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之下,新媒體也應運而生。新媒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為市場帶來了新鮮活力,但是卻對傳統的廣播新聞節目帶來了威脅。廣播新聞節目要保持以往積極正面的形象,用專業水平去打動受眾,也要改變自身活力不足的地方,在新媒體流行的大環境下實現廣播新聞節目的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新聞節目;創新發展
既然廣播新聞節目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和挑戰,那么廣播新聞節目就要實現與新媒體的積極融合,來融入新的市場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固然會存在大小不一的問題亟須解決,廣播新聞節目不能閉目塞聽,忽視阻礙自身發展的絆腳石。只有迎難而上,才能重新煥發生機,再次贏得受眾面更廣闊的聽眾市場,同時適應新媒體大環境,在其中扎根立足。
一、廣播新聞節目的問題及現狀分析
(一)傳統節目形式缺乏變動
新媒體的出現創新了人們對廣播新聞的固有印象,也對傳統的廣播新聞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濟的高速發展促進了人們消費意識的轉型升級,在精神層面上也有了更高的需求。而傳統的廣播新聞節目由于頗具自身特點而故步自封,缺乏創新活力,導致節目形式刻板固化,難以引起新時代人們的興趣。
(二)直播方式對播音員有了更高要求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升級,廣播新聞直播形式已經不再稀奇,因為直播的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體現廣播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和科學性,但是這樣就對廣播新聞播音員有了更高的要求。廣播新聞節目由于無法使用圖片、文字等方式進行信息傳遞,所以對聲音這一介質的要求極高。播音員要面對直播失誤尷尬局面的壓力,還要面對臨場發揮是否有趣的壓力,需要播音員自身具有較強的播音素養和文化底蘊,才能完美應對直播形式帶來的風險。
(三)視聽率硬性要求嚴格,完成壓力大
在當今社會,視聽率已經成為了衡量一檔廣播新聞節目是否成功、是否火爆的重要評價因素。因為更高的視聽率能為廣播新聞節目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式。而同一時間段的視聽率是否達到要求和目標,取決于廣播新聞節目能否在同時段節目中脫穎而出,這對廣播新聞節目的創新和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二、廣播新聞節目創新發展受限原因分析
(一)國家制度管制難以創新、限制發展
廣播新聞節目自上世紀末出現,便一直承擔著黨和國家宣傳政治事件、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工具,這就導致了廣播新聞節目的發展需要受到國家媒介管理體制的束縛。廣播新聞節目的內容需要符合國家意識形態,又需要弘揚積極正能量,使得廣播新聞節目難以從內容上滿足所有聽眾的喜好。另外,國家媒介管理體制并不負責廣播新聞行業的經營,要求廣播新聞行業自發融入市場,自發解決經濟問題。廣播新聞行業需要進一步加入市場經濟陣營,這就要求廣播新聞行業要積極轉變符合市場基礎群眾愛好,和國家管控產生了一定的沖突。國家要求廣播新聞節目大力宣傳政治內容,為了迎合政治內容的宣傳,風格上必須嚴肅嚴謹,這就導致了廣播新聞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與群眾文化的接觸。此外,其他方面的廣播新聞節目分化了原來廣播新聞節目的綜合性內容,導致廣播新聞節目內容單一。大眾傳媒競爭不過電視媒體,導致廣播新聞節目朝著小眾群體發展,廣播新聞節目的內容也受到行政機關的把控,導致廣播新聞節目難以創新,難以具有生機活力,一步一步被新媒體所取代。
(二)難以吸納先進人才,無法創新發展
廣播新聞節目作為我國傳播文化的重要窗口,需要集合大量的智慧來實現創新。在其他傳媒工具的擠壓生存空間和激烈競爭之下,傳統的廣播新聞節目難以吸收有智慧有才能的先進人才。廣播新聞專業培養的先進人才數量有限,又被新媒體等所吸收,導致傳統的廣播新聞節目難以吸收到人才,難以建立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有些廣播新聞媒體的記者和播音員缺乏相關資質和證件,專業素養不高,嚴重制約著我國廣播新聞節目的質量提高和形式創新。自媒體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人才。
(三)學術知識不足,缺乏研發團隊
前幾年雖然我國的廣播新聞節目有所進步,報道了許多關于國家大事和時事熱點的新聞,各大媒體平臺的競爭使得廣播新聞節目有了危機意識,但是僅憑播音員的專業素養是不夠的,在某些領域缺乏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進行分析,制作出來的新聞稿質量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缺乏深入探究時政問題的精神。同時,層次較低的廣播新聞節目缺乏節目研發和節目設計團隊,廣播新聞節目的內容全靠工作人員自己把控,缺乏借鑒先進成功經驗的節目的經歷。
