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黃海
[摘要]本文以國網上海電力電網大修工程數字化審計為切入點,在明確審計建模工作思路的基礎上,介紹數字化審計建模應用實踐。
[關鍵詞]電網大修 ? ?數字化審計 ? ?工程審計 ? ?審計模型
本文系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科技項目(項目編號:52090018003s)
電網企業已初步建成“橫向集成、縱向貫通”的業務信息系統體系,包括ERP系統、PMS系統(設備管理系統)等信息系統,涉及公司各個部門和各項業務,而電網大修項目正通過數字化實現從總體到個體的全流程管理。對審計而言,開展大修項目數字化審計已具備重要基礎。
一、審計建模工作思路
電網大修類項目審計個體資金量小、數目繁多,主管部門審核能力有限,在傳統審計中也不屬于重點關注范圍,實際監督水平較弱。只有通過數字化審計對大修項目有關信息系統的數據進行采集、識別、結構化整合、深度疑點分析,才能合理識別和應對相關審計風險,保證審計過程的有效執行和審計效果的提升。
目前電網大修項目信息系統經過長期應用,數據基礎扎實、真實度高。因此,大修項目模型應建立在PMS系統與ERP系統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審計案例進行提煉,增強審計模型的可用性、實用性。按照“確定審計主題和審計規則→梳理數據來源→設計計算機審計方法”的思路,搭建審計模型并實現。一是確定審計主題和審計規則。根據實際審計工作,確定需要建立審計模型的主題,選擇審計主題時要充分考慮大修項目的管理現狀、風險點和數字化審計的可實現性。同時,根據審計主題制訂明確的審計規則,明確使用哪些數據、如何計算、如何得出結論。二是梳理數據來源。根據確定好的審計規則,梳理規則用到的數據來源。數據來源要真實準確、可獲取,盡量為結構化的、避免人工干預的數據。三是計算機審計方法設計。審計規則與數據來源都確定好以后,將規則翻譯成計算機可實現的語言,形成可實現、可落地的詳細設計方案。
二、審計建模應用實踐
(一)明確審計主題和審計規則
綜合考慮電網企業大修管理和信息化系統數據現狀,兼顧審計期望,大修項目數字化審計應重點關注實施前的預算(估算)編制合理性、實施過程中施工費用列支真實性、材料費用列支真實性、實施后成本控制有效性四個方面,從而確定以下四個審計主題和審計規則:
1.大修項目費用結構審計。大修項目的費用結構一般包含四種類型:材料購置費、安裝費、土建費和其他費用。對于同類型的設備大修項目而言,費用結構應基本相似,如果某一項費用類型的占比過高或過低,則該項目的費用結構可能存在異常,具有一定的審計風險。審計規則:首先確定一個正常大修項目各項費用占比的合理區間;其次將審計對象大修項目的各項費用占比分別與對應的合理區間作比,如超出合理區間則標記該費用項異常。
2.大修項目費用估算與實際比對審計。對大修項目預算(估算)和實際發生費用的匹配性進行審計,即四項費用(材料購置費、安裝費、土建費和其他費用)對比各類費用的實際發生金額與預算金額的差異比率,對于差異過大的項目進行提示異常。審計規則:對比大修項目預算數據中各項費用與實際發生數據中的各項費用是否一致。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則標記大修項目的實際發生費用異常:a.預算數據中的某項費用未實際發生,即作了該項費用的預算,但大修項目實際未發生該項費用。b.實際發生的各項費用占比與預算數據中的各項費用占比一一對比,對比后的差異超出規定的閾值。
3.大修項目定額引用準確性審計。對大修項目估算書的安裝費用定額引用準確性進行審計,安裝費用主要依據定額執行,定額套用不當可能會導致項目費用估算虛高,造成成本超額列支,降低資金利用率。因此,需要將估算的安裝費用定額與國家標準進行比對,以發現預算(估算)編制是否合理。審計規則:在估算書的預算數據中,根據安裝費明細一欄中的檢修內容引用的“依據定額編號”,在定額清單表中找到該定額編號所對應的大修項目名稱及規范、電壓等級,并作以下兩項對比:a.預算數據中的檢修內容關鍵詞與定額清單表中的大修項目名稱及規范的關鍵詞是否一致。b.對比預算數據表頭檢修內容中的電壓等級與查詢到的定額清單編號對應的電壓等級是否一致。
4.大修項目用材審計。對大修項目估算與實際使用材料的數量與金額進行審計,主要探尋大修項目材料的數量或金額與預算(估算)差異過大、單項材料不符合費用化條件的項目,用于發現大修項目用材支出的審計疑點。審計規則:對比估算書中的用材清單與實際用材清單,作以下兩項檢查:a.如大修項目中某項材料的實際使用數量超出預算數據中該材料預算數量的規定閾值,則標記大修項目用材異常。b.如大修項目中某項材料的實際單價對比預算超過規定的閾值,則標記大修項目用材異常。
(二)梳理數據來源
根據審計主題的內容,數據來源可歸納為:PMS系統估算書與ERP系統。審計分析相關的預算數據都可從大修項目的估算書中獲取,估算書已全部通過PMS系統實現了電子化。項目實際發生金額、材料領用等數據可從ERP系統中獲取。當前電網大修項目業務都在ERP系統中執行,相關的實際用材數據、費用數據都可從ERP系統中實時準確獲取。
(三)設計計算機審計方法
1.獲取真實完整的項目數據。對電網大修項目來說,ERP系統內有完整規范的業務流程,其對應的實際數據,包括四項費用的明細、材料購置的明細,都有詳細的記錄和保存。
2.非結構化數據轉換為結構化數據。估算數據的主要來源是PMS系統中大修項目設計時編制的估算書,但由于估算書是非結構化對象,內容無法直接讀取,因此需提取估算書中的有用信息,形成可用的結構化數據。研究估算書內容可以發現,雖然其內容不是標準的結構化數據,不同頁碼估算書的形式與格式也不盡相同,但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幫助計算機提取有用數據。
3.關鍵詞識別對比。文本的比對主要通過關鍵詞的識別進行,關鍵詞的識別又分兩種情況:一種為固化關鍵詞,這類關鍵詞含義單一但用途廣泛,可直接固化在程序中用于各種判斷與比對,主要為電壓等級識別相關關鍵詞。如“V”“KV”等,之前若為數字,則直接識別為電壓等級;“以下”“及以下”等,分別對應“小于”“小于等于”等邏輯判斷。另一種為建立關鍵詞數據庫,根據關鍵詞庫中的關鍵詞進行文本比對。
4.閾值的設定。在判斷數據是否異常時,多處用到與閾值的比對,而閾值的設定并非事先固化,而是不斷動態更新的。如費用結構審計中各類費用的占比閾值,首先根據2018年所有正常大修項目的各類費用占比計算每類費用的占比平均值,將其作為基礎閾值;其次在審計工具每審計一個大修項目時,若大修項目沒有審計異常,則將該項目的費用占比納入閾值計算的因子中,同時動態更新相關閾值,這樣就可隨時保持閾值的合理性與可用性。
(作者單位: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郵政編碼:200122,電子郵箱:1862160078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