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菊

摘要:基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我國事業單位的信息化建設步伐越走越快,取得了不少卓越成效,但是在內部審計方面,不少事業單位未能夠予以重視,依舊停留在傳統審計階段。本文主要就大數據時代下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如何開展這一課題展開具體分析,首先明確了大數據這一概念及其對事業單位審計工作的影響,其后具體探討了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問題與機遇,最后圍繞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改進措施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可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改進措施
引言
內部審計是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內部審計機構有義務對單位經濟業務、財政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切實規范權力運行、完善內部控制工作,保證事業單位運營管理工作的正常、有效推進。從我國事業單位目前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現狀來看,由于其不具有國家審計強制性特點,不少單位重視不夠、審計資源短缺,在應對繁重的審計任務時存在捉襟見肘的窘迫情況,且其信息化建設步伐較為緩慢,審計方法落后、效率低下。基于此,本文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背景,針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問題、機遇及改建措施展開具體分析。
一、大數據時代概述
大數據,即:big data,本意為巨量資料,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興起,這一詞匯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含義。《大數據時代》一書中,首次提出“大數據技術”這一概念,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使得數據信息規模急劇增大,其收集、管理、處理難度超乎預計,亟需一種具有更強決策力、洞察力的數據挖掘處理技術。
根據相關研究分析可知,大數據已經開始滲透各行各業,對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均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說其是“云計算”“物聯網”后又一次具有顛覆性意義的技術變革,也可以將其稱之為“大數據時代”的來臨。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面對海量數據,內部審計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傳統內部審計理念與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要求,有必要做出相關調整與改進。本文從大數據的角度出發,提出以大數據驅動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轉型,全面提高審計水平。
二、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問題與機遇
內部審計,是對事業單位經濟業務、財政財務收支等進行內部分析與監督。基于大數據背景,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亟須落實相關改革工作,解決當前存在的審計局限、滯后等諸多問題。下文主要就當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機遇展開具體分析。
(一)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基于大數據時代下,我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面臨著諸多問題,具體可歸納如下幾個方面:
1.審計對象多、內容覆蓋面廣
根據事業單位的調查情況可知,多數存在機構大、職能劃分細、層級多的情況,內部審計工作開展難度大,存在審計對象多、內容覆蓋面廣的情況。同時,隨著相關市場化改革工作的推進情況分析也可以發現,攻堅期已經到來,利益格局固化等問題開始暴露,此種情況也導致審計對象自身情況更為復雜。
2.審計資源不足
從事業單位審計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其主要問題體現在審計任務與審計資源的沖突上,即:有限的審計資源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審計任務需求。不少事業單位對內部審計工作不夠重視,審計資源緊張這一問題一直未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大部分事業單位現有審計人員的能力無法實現審計全覆蓋的目標,高素質審計人才缺口長期存在。基于此形勢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審計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審計覆蓋范圍、完成審計目標,是事業單位審計工作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
3.審計技術與方法落后
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大部分事業單位已經逐步實現運營信息化,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審計對象的數字化,相應的審計風險也呈現多樣化發展態勢。但是,一些先進的信息化審計方法尚未得到較好的推廣應用,傳統審計方法與技術則存在適應不良的情況,進一步改進、優化審計技術與方法具有必要性與緊迫性。
(二)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機遇
大數據技術發展背景下,不僅給內部審計工作帶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合理應用大數據技術,可有效擺脫傳統審計手段,進一步提高審計效率與覆蓋范圍,有效解決審計資源有效、審計對象過多等問題。
1.基于大數據技術可實現全景式數據分析
事業單位傳統審計方法有審計抽樣、案例推論等,此類方法均是選擇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審計對象進行調查分析,局限性較大,直接受到審計資源的限制。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審計人員可直接利用互聯網、數據庫技術,快速、有針對性地開展數據分析與挖掘工作,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打破傳統審計下取證難、數據缺乏的局面,實現全面審計與重點檢查的有機結合,真正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2.基于大數據技術可提高審計證據的充分性與精確性
根據大數據技術分析可知,其主要利用預測模型、數據分割、鏈接分析、偏差偵測、決策樹理論、類神經網絡等方法進行數據挖掘與處理,提供的數據分析報告具有高度的精確性,作為審計證據可靠度高,更能滿足內部審計工作需求。
