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棟



校園足球對抗技能的學練方法
文/陳發棟
摘 ?要: 足球作為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項目,對抗在足球運動中不可或缺,在競賽中不可避免。學習、掌握和運用對抗技能對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競技水平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 校園足球;對抗技能;學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8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5-00-02
中小學校園足球的教學與訓練中,在給學生傳授足球基本知識、技戰術、競賽規則的基礎上,還應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練習和對抗性訓練。足球運動中的對抗常出現在攻防轉換(有球或無球)、身體接觸、沖撞、運控球、搶截球、移動跑位、防守補位、卡位等環節中。
根據足球運動的特點,可分為無球對抗和有球對抗兩類。本文將從這兩類對抗性訓練著手,探討其對抗技能的學練方法。
一、無球對抗技能學練
1.“斗牛”對抗
方法:兩人一組,雙手互相搭肩,向前進,先到達對方標志桶區域內勝出。練習時間、組數根據實際需要自定(圖1)。
要求:半蹲姿勢,身體前傾,手搭肩膀,用力不宜過猛,中途不能松手。
能力發展:主要發展學生的上肢、腰部、下肢力量素質及對抗時身體的穩定性、核心力量等。
2.“對對碰”對抗
方法:兩人一組,同時同向出發,跑至標志碟處,軀干/上肢在原地對碰或跳起空中對碰,依次在標志碟處完成后,互繞過黃色標志桶,慢跑至起點處進行下一輪練習。練習時間、組數根據實際需要自定
(圖2)。
要求:用力不宜過猛,合理碰撞,不能出現違體、推人、拉人等犯規動作。
能力發展:主要發展學生的上肢、腰部、下肢對抗能力,碰撞時身體的穩定性、核心力量等。
圖2 對對碰對抗
3.正面對抗擺脫防守
方法:在四邊形場地上,兩人一組,面對面站立,標志桶處準備,擺脫者半蹲、面對防守人,防守人用身體盡力阻止擺脫者向前進或變向前進,到達標志桶處互換角色(圖3、圖4),練習時間、組數根據實際需要自定。
要求:用力不宜過猛,合理對抗,不能出現推人、拉人等犯規動作。
能力發展:主要發展學生的靈敏、反應、速度等素質及對抗中身體的穩定性、核心力量、變向擺脫防守的應變能力等。
4.背向對抗擺脫防守
方法:在四邊形場地上,兩人一組,前后站立,標志桶處準備,擺脫者半蹲、背靠防守人,防守人用身體盡力阻止擺脫者后退或后退轉身,到達標志桶處互換角色(圖5、圖6),練習時間、組數根據實際需要自定。
要求:用力不宜過猛,合理對抗,不能出現違體、推人、拉人等犯規動作。
能力發展:主要發展學生的靈敏、反應、速度、力量等素質及對抗中身體的穩定性、核心力量、擺脫防守的應變能力等。
二、有球對抗技能學練
1.傳接球對抗
方法:四人為一組,AC、BD間隔5~10m,A將球傳出,B移動卡位,做好接球準備,D用軀干/上肢干擾或破壞B接球,B接住球后,將球傳給C,A用軀干/上肢干擾或破壞C接球,依次進行練習,練習時間、組數根據實際需要自定(圖7)。
要求:對抗時用力不宜過猛,不能出現違體、犯規動作。
能力發展:主要發展學生對抗中的傳接球、移動卡位、護控球等能力。
圖7 傳接球對抗
2.拋接球對抗
方法:在足球場內,間隔5~10m,ABO三人為一組,O拋球,A、B兩人前后/左右移動對抗接球(圖8、圖9)。如:A移動卡位,做好腳內側接球或頭頂球準備,B用軀干/上肢干擾或破壞A接球,A將球踢回或頂回給O,三人輪換進行練習,練習時間、組數根據實際需要自定。
要求:拋球要準,對抗時用力不宜過猛,不能出現違體、犯規動作。
能力發展:主要發展學生對抗中的位移、卡位、護球、控球、穩定性、核心力量以及應變能力等。
3.正面運控球對抗
方法:在四邊形場地上,兩人一組,面對面站立,標志桶處準備,進攻者持球面對防守人,防守人用身體盡力阻止進攻者向前運球、運球變向過人,到達標志桶處互換角色(圖10、圖11),練習時間、組數根據實際需要自定。
要求:運控球要穩,防守要積極,不能出現違體、推人、拉人等犯規動作。
能力發展:主要發展學生對抗中的位移卡位、護球、運控球、變向、防守等能力。
4.背向運控球對抗
方法:在四邊形場地上,兩人一組,前后站立,標志桶處準備,進攻者護球背對防守人,防守人用身體盡力阻止進攻者后退運球、后退變向轉身運球,到達標志桶處互換角色(圖12、圖13),練習時間、組數根據實際需要自定。
要求:護球、運球、控球要穩,不能出現違體、推人、拉人等犯規動作。
能力發展:主要發展學生對抗中的卡位、護球、運控球、變向轉身、防守、搶截球以及各種應變能力等。
(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