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林
[摘要]本文對我國審計機關披露的社會捐贈款物現存問題進行梳理,并對開展社會捐贈款物審計提出建議。
[關鍵詞]社會捐贈 ? ?款物 ? ?審計 ? ?建議
重大自然災害公共事件給人類造成巨大損失,對此,社會各界捐款捐物,廣施愛心。為保障社會捐贈款物得到及時、有效、準確的分配使用,審計機關應履行職責,組織開展專項審計。
一、審計發現的問題
2000年以來,審計機關組織開展了對2003年非典、2005年云南大姚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等4次重大自然災害共計2700多億社會捐贈款物的審計,發布相關審計公告10份,共發現問題32條,主要包括物資管理使用效率較低、違法違規使用、管理不規范等。
(一)捐贈款物分配、使用管理效率較低
以往社會捐贈款物審計發現,捐贈款物分配、使用效率較低方面的問題有11條,占問題總數的34%,使用管理相關工作效率低是最突出的問題。主要包括:一些地區或單位未將接收的社會捐贈款物及時上繳中央有關部門或未及時撥付災區,款物結存于多級和多個部門,結存量大。捐贈物資分配、使用不及時造成物資存在積壓或不適用等情況,從捐贈款物的登記入賬到派發、使用,整個過程都存在效率較低的情況。
(二)擠占挪用捐贈款物
以往社會捐贈款物審計發現,以權謀私、擠占挪用捐贈物資等違法違規問題有9條,占問題總數的28%,未合規合法使用社會捐贈物資現象較為突出。主要包括:個別基層干部以權謀私占用救災資金,利用權力優親厚友;少數單位挪用救災資金,擅自改變救災資金用途等。
(三)物資管理不夠規范
以往社會捐贈款物審計發現,捐贈款物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有8條,占問題總數的25%。主要包括:接受捐贈物資的手續不完備,捐贈物資信息未及時統計入賬,個別部門接受的非定向捐贈資金未納入專戶管理,捐贈物資運轉丟失等。
此外,還存在捐贈款物的統計口徑不一、多頭接受捐贈款物、捐贈物資存在質量問題無法使用等。
二、加強社會捐贈款物審計的建議
(一)突出重點,注重捐贈款物接收及分配效率審計
一是重點關注捐贈物資入庫、分配的及時性、有用性,審計是否按照重點使用和專款專用的原則進行安排使用,是否第一時間將捐贈款物分配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分配是否合規合理。二是關注擠占挪用捐贈物資、管理不規范等以往社會捐贈款物審計中發現的突出問題。要邊審計邊規范,找出使用效率較低的原因,及時提出建議,督促整改,以保障這些“救命錢”全部及時用于災害防控工作。
(二)健全機制,完善社會捐贈款物管理相關制度
10份審計公告中,審計發現問題與審計整改內容均具有相似性,存在屢審屢犯的情況,需要強化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也要揭示問題背后體制機制障礙和制度上的漏洞,提出相關審計建議,促進有關部門或單位健全完善相關工作制度。一是促進慈善組織優化社會捐贈物資接收、分配、管理使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規則,進一步完善和細化工作流程中每一個環節的注意事項,包括專賬專戶,及時登記入賬,及時反映財物的去向和使用情況等。二是促進慈善組織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如內部審計制度、信息公開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等,對違規使用捐贈款物、失職瀆職等行為要明確相關責任。三是督促民政部門等相關管理部門進一步健全完善救災款物管理機制,加強對社會捐贈款物的日常監管,為社會捐贈款物的規范管理、高效安全使用提供制度保障。
(三)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非現場審計
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災區內外審計處于相對隔離狀態,需統籌協調資源配置,建立災區內外上下聯動、特派辦和地方審計機關之間橫向聯動的協作模式,開展現場審計與非現場審計。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非現場大數據審計。首先,采集捐贈款物相關數據。與民政部門、衛生健康委等主管部門及紅十字會等慈善組織加強溝通銜接,及時掌握捐贈款物的各類電子臺賬,掌握前期接受捐贈款物的總體規模、分配使用、結余款物統籌使用等情況。其次,了解定向和非定向捐贈款物的構成及用途,對捐贈款物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與互聯網公布的信息進行數據對比,發現其中的異常并找出疑點,提高審計針對性。最后,依托慈善組織各類信息平臺,如捐款到賬查詢系統、物流查詢系統、防控物資落實跟蹤系統等,對社會捐贈款物審計項目進行跟蹤督辦,并通過大數據將審計發現的易出問題的類型、環節、主體等數據特征提煉出來,總結搭建經驗模型,形成問題風險數據庫,并對問題風險進行實時跟蹤,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此外,還可以利用慈善組織的云倉庫管理軟件、云技術、無人機技術等信息化手段開展社會捐贈款物審計。
(作者單位:審計署審計科研所,郵政編碼:100086,電子郵箱:huarux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