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鴻
[摘要]本文剖析了制約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深入開展的原因,提出營造良好治理環境、強化質量評估制度約束、增加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價值、推動質量評估結果運用等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 ? 質量 ? 外部評估
2018年發布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要求,審計機關在審計中,特別是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三級以下單位審計中,應當有效利用內部審計力量和成果。這充分彰顯了國家審計對內部審計的信賴和認可,同時也對內部審計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毋庸置疑,國家審計利用內部審計成果,需建立在對內部審計質量進行評價并認可的基礎之上。那么,誰來評價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誰來審計內部審計?1978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其正式發布的《內部審計職業實務標準》及《內部審計質量保證檢查手冊》中,給出了可供全球實務參考的解決方案,推行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并為全球提供質量評估服務。與此同時,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也一直高度重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2003年發布《內部審計基本準則》;2005年發布《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9號——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規定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一般包括內部審計督導、內部自我質量控制與外部評估三個方面;2006年引入IIA質量評估的理念和方法,并逐步在中國推廣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工作。
一、制約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深入開展的原因
(一)部分組織的內部治理環境不夠友好
從目前已實施質量評估的單位看,毫無例外,治理層、高管層都對內部審計給予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內部審計工作開展具備良好的內部環境。但不可否認,仍有部分單位對內部審計質量重視不夠,對質量評估的價值認識還不夠充分,導致內部審計部門面臨有心無力的困境。還有部分單位受“家丑不外揚”等傳統思維的影響,認為由單位外部的人員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獨立檢查和客觀評價,易暴露本單位存在的不足。比如,外部評估過程中,評估專家將查閱內部審計的業務檔案,并通過內部審計查出的問題發現單位存在的問題和缺陷,而這些問題往往是單位不愿對外披露的。
(二)缺乏對質量評估的制度約束
盡管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已發布《內部審計質量評估辦法》,對質量評估工作作出明確要求,但質量評估工作還未得到相關主管部門和監管機構的關注和認可,導致其在制定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相關制度規定時,并未對開展質量評估提出要求。如《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審計機關可以采取日常監督、結合審計項目監督、專項檢查等方式,對單位的內部審計制度建立健全情況、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情況等進行指導和監督,但未明確將質量評估納入其中。即便有的單位對質量評估作出相關規定,執行情況也并不理想。如在成立中國銀保監會前,中國保監會和銀監會曾分別在發布的《保險機構內部審計工作規范》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指引》中提出定期實施內部評估,并接受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的要求。但從接受外部評估的單位情況看,上述兩項制度規定還缺乏一定的約束性。成立銀保監會后,目前尚未專門發布針對內部審計的有關規定,只在部分制度規范里提及內部審計如何參與履職等內容,未涉及質量評估的相關內容。
(三)部分內部審計部門對內審質量缺乏自信且資源有限
接受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內部審計部門由審計實施主體轉換為審計對象(評估對象),需要接受外部評估專家對內部審計環境和內部審計業務17項評估要素、39個評估要點的全方位評估,組織各層級的人員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打分評價,將出具的評估報告提交組織高管層和治理層,這既需要內部審計部門對自身工作質量有底氣,也需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此外,內部審計外部質量評估需要內部審計部門前期做一定的準備工作,在人手緊張、日常審計任務較重的情況下,時間和人力成本也是單位決定是否開展質量評估的重要因素。
(四)外部評估結果運用效果不佳
從組織內部來看,絕大多數單位未充分利用質量評估的結果,而僅將其作為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證明,抑或是改進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依據。從組織外部來看,盡管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關于印發《內部審計質量評估辦法》的通知規定,內部審計質量評估結果可以作為考核被評估組織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和作出相關決策的依據,但缺乏進一步的細化措施。內部審計機構無法預見開展質量評估的預期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開展質量評估的積極性。
(五)外部評估價值未充分顯現
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的最終目標是推動內部審計成為值得信賴的顧問,為組織提供增值服務和積極的戰略建議。因而,評估應聚焦治理層、高管層更為關注的影響組織戰略發展的重要事項,如本組織在行業內處于什么位置、與行業最佳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等。目前,還未建立質量評估數據庫,缺乏相關的行業資料和數據作支撐,在滿足組織利益相關者期望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二、深入推進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的建議
(一)爭取組織治理層支持和認可,營造良好治理環境
治理環境是內部審計生存發展的基礎,良好治理環境的營造,一方面取決于治理層、高管層自身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另一方面更取決于內部審計的有效溝通和業績實力。內部審計應準確理解關鍵利益相關方的期望,及時調整工作重點,持續改善工作,提升工作成效,贏得支持、認可和關注,為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治理環境。
(二)推動相關部門建立質量評估制度,強化質量評估制度約束
質量評估作為質量控制和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能夠促進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遵循《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規范內部審計工作,防范內部審計風險,提高組織各利益相關方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同時,也能夠為組織治理層和管理層提供相應的意見建議,為組織增加價值。內部審計自律組織應加大對質量評估價值的宣介,推動相關主管部門和監管機構建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制度,以制度約束推動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工作在各領域的深入開展。
(三)優化評估方式、更新評估內容,增加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價值
目前,外部評估的方式主要采取“內部評估基礎上的完全外部評估”,即在接受評估的單位參照外部評估程序和要求對內部審計管理和實施情況進行自我評估的基礎上,由單位外部獨立第三方進行全面檢查和評價。外部專家通常在外部評估的現場環節開始深度介入,由于現場評估時間較短,外部專家很難掌握內部審計工作全貌,建議評估實施方組織部分專家提前介入,以顧問身份指導內部評估的開展,在幫助被評估單位提升管理的同時,也有助于在前期深度參與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外部評估重點。結合《規定》對內部審計的最新要求,修訂完善評估內容和要素。如強化黨組織對內部審計機構的領導、內部審計機構履職內容的調整、資料備案、審計結果運用情況等內容,應在評估要素中加以體現和強化。另外,應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經驗,豐富完善我國質量評估體系,如在綜合分析評估要素的基礎上設置一票否決制指標。同時,嘗試收集基礎數據,探索建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數據庫,確保質量評估提供更具價值的信息。
(四)推動質量評估結果運用,建立主動開展外部評估機制
建議內部審計自律組織積極爭取審計機關對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結果的認可,對于評估結果為合格的單位,可適當減少重點抽查的頻次。同時,建議評優評先時,對評估結果為合格且評估等次為AAA級的單位,直接認定為先進單位;對于評估等次為AA級的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此外,內部審計自律組織應加大宣傳力度,每年可通過公告等方式,公布已通過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的單位名單,對其良好實務,可通過培訓、經驗交流等形式進行宣傳,樹立正面典型,引導更多單位主動開展外部評估。
(作者單位:審計署審計科研所,郵政編碼:100086,電子郵箱:1693884855@qq.com)
主要參考文獻
郭群,潘長宇,郭禮全,嚴忠新.基于價值增值視角的內部審計質量評估:以中廣核工程公司為例[J].全國內部審計理論研討優秀論文集, 2012
梅瑞琪.中德內部審計準則下的質量評估體系比較[J].中國內部審計,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