舍樓,從而為離家遠的學生和教師提供住宿,便于其安心學習和工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的作用。
4.關注“留守學生”身心健康
學校應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并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遵規守紀,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勞。學校應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活動,開展心理咨詢、心理輔導活動,讓學生可以傾訴自己的煩惱;應加強磨礪教育,培養“留守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教師應定期與家長聯系,與家長交流學校工作和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把家長的務工情況告訴學生,讓家長在外放心工作,讓學生在校安心學習。
5.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所以,農村學校不能只聘用語文、數學教師,應選聘體育、美術專業的教師,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同時,學校要以新課程、新知識、新理念、新方法為重點,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6.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評價機制
學校要從單純重知識評價轉向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評價重點要從重教學形式轉向重教學思想,摒棄以分數為主導的教學評價方式。學校應為學生營造自我發展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充分肯定其創新意識,使教學評價更加合理化和科學化。同時,學校應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農村素質教育的發展。
7.建立完善的農村學校安全保障體系
學校的安全問題不僅是學校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學校安全不能只靠自身,而要聯合公安、文化、工商、衛生、交通等部門,建立一套完善的學校安全保障體系。同時,學校應建立相應的責任考核追究機制,真正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結 語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教育問題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農村教育是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不僅關系著我國教育的水平,還關系到農村的發展。同時,農村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教育現代化對國家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影響。我們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補足短板,促進農村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
(通訊作者:武士勛)
[參考文獻]
金志峰,呂武.我國農村教師補充政策:變遷、困境及路徑選擇[J].學習與探索,2017(09):57-62.
檀慧玲,劉艷.鄉村教師政策發展的特點、問題及建議[J].教學與管理,2016(16):13-15.
李森,崔友興.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教育治理的困境與突破[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2(02):82-89+190.
孫德芳.保障農村教師發展的國際經驗[J].中國教育學刊,2012(12):31-35.
馬永全.近30年來我國農村教師教育政策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教育導刊,2013(12):25-28.
鄒奇,蘇剛.建國后我國農村教師政策變遷及應然走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1):130-134.
作者簡介:胡珈寧(1996.10—),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教育。
賈麗娜(1994.3—),女,山西陽泉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教育。
王孟妍(1996.8—),女,河北承德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教育。
通訊作者簡介:武士勛(1963.9—),男,河北秦皇島人,碩士學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統計學、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