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安方
摘 要: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校輔導員處于學生工作的一線,需要正面干預學生心理危機狀態,以確保學生健康成長、順利完成學業以及為高校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但是輔導員對于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處理能力方面仍顯不足。該文基于一則大學生短暫性精神病性危機事件的處理為例,深入剖析,以提升輔導員解決心理危機事件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輔導員;心理危機事件;急性短暫精神病性障礙案例
1 案例概述
袁某,男,18歲,漢族,大學一年級學生,來自成都某區,身體健康,沒有重大疾病及精神病史。父母屬于普通工人,關系尚可。袁某在同父母關系一般的同時承受來自父母的較高期望,希望他在大學里努力學習,多主動結識朋友。袁某在學校里與同學之間關系和睦,但基本沒有好朋友。突然一天,袁某行為表現異常,身體僵木;出現妄想,不信任身邊人,記不清楚發生的事情;情緒不穩定,容易被激怒;語無倫次,思維跳躍,如他喜歡的女生一會說在成都某高校,一會說在攀枝花學院,強調自己身體跟大腦思維不一致,并表示自己高中時是一個學習很優秀的人,但是現在卻總是聽不進任課老師的授課內容。每當此時,他就不能控制自己,腦海里總徘徊著自己暗戀的對象,對其他人說話開始胡言亂語。發病時失去部分記憶,無法正常交流,也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
2 事件處理過程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43號令)文件指出:輔導員要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初步排查和疏導,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培育學生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在工作職責上,組織開展基本安全教育。參與學校、院(系)危機事件工作預案制定和執行。對校園危機事件進行初步處理,穩定局面控制事態發展,及時掌握危機事件信息并按程序上報。參與危機事件后期應對及總結研究分析。針對袁某出現行為異常時,處理流程如下。
第一,明確輔導員的職責。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確認袁某的狀態,安撫袁某的情緒,了解其行為異常的具體表現,同時向上級領導反映情況,尋求領導的支持和幫助,及時同家長取得聯系并告知學生的病情。
第二,開啟心理危機干預的快速反應機制。一方面向寢室長、心理委員及班長、好友等同學以及家人了解該學生最近的學習、生活經歷,平時在校表現,以往是否出現過異常,同時向心理健康中心老師進行咨詢。在排除袁某身體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下,對自己的表現完全失去自知,出現情緒失控、迫害妄想、情緒激動等狀態,初步認定可能是精神病性障礙,建議家長來攀一起前往醫院就診,在家長拒絕前往的情況下,鑒于該生情況緊急,第二天仍不見好轉,隨在征詢該生同意下帶往醫院就診。
第三,心理危機后續的措施。作為輔導員,在危機后續階段,不僅要做好對危機后的學生情緒處理和行動追蹤,還要做好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工作。家長得知該生在醫院確診為急性短暫精神病性障礙的情況后,最終趕赴學校探望。上級領導和筆者(該生輔導員)接待了家長,我們表達了對家長的尊重和對學生的關愛,然后與家長協商該生目前最好的處理辦法,我們給予了正面的建議,最終家長同意帶回該生修養2周。此外,筆者除了撫慰該生同寢學生的情緒外,并及時地向寢室長、室友、班委對于該生的病情要保密處理,同時,筆者將與該生同寢室友、家長了解的情況及時向上級領導進行匯報。最后在領導和筆者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解決了此次心理危機事件,作為袁某輔導員,后續也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及時追蹤和關心,希望該生能早日康復,正常學習。
3 心理危機事件的啟發
3.1 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
新生剛入校,學校會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及評估,對心理測評結果不良的同學進行交流,以避免心理問題的發生、發展并有效干預心理危機狀態。心理檔案是處理危機干預的基礎,能為輔導員提供基本信息,但該生并不在心理預警名單中,各項指標都在正常范圍內。此外對于困難學生,主要是經濟困難、學業困難、家庭出現重大變故、患有重大身心疾病的學生等,對于這些學生我們要建立該生的心理檔案,這部分同學屬于心理危機事件高發人群,需要平時重點關注他們的動態,及時進行心理危機預防。
3.2 組建心理危機干預小組
從寢室室長,班級心理委員到輔導員,院校安保人員再到院系領導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其中院系領導主要對心理危機工作進行指導,輔導員主要負責對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教育,院校安保人員全力確保師生人身安全,班級心理委員及寢室長,主要負責對同班同學的關心和觀察,若發現有情緒不穩定、家庭關系不和、行為舉止異常、失眠、厭學等問題都將及時上報給輔導員或者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針對學生日常出現的一些心理困擾,進行心理疏導和幫扶。此次袁某同學的心理問題能及時發現及處理,也得益于學校安保人員的舉報,班級心理委員的上報和院系領導的大力支持。
3.3 成立心理危機全程干預體系
心理危機事件從預防、發現、處理到解決,輔導員全程參與其中。首先,新生剛入校就要建立心理檔案,記錄每位同學在校身心健康的情況;然后定期召開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其次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定時找同學談心談話等。對于發現階段,輔導員要掌握一定的診斷能力,做出正確判斷,及時上報心理中心以及院系領導,為此需要不斷加強心理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能力提升,才能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有效識別。然后是處理階段,輔導員要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快速上報,安撫學生,聯系家長,協助心理健康老師處理現場。最后是追蹤機制。危機處理后,要隨時關注學生的身心狀況,加強同心理老師或者心理醫生的溝通,做好記錄,形成報告。
3.4具備心理危機事件處理的基本能力
輔導員在心理危機事件干預過程中需要具備初步診斷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總結經驗能力。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提升:一是多學習。參加輔導員培訓、進修,多學習心理學專業知識,開展研討心理危機案例活動等;二是多溝通。輔導員要加強同學生的聯系,從寢室、教室、校園、任課教師及家長等不同渠道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以篩選出高危學生群體,給予其足夠的關注和愛心;三是多總結。對高危學生群體日常心理狀況做詳細記錄和預案,以防范于未然,對心理危機事件的處理方式及效果轉化形成總結報告以不斷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婷婷.剖析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成因與干預措施—基于一起案例的探究[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9(7):10-11.
[2]鄒婷.高校心理危機事件的分析與啟示[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8, v.38;No.170(04):173-174.
[3]王可.高校輔導員應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突發事件研究[J]. 明日風尚, 2018(5).
[4]褚慧楠. 大學生心理危機個案引發的思考[J]. 教育教學論壇,2018(1):226-227.
[5]郝馳原. 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研究[J]. 人生十六七, 2018(18).
[6]李旭珊, 郭彥懿, 許欣. 輔導員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中的角色定位與勝任能力分析[C]// 中國特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術交流會.
(作者單位:攀枝花學院醫學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