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華
黨的審計事業誕生于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1934年2月,阮嘯仙被委任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任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他主持制定了第一部《審計條例》,組織肅貪“突擊隊”和清腐“輕騎隊”,查處群眾揭發的腐敗分子,將審計結果公布于中央蘇區的報紙《紅色中華》上,創審計公開之先河,為人民審計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1935年3月,在戰斗突圍時,阮嘯仙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8歲。
年輕的生命血沃贛南,踐行了畢生的理想。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阮嘯仙與家人聚少離多,只有一年陪伴與兩封家書,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百姓免遭涂炭,為了神州大地重現生機,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黨。陳毅得知阮嘯仙犧牲后,寫道:“環顧同志中,阮賀足稱賢。阮譽傳嶺表,賀名播幽燕。”
位卑未敢忘憂國。阮嘯仙的革命事跡影響了一代代后人,和平年代里,審計依然是成就夢想的地方。軍隊審計人在黨的關懷教育下成長,在強軍事業的洪流中壯大,雖不一定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卻捧著一顆赤誠之心,處處留下踏踏實實的足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重塑了軍隊審計體制,強審興審事業蓬勃發展,審計人趕上了好時代。
2017年初,某審計機構的一名基層審計員被確診腦部長了一個直徑2厘米的膠質瘤,醫生叮囑他一定要多休息,一旦過度勞累后果不堪設想。可面對如火如荼的強審事業,他怎么甘愿就此退卻,就算倒下也要倒在心愛的崗位上。就這樣,他一邊服藥,努力克服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一邊“五加一”“白加黑”地干工作。妻子心疼又抱怨道:“悠著點,你不要命啦?”可他想,生理上越是病痛,精神上就越要樂觀,死神還沒有下最后通牒,與其天天提心吊膽,不如趁現在身體還可以,多為審計出份力,讓生命在使命中綻放光芒。
英勇的審計人在強軍道路上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紅色經濟衛士”,可回歸生活就是家庭的“頂梁柱”,兒女們的“守護神”。今年有些審計員的孩子備戰高考,突如其來的疫情令考生和家長增添不少焦慮,為人父母的責任讓他們對不能時時陪伴孩子有萬般內疚,但一想到強審路上若缺席就會心有不甘,履行神圣使命不能留有遺憾,就只得鼓勵并寬慰道:孩子,希望你能理解爸爸媽媽的苦衷。我們都有各自的奮斗目標,你要備戰高考,我在攻堅任務,在這些不能陪伴你的日日夜夜,其實爸爸媽媽都在另一處和你并肩作戰、一起奮斗。
有的老同志奉獻高原數十載,留下一身高原病,常年帶著“藥罐子”馳騁在審計一線,無怨無悔顯本色;有的新同志苦學專業知識、苦練過硬本領,年紀不大樣樣精,大家工作上有疑惑都樂意找他們;有的男同志冒著被風浪卷進大海的危險,腰系安全帶、手拉手測量,把身體當作工具誓將戰備工程量準核清;有的女同志聽令而行、主動作為,上得舞臺、下得洞庫,在各項工作中不讓須眉展風采……這些可愛的人只是新時代眾多審計人員的縮影。正是這樣一支忠誠于黨、胸懷家國、堅忍卓絕、樂觀向上的隊伍,描繪出軍旅審計人的多彩人生,撐起軍隊審計的一片天。
有人說,只要腦子活一點、尺子松一點、筆尖歪一點,就不愁沒錢花,干審計的何必苦守清貧。然而審計人心中明白,破一次規矩就會留下一生污點,謀一次私利就會失卻一片人心,萬不能因“權”裹足不前、因“情”喪失原則、因“財”突破底線、因“怕”畏懼膽怯,執法者貴在膽識與清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時代的審計人把忠誠與使命深植于心,將干凈與擔當實踐于行,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上,以奮斗之姿書寫絢爛輝煌的審計春秋。
(作者單位:中央軍委審計署第二直屬審計中心,郵政編碼:100089,電子郵箱:8403749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