在實際審計工作開展中,可利用大數據技術直接建立相應的數據中心,打造屬于審計領域的數據庫系統,不斷完善事業單位各個部門電子數據與信息,實現審計工作中的跨部門分析,切實提高審計證據的充分性。
3.基于大數據技術可促進審計全覆蓋的實現
在傳統審計方法下,存在“小數據量”的特點,審計人員關注的重點在于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尚未能夠樹立“樣本等于總體”的理念。基于大數據發展背景,審計人員的思維應做出相應的改變,從細節放寬至宏觀情況,真正實現審計全覆蓋,通過觀察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履行的整體情況,及時發現經濟責任履行期間的異常動態,由此達到應有的審計作用。
三、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改進措施
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應牢牢把握這一發展機遇,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平臺支撐,有效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與有效性,下文主要就其具體改進措施提出幾點建議。
(一)基于大數據技術打造新型財務共享模式,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良好平臺支撐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現代新型財務共享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可靠支撐,其具有內部數據開放共享的優勢,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平臺支撐。
通過新型財務共享模式的運用,事業單位審前調查效率將大大提高,其可從云共享平臺直接獲取相關財務、業務信息,明確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業務狀況以及經營成果,通過對各項數據的全面分析后,初步確定審計風險、明確審計工作重點,并制定好相應的內部審計方案,有效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水平。
對于事業單位而言,新型財務共享模式的運用下,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財會、審計、法律等知識外,審計人員還需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數據處理能力,如:可熟練使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可較好的運用數據庫進行數據查詢處理等。
(二)基于大數據技術實現審計數據全覆蓋,完成電子取證工作
從傳統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可知,其重點關注對象為財務信息,審計工作主要集中在財務指標分析評價,對于事業單位的運營風險、決策等方面問題較少涉及,這一方面也是由于審計資源有限、審計方法傳統,無法實現相關運營數據信息的全面、深入分析。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實施中可實現對海量數據的高效挖掘與處理,由此進一步進行單位經營活動的審核評估,為單位運營風險控制提供可靠支撐。大數據技術面向的內部審計數據不僅僅局限于財務數據,還包括業務數據、第三方數據、會計知識等,具體數據內容見(表1)。
1.數據采集:大數據背景下,事業單位通過建立新型財務共享平臺,可將上述數據均存儲于共享數據中心,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專用開放數據庫連接審計接口,實現相關數據采集,并建立相應的審計數據資源池,大大提高數據采集效率與便利性。
2.數據處理:大數據技術下的審計數據處理,可通過apReduce、Dryad等數據處理框架的應用,實現海量數據并行運算,處理效率快、精確度高,有效減輕了審計人員工作壓力。
3.數據分析:在傳統審計方法下,主要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獲取審計證據;大數據技術下數據分析主要采取的是相關性分析方法,如:利用Apriori算法挖掘數據庫審計數據的多層關聯規則、多維關聯規則以及量化關聯規則,并由此構建審計分析模型,如:法律法規模型、業務邏輯模型、勾稽關系模型、審計經驗模型等等,開展模型分析與預測,并將預測結果與審計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審計風險點,結合數據深度分析,對事業單位財務舞弊、經營績效等情況進行評估工作,獲取相應的電子審計證據。
4.審計結論:基于電子審計證據提出審計結論,并編寫相應的審計工作底稿。
(三)基于大數據技術完善審計檔案管理與跟蹤督辦工作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下,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報告均通過財務共享平臺提交、上傳,審計報告經批準后,需將相關審計資料進行整理,建立審計檔案,并上傳至數據中心保存、共享。
在完成審計工作后,事業單位相關糾正行動的跟蹤督辦十分關鍵,對此,可在共享平臺建立專門的反饋模塊,由相關部門及時上傳、共享糾正行動落實進度,切實保證內部審計在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風險控制等方面作用的落地發揮。
結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運營中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各大單位市場化改革、信息化建設等工作的落地,其內部審計工作面臨著更為復雜的環境。對此,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應牢牢把握“大數據”這一機遇,完善審計信息系統,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數據挖掘、處理與分析能力,全面拓展審計范圍、增強內審效力,為事業單位運營管理、風險控制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劉濤.大數據在企業內部審計中的應用[C].2015年7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2015.
[2] 皮雨鑫,劉美佳 . 大數據時代下內部審計的機遇與挑戰 [J]. 商業經濟,2016,475(03):126-127.
[3]昝蕓慧.大數據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性分析[J].中國金屬通報,2018,994(07):80-81.
[4]趙云芝.大數據環境下怎樣實現企業內部審計的全面覆蓋[J].經濟師,2018,352(06):124-125.
[5]鄭志山.大數據背景下內部審計轉型的任務與路徑[J].商業會計,2018,648(24):96-98.
[6] 劉強,王軍 .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能化內部審計平臺架構探索 [J]. 農銀學刊,2019,26(01):31-33.
[7]吳舉.基于大數據的企業內部審計模式構建及其實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349(08):12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