三、新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節目實現自我創新發展建議
(一)設立自主品牌,品牌帶動創新發展
廣播新聞節目既然要融入社會市場,就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創建起有自我特色的品牌。在創建自主品牌之后,要有擁護和發展品牌的意識,及時合理地制定計劃設置品牌頻道和品牌欄目,充分分析市場需求,同時兼顧政治宣傳任務,創新出與其他頻道其他欄目不同的運營模式。選取適合的播音員,重點培養善互動、有想法的人才,用播音員特色加深聽眾對節目的印象,用節目內容來吸引眾。
(二)分析聽眾階層,制訂恰當播放時間
一個廣播新聞節目要想獲得更廣泛的聽眾取得成功,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細分不同聽眾層次,有針對性地根據節目內容在合適的時間段播放。老年人喜歡晨間運動,可以在早晨播放關于老年人晨間運動的廣播節目或者時政新聞;大部分人工作日的上午下午需要工作沒有時間聽廣播,就可以安排適合家庭主婦邊做家務邊收聽的廣播連續劇;中午十二點和下午六點是孩子放學休息的時間,可以播放孩子愛聽的動畫片;晚飯后是家庭團聚時間和散步時間,可以安排適合全家一同收聽的廣播節目。只有掌握了不同階層受眾的活動規律,創建吸引不同受眾的有特色的節目,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視聽受眾的歡迎度。
(三)擴寬視野擴大格局,加強對本地特色的發掘
互聯網的發展導致人們能很輕松地知道其他國家發生的事情,但是在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卻很少關注世界,導致節目的視野狹窄、格局層次低,要實現自身的創新和發展,加強對世界的關注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通過對世界不同風土人情的報道和了解,改變了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放送內容,新穎的題材能吸引新的受眾。除了對外發展,我國的廣播電視節目還可以選擇對內發展。地區性的廣播電視節目可以深挖本地的民生新聞和人文情懷,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態型新型節目,通過對本地情況的介紹鞏固了本地群眾的收看基礎,還可以加深其他地區人民對本地的了解程度,改變傳統的地區偏見。
(四)加強與其他媒體合作,彌補自身不足
廣播新聞節目缺乏文字和圖片的輔助,在吸引力上可能會弱于其他傳統媒體,因此,可以和傳統的電視、紙媒合作,達成共識,推出電視節目的廣播新聞版本或者廣播新聞節目的報紙版本,通過與電視和報紙的合作,實現自身內容的升華和業務的開展。廣播新聞節目還可以和網絡平臺合作,設計形式多樣的放送模式供觀眾選擇,除了直播,還可以采取錄播方式,提高廣播新聞的容易程度。與手機和網絡運營商的合作也是不錯的選擇,很多手機上依然保留著收音機功能,廣播新聞節目也可以推出內容有趣、易于接受的電臺節目軟件,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實現自身的創新與進步。
結語
新媒體的大環境給廣播新聞節目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但是同時也蘊含著創新和發展的生機。廣播新聞節目不能故步自封,任憑節目受到市場的淘汰,要有效利用一切觸手可得的資源,積極發展合作,改變自己的弊端和不足,不斷創新形式,擴大受眾喜愛程度和群眾基礎。利用品牌效應實現自身利潤的增長,迎合市場經濟規律。擴大自身的視野和格局,與世界接軌,連接鄉村和城市,縮小差距,挖掘特點,打造具有無限生機和不斷活力的新興廣播新聞節目,以適應新媒體環境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朱佑龍.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廣播新聞發展困境與突破[D].河南:鄭州大學,2013.
[2]程茜.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節目的創新策略——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縱橫》改版為例[J].視聽,2016(10):12-13.
[3]焦鐵箭.新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的特點與發展趨勢[J].西部廣播電視,2017(24):50-51.
[4]張海霞.新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J].電視指南,2017(10):150.
[5]高靜.新媒體環境下廣播的發展策略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10):191.
【作者簡介】顧謙,山東省氣象服務中心新聞宣傳